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初探

2015-10-21 03:36邵兵
新课程·小学 2015年7期

邵兵

摘 要: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段,也是其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时期。教师对学生进行趣味性的数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探究,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鼓励式教学

一、鼓励式教学,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生心中对教师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为了更好地构建趣味性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应当积极地鼓励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以此来激发他们参与知识探究的热情。首先,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在教学的过程中时刻保持高涨的教学热情,渲染课堂气氛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用鼓励的眼神关注到课堂每一个角落,让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强烈的满足感,激励他们以更好的状态参与知识探究,从而取得更多的收获。其次,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每隔一段时间就和学生一起对前段时间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说出他们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接着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构建起数学知识的模型,为他们数学上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互动式教学,感悟更多学习乐趣

我国教育部门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活跃性,要求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改善传统消极的课堂环境,为学生营造更加优质的学习空间。课堂的活跃性主要体现在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非常适合于教师构建互动型的课堂,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接着按照学生能力之间的差距将他们划分到不同的小组当中,在班级创设多个以学生为主导的小团体。接下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优质的讨论空间,让小组合作学习迸发更多的活力。比如,在“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有哪些特点?”“正方体有哪些特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异同点?”逐渐增加问题的难度,激发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热情,带动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当中,促使其取得更多的收获。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取得进步,有效改变传统学生个体单独面对问题的消极局面,可以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乐趣,对他们今后更好地参与数学学习有积极的影响。

教师积极地构建趣味性的数学课堂,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知识探究的积极性,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孙取坚.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初探[J].新课程学习:中,2014(12).

编辑 张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