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2015-10-21 06:53牛晓曦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1期
关键词: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牛晓曦

摘要:随着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愈发重要。文章从风险的概念出发,借鉴一些普遍的风险管理经验,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现存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财务风险;对策;控制;管理

一、财务风险概念及其预警方法

在现代财务学中,风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常,财务风险是由于单位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等其他原因造成单位有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进而导致投资方预期收益达不到的风险。2013年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颁布实施后,单一收付实现制的传统会计计量基础被改变,责权发生制被引入到新准则之中,折旧处理与资产减值得到了明确。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将逐步取消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限制,部分行业将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逐步推向市场,这些改革都加大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外源性风险。对此,下面提供一些基本的风险预警方法。

(一)阶段性分析法

任何风险的实现都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行政事业单位之中也一样,都会出现一些征兆,这些征兆就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预警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使风险预警成为现实,阶段性分析法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财务预警体系。这个方法主要将财务风险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潜伏阶段、初症阶段、恶化阶段、爆发阶段。潜伏阶段的症状主要为内部控制失效,对外部环境变化反应滞后;初症阶段主要变现为资产负债率明显上升,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债务拖延偿还等;恶化阶段是指出现重大的会计舞弊现象,无法支出到期债务;爆发阶段情况就明显为资不抵债。此方法是较为简单的预警方法,在出现这些症状时,领导就应该高度重视。

(二)评分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风险最大的不同就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是由内部管理不足导致的,受外部影响不大,所以内部的管理控制能够较好地控制风险的发生,进行风险预警。评分管理就是将风险进行分值划分,在不同分值中采取不同策略。一般可将评分化为四个区间:0~18分为安全区,这时候的对策是关注;18~25分是警戒区,开始应对风险;25分时为临界值;25~100为高危区,危机形成,主要为化解危机。此方法较为简单,但能够客观地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状况,不足就是它的动态调整性不够。

二、 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必要性

首先,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财务管理的规律,实事求是,掌握风险应对的工作规律,按照法律法规办事,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以应对财务风险,充分发挥财务工作者的积极作用,提升办事效率,促进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其次,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解决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突出财务问题的需要。近年来,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深入,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细致的工作,在应对财务风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任由许多问题。例如,财务风险应对机制仍旧不够完善,不按法规办事的财务现象仍有发生,这些都揭示出财务工作的薄弱。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就是不断完善财务体系,不断加强管理控制体制的良好办法。

最后,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落实民主理财、科学理财的必经之路。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应将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落实到各个部门,公平公正公开地把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做好,提高工作透明度,切实实现民主理财科学理财。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现状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

会计工作人员是财务管理的基本单位,会计工作者的工作是否有效率、是否符合法律法规都能够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作用的发挥。如今的会计工作者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很多單位中,会计工作者的素质依旧很低,缺少必要的对风险的辨别和判断能力,在执行政策和规定时不可避免的发生错误,理解的过程中发生偏差,对财务工作和风险预警及应对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达不到风险应对的效力效果。此外,许多单位的会计核算不标准、不规范,单据把关不严,随意设置会计科目,账目设置不全,跨级报表混乱等。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不够完善

对于行政是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国家也是非常重视的,虽然财政部制定并且颁发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但其适用范围主要是企业,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体系作用不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仍然不健全。有些单位的负责人滥用职权,违法强制干预财务管理工作,将关心重视财务工作用在指使强令工作者违纪违规上。而且,财务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很差,由于财务工作者的上下级关系,单位领导人直接负责财务工作者的职权范围,受单位领导人的直接领导,经济利益也由领导决定,财务工作者无法正常地行驶监督职权,造成了风险控制机制的失效。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领导人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是确保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实施的前提。但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必要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没有建立财务风险应对机制。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人认为自己是政府职能部门,从事社会工作提供公益服务,用不着财务管理和风险应对,在上级拨付款项之后,资金使用过程粗放,认为没发生就是没有问题,看不到潜在风险,完全将风险管理交付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只重发展,忽视了自身在应对风险的领导地位,忽略了社会工作中可能面临的社会风险,风险控制机制流于形式。

(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落实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落实其实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在如今的行政事业单位中,造成行政事业单位风险控制机制不能落实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监督机制不健全造成财务部门工作落不到实处,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领导控制着下属的职权以及经济利益,行政事业单位是由国家拨付其经费的特殊单位,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就很容易导致财政部门成为领导层的钱口袋,加重了财务风险的可能。并且,财务工作者的工作得不到监督,很可能发生违纪舞弊的现象。第二,各部门之间的衔接沟通不够灵敏,财务部门对于资金的使用具有滞后性,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真实的信息反馈,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增大。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若干对策

(一)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机制

良好的会计工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风险控制具有重大意义,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机制,合理划分职权,明确工作权限,使各部门互制约、相互监督,减少不法行为的发生。抓好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会计处理程序,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严格管理票据,严禁自制票据和白条收费,切实加强财务管理,从基础入手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

(二)完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贯穿全局,实现良好健康的财务风险控制要把每一项经济活动纳入控制环节之中,对其进行严格操作,将整个控制对象统筹起来,实现阶段性管理,从实际出发,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而且,传统观念中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主要是对于员工的约束,对于管理者的风险控制不够,其实,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方向应该将管理者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是制定决策,安排资金使用的主要人员,起主导作用,因此要將管理者纳入风险控制体系之内,建立领导者的权责统一制度能够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三)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问题都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虽然如今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有了较强的重视,但仍旧不够。首先,要从国家入手,建立完善的法规,使领导者真正重视财务风险;其次,必须通过学习,提高领导者的重视,才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得到真正的重视。

(四)加强内外部监督,落实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落实不到位其实就是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任何部门的工作都不能单靠其自身独立完成,良好的长效的监督机制是单位、制度健康运行的保证,加强财政财务监督是落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检查力度,防止领导和权力部门强权专权,将财务部门作为自己的钱口袋,分期分批全面地进行审计监督,必要时联合检察院对单位内违规违纪的现象进行纠察,对于违法犯罪要进行严厉打击。首先保证整个财务管理工作体系的健康运行才能保证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稳定

财务风险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具有重大意义,做好财务风险控制,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彭顺艳.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于管理[J].财经界,2013(35).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猜你喜欢
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