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旱农学》是研究旱农地区农业生产的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农学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旱农问题的综合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旱农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设想,以期为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旱农学 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44-01
旱農学是研究无灌溉条件下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区农业生产的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科学[1],是农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在旱农区的发展和应用。干旱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旱农的研究早在20世纪初就引起许多国家的极大关注,并已取得显著的成效[2-3]。中国旱耕地面积占到总耕地的一半以上,在灌溉水资源日趋紧张的现实背景下,旱作农业已成为中国农业未来的开发重点。我国区域水量严重失衡,大范围缺水引起的干旱将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旱农研究和旱农生产历来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4]。
世界水资源紧缺和干旱问题的加剧,使旱农研究和教学日趋重要,做好旱农教学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之一。我国旱农研究及人才培养较世界其它国家更为迫切,并催生旱农教育的诞生,形成以提高干旱少雨环境下作物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的专业基础课程——《旱农学》。为满足新形势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就旱农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教改设想。
1.旱农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版本陈旧
宁夏大学农学院自开设《旱农学》课程以来,主要以西北农业大学主编的《旱农学》作为参考教材,但该教材1991年出版,内容过于陈旧,缺乏适应宁夏本地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因此无法满足本科生农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学需要。在此之后,国内再无新《旱农学》教材的出版。
1.2 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旱农学课程一直采用传统的板书授课,由于没有适用配套教材,学生上课听记笔记的压力很大,授课也特别费时、费力,课程内容不能有效地传达给学生,使授课效率明显降低。
1.3 理论与实践无法结合
旱农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农学专业课,现如今宁夏大学农学院《旱农学》专业教学任务只有34学时,但在目前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中无实践教学环节,不能很好地运用于农业生产。
2.旱农学课程改革思考
2.1 更新教学内容
我国旱农区幅员广阔,各地旱作农业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旱农学》教材内容难于涵括。因此,为提高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根据不同区域下农业生产实际的要求,选择部分重点章节内容随时补充相关生产实践知识进行教学。针对教材部分内容陈旧等问题,授课教师应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广泛参考相关资料,在保留经典知识的同时要兼顾旱作农业的前沿技术与发展动向,不断对授课内容进行更新和深化,以完善教学内容。
2.2 多手段教学
旱农学课程阐述了旱农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技术和区域发展战略,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农学教学、科研、生产、管理工作奠定知识基础。因此,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文并茂、动态展示效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部分章节中的难点与重点,根据教学大纲确定的教学内容,采用视频影像等教学手段使教学尽量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采用启发式、提问式、书面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对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的认知、理解与应用。通过质疑、答疑、互动式教学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3 实践与专题教学
由于旱农学课程的特殊性,仅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因此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授课教师应组织学生到国内较先进的旱农试验基地进行参观考察,如甘肃定西、宁夏同心王团科技园等,了解旱作农田土壤水分管理技术、土壤培肥技术、旱地节水技术等。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试验操作与实践应用的能力。在重点章节和难点内容的讲授上,通过系列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讲解,将抽象内容形象化,激发学生对旱农知识的学习兴趣。
2.4 多元化考核
旱农学教学其目标在于学生在生产中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不仅要考核理论知识,也应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课程考核应采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半闭半开式考核方式,闭卷考试重点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开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和原理分析、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学生课堂表现应反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考勤、课堂问答等。成绩评定标准为学生考勤和课堂问答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3.总结
旱农学是兼顾理论与实践的专业基础课。为提高其教学效果,需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科研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改革需不断的长期探索,以上仅是笔者对旱农学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部分教改设想,望能在实践中检验其教学效果,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改方案,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怀林.金沟河流域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现状分析[J].吉林农业,2012(11):234.
[2]山仑.科学应对农业干旱[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29(02):1-5.
[3]马耀光,张保军,罗自成,等.旱地农业节水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9-21.
[4]张燕卿.我国旱地农业技术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2(3):19-21.
作者简介:
李荣(1984-),女,甘肃甘谷人,宁夏大学农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旱作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