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才竞争中加强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2015-10-21 14:09黄海芳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31期
关键词:必要性道德

黄海芳

摘要:人才竞争是知识经济的必然产物,而道德品质在人才竞争中占着尤为重要的地位,人才必须是德才兼备的人。人才的道德和信用是实现人才价值的灵魂与核心,是人才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遵循人才竞争中的道德规范,不仅是为人才把脉引路,促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更重要地是为和谐社会和国家建设大局服务,为创造融洽的人际环境服务。

关键词:人才竞争;道德;必要性

人才竞争是知识经济的必然产物,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产品之间的竞争,实质上都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而在人才竞争中,道德品质占着尤为重要的地位,人才必须是德才兼备的人。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过:“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一、相关概念解析

什么是人才?很多书籍、文献中对人才的概念有过不少的论述,传统意义上的人才一般指的是饱读诗书、博学多才的人。进入现代竞争社会,是否拥有职业道德素质成为衡量人才的一个基本标志。我国著名人才学专家王通讯对人才所下的定义是:“社会上一般将德才兼备的人或有一定专长学问的人叫做人才”。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人才有了新的认识与界定: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人才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以善恶为标准,通过风俗习惯、社会舆论以及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来评价人的行为,从而调节人与人之间及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臻于完善与和谐。在道德领域,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的界限不能混淆,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坚持什么、反对什么,都必须要旗帜鲜明。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人才无小事,道德无小节”、“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等等观点,无一不揭示了道德小到对于一个人、大到对于一个国家都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

二、人才竞争中加强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当前,社会上确实出现了老人摔倒无人扶、毒奶粉、黑心棉、地沟油等等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现象,出现了“一切向钱看”等等唯利是图的价值观,道德在一些人的眼中变得可有可无。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损害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必然会对营造和谐稳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人才道德观,使人们普遍树立起道德也是一种竞争力的新型道德价值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思想道德保证和人才与智力支持。

(一)人才的道德和信用是实现人才价值的灵魂与核心

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安定和谐的理性约束。讲求高尚的道德,是人才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就曾提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他的“德才”观非常清楚地说明了道德与才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个人的一切成就必须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一个人最终是否能够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德性。真正的人才,应该是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只有蕴含道德的能力才具有竞争力,只有能够自觉遵守各种社会道德规范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才能找到人生的正确坐标。

在市场经济社会,人才竞争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但若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遵循人才竞争中的道德规范。个人能力必须得到认可才具有社会意义,而个人能力的认可实际上就是道德问题。一个人如果缺乏最基本的道德素质,失去了做人的根本,无论他有多大的能力也无法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其能力也就无法得以实现。比如说化学家利用其掌握的专业知识制造冰毒谋取暴利,这就触犯了法律(遵守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必然为社会所不容,最终只能是走上自取灭亡之路。注重道德情操、德才兼备,是当今社会选拔和任用人才的评价标准。社会调查显示,那些具有优秀人格、社会责任感、坚韧意志力等品质的人是各行业聘用人才的首选。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哪家企业愿意录用虽然有能力但却缺乏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最基本职业道德素质的人成为企业的员工;在实际生活中,也没有哪个人愿意与那些不守信用、不讲道德的人交往和进行各种经济往来。

(二)注重道德素养提升,造就高素质人才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原动力。面对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思想道德修养”已经成为人才的必修课,人才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人的道德良知的支撑,在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必须要注重自身思想道德的塑造。一个合格的高素质人才,除了具备较强的知识技能之外,还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道德观念、思想素质和行为作风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新世纪的“道德人”应该是讲诚信的人,是有社会公德、有职业道德、有家庭美德的人。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即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必然难以获得他人的信任,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那就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可取之处了。

人才作为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应该是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格健全的人,更应该是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人。加强人才的思想道德教育,正是促使人才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价值,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这样才能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三)遵循人才竞争中的道德规范,为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服务

道德是社会和谐的基石。遵循人才竞争中的道德规范,不仅是为人才把脉引路,促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更重要地是为和谐社会服务,为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服务,为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紧密结合人才思想实际,努力优化社会道德环境,营造出一个有利于个人道德成长的良好氛围,引导人才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利益有机统一起来,使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有良知的人,成为得到社会认可的有竞争力的真正人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三、结语

人才竞争是市场经济社会的普遍现象,在人才竞争中,道德品质占着尤为重要的地位,人才必须是德才兼备的人。若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必须要加强人才竞争中的道德修养,提升人才的内在综合素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融洽的人际环境。

参考文献:

王通讯.宏观人才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广西中烟南宁卷烟厂)

猜你喜欢
必要性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有必要制定从政道德法
道德模范自有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