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婧 刘虹
【摘要】教学质量是其安身立命的“根基”,而授课质量则是教学质量的生命源泉。上好每一堂课,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对初为人师的青年教师而言,如何才能尽快进入教师的角色呢?课堂观摩无疑是一良方。本文以原弘老师为例,介绍自己的观摩心得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一下如何上好一堂课。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观摩 青年教师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34-01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授课是其完成自身使命、体现自身价值的最基本的方式和途径,同时也是其事业心、责任心、师德水平的真实反映。对于学校而言,教学质量是其安身立命的“根基”,而授课质量则是教学质量的生命源泉。因此,上好每一堂课,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然而,让高校教师上课容易,但上好一堂高质量的课却不易。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高校教师授课如表演,教师似演员;但是教师不是演员,成功的课堂传递的是“科学素质、人文情怀和道德修养”之大成,完成的是“润物细无声”之良效。可是,对初为人师的青年教师而言,如何才能尽快进入教师的角色呢?课堂观摩无疑是一良方。以我为例,在观摩2012年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一等奖得主原弘老师的教学视频之后,深受启发,故攥此文闲谈一己之见。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我觉得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一堂高质量的课,首先要下功夫备好课,要反复推敲讲授的内容,不带不懂的问题进课堂,不带不成熟的见解进课堂。这就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吃透教材、广收博采、精选教学内容,组织好教案、了解学生特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备课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教授的对象。因此,还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上课也像一场战役,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比如,原老师的授课对象是生科院的学生,他所举得例子都是这些学生所关心的案例。
(二)备课的重點和关键是教案的编写
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教师对教学内容更加熟悉,还可以突出重点和难点,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回头看原老师的教案,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教学方式与过程,是一份完整而清晰的教案呈现。他制作ppt课件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与课堂板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采用启发式和案例式的教学模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数学公式以一种活泼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们,将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二、精心的课堂组织
(一)良好的第一印象,活泼的课题气氛
原老师服装整洁,在上课时一直保持着微笑,并在授课时通过眼神、手势和体语与学生交流,而且体语稳重大方,与讲授内容契合,没有不符合的夸张的动作。自然得体的仪表、良好的亲和力、抑扬顿挫的表达,这些首先为这堂课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外在基础。
(二)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是科学的教学方法,即讲授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导入、提问、讲授、结语、归纳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这应是一个好课的基本流程。看似简单,却有着很深的学问,非一言两语所能及。这里,我仅就我所最有体会的两点谈一下我观摩原老师课程的学习心得。
首先,原老师的表述准确,语言流畅,音量适度,张弛有致,深入浅出,采用的是启发式的而非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整个讲授过程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语言精采,富有激情。具体而言,他这次课堂通过煮鸡蛋的生活案例作为切入点,引入了本次课堂的科学问题,之后整堂课始终围绕温度和压力的关系这条主线,知识信息丰富,重点难点突出,通过丰富的知识信息、新颖前沿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以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有大的收获,并产生共鸣。
其次,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思维方法的示范,正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予渔”。归纳是对科学问题的升华,也是体现一个老师综合素质高低的地方,不仅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专业背景、还要求教师能通古博今、文理兼达。原老师引用费尔巴哈的话做为课堂的归纳点,一下子将具体的科学问题升华到了方法论和哲学的高度。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又能够“举多归一”,总结升华;在竞赛时间短暂时能有此归纳尤显珍贵。
三、认真的课后反思
每次课堂下来,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体会、收获和感悟,把这些记录整理下来,就是课堂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应用于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就会不断提高。课后总结的原则是及时书写,避免时间一长记忆模糊;课后反思要短小精炼,按实际教学效果检查得失,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最要不得的就是空话套话。原弘老师的课后总结完整的记录了这次竞赛课堂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并对今后需要改进之处做了明确的标注。学习原老师认真的进行课后反思,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成长,最终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最后,我也想讲一点题外话,提出我所关注的另外两个具体问题,分列如下供大家讨论。
(一)什么才是 “以生为本”,如何去把握度的问题?
(二)如何处理教材和上课的关系?如何能做到所谓“若即若离”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王子阳.浅谈青年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J].亚太教育,2015(16):206-206.
[2]李慧勇.润物细无声——和新老师谈谈如何讲好一堂课[J].课程教育研究, 2014(32):1.
[3]赵丽伟.如何上好一堂课[J].科技创新导报,2014(31):17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