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2015-10-21 01:50杨菲菲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5年1期
关键词:办学校企技能

杨菲菲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中国改革的大潮不断的探索、发展和壮大,为国家各个领域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为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储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进步迅猛发展、经济结构快速调整、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因此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但我国的高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和自身的建设却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职教育 改革与创新

30多年来我们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多年间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在规模上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办学机制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与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境。据此进行一下浅显剖析。

一、新经济时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要跟随时代步伐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现状表明,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不高、劳动者技能与工作岗位所需技能不对称现象日渐凸显。许多新兴行业、新兴工种的人才奇缺,甚至有些技能性要求很强的工作岗位人员出现断层现象,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的更新,高职教育很难做到培养超前,缺乏一批能够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作为一种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教育,其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和能力培养都要以市场需要为目标,要紧密围绕本地区产业、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设置和调整。

二、要充分的以市场需求为主导进行办学定位,形成独有的办学特色

办学定位是一所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办学特色则是一所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但是在高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存在对自身定位不清楚,发展定位不明确的现象。在办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科性,而不注重技能培养,有盲目攀高升格和办学向学科型靠拢的倾向。另外,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它没有凸显出自己的应用性特色,还未摆脱普通高校学科教育的影响和束缚,其培养出的毕业生学术不精深,实践能力不强,眼高手低;高职学生与中职学生相比,并没有明显表现出其作为“高级人才”的优势,他们在主动获取知识、自我认知、自我发展、自我学习能力及人文素养、创新精神等方面还有一定欠缺。

客观的说,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仍然是千篇一律照搬模仿,教学管理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缺乏前瞻性的眼光和先进的管理思想。培养出的学生也是“脚踏实地”的照本宣科。

要突破这个瓶颈首先要在束缚办学的制度和法律层面进行改革。使学校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市场的需求自主设计办学方向;放宽教师任职的流通渠道使师资力量能够在不同院校间自主流动和互相调配,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水平的发挥也有利于学校师资力量的整合;实现更加广泛地自主招生、特色教学、人才对口输送,这样学校就可以集中精力和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应该成为高职院校特色办学、专业人才队伍培养的强劲推动力。

三、校企之间的产学研结合应该形成长期的合作机制

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通常是通过产学互动、校企合作的形式,把教育与科研、行业生产等活动有效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实践活动和教师参与企业问题研究等有机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产学结合、校企结合,产学结合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结合不紧密,办学目标定位不清,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不匹配,很少与行业或企业深入融合的办学,行业和大型企业主动参

与到职业教育中来的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不足,致使校企双方无法深度合作,无法实现良性循环互动。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大多数流于形式,校企合作缺乏育人功能,合作机制不健全、不稳固、随意性强,即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尚未形成。

高职院校推动产学研能力建设不是简单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叠加。而是人力资源和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的深度整合。在市场需求的引领下学校和企业进行深度联合,企业可以依托学校的理论成果和人才力量进行针对性的产品研发,学校可以依靠企业的资金、技术、设备、渠道、品牌等优势将科研成果进行快速转化。从而形成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

四、以市场需求为依托加大开放办学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技术应用型技能人才,也就是说,职业教育面对市场和社会应该主动适应、紧密融合、及时调节、满足需求。在办学过程中,专业设置应以市场需求為前提;教学实践以社会资源为依托;学生就业由社会供求来调节;职业培训以岗位要求为内容。离开了社会需求,职业教育无立足之地,更无发展的可能。因此要强化职业教育的市场意识、社会意识、开放意识,广开办学渠道,要树立大职业教育的思想,打开围墙,面向社会。

五、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应该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重点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不平衡、底子比较薄等原因,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没有很好地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甚至成为制约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很多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理念还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阶段,一些教师的职业教育意识和创业教育意识不强,缺乏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没有完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缺少专业带头人,因为一个合格的专业带头人必须要有大量的企业资源,能够带领这个专业与企业深度融合

加大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改革,首先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是开展高职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高职教师应具备理论课程教学和指导学生技能训练的能力,他们应该既是课堂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者,也应是实践技能的指导者,必须把教师和师傅两个方面有机融合。当前我们的高职教师离双师型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因而在高职教育改革中应着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队伍的引进和培训等渠道进行调节和提升。总之。无论条件是否成熟,不管目前还有什么困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高职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认准目标,坚持不懈,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才能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素质教育才能得以顺利推行,高校全新的教育才能被创造出来。也只有如此,我们的高职教育才会更有希望,才能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艾华武.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Ⅱ辑,2011.S1.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Z].教高[2010]8 号.

[3]李业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教师,2012.5.

猜你喜欢
办学校企技能
高级技能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画唇技能轻松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