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思考

2015-10-21 10:29:47沈平华
新课程·小学 2015年7期

沈平华

摘 要:从教者的教学实践积累出发,就英语新课程教学中课堂效益提高的问题做了一些探讨。从平时实践看效果是明显的,值得坚持。

关键词:备课效益;作业效益;探究性教学模式

新课程的实施已有十几个年头了。但效益的提高是永恒的话题。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一些相关思考,现就这些方面的思考与大家做一些探讨。

一、切实提高备课效益

当前,总能听到一些老师抱怨“备课有什么用,到了上课时又改变了”“备课是浪费时间,我们一直在抄教案”这些观点是当前有一点市场的,深入思考一下,这些话也不能说没道理,但关键在于备课的效益没有得到提高。笔者认为当前需:

1.改革当前的备课形式

不拘泥于教案的一些固定形式,取消表格式教案。许多情况下教师在为几个格子还未填写起来而苦恼。所以死规定束缚了教师的手脚。所以我认为应提倡教师除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必写外,其余教案形式内容可以百花齐放。

2.改革尝试电子备课,制作课件

多媒体技术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我们如果还一味强调要求纸质手写备课未免太落后了。对能熟练应用计算机的教师应鼓励或要求其电子备课制作课件。这样既可以实现网上交流,又便于以后使用修改。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3.改革尝试教学案一体化

备课中考虑学生的因素是对的,那么如何有机地统一呢?笔者认为教学案合二为一是非常好的,将学生的训练作业要求编印给学生既省时省力,学生易收集,老师易批阅。

4.改革集体备课形式

实行大范围的集体备课。参考别人同课题的设计实行网络集体备课和同学科年级备课组的研讨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案可以实行一人主备,众人享用,但要适当地结合本班实际来复备。

5.充分考虑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

新课程标准中非常强调学生探究意识能力的培养,那么在我们的备课设计中就应充分考虑,但要注意度,并不是所有课题内容都可以适合学生探究的。应用时要有所选择,注重通过问题启发,引导探究,问题的设计不能是“路标式”,一定要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

6.利用好学生资源

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无穷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善于开发利用,不能把课堂简单定义为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说生做。应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允许学生思辨,不扼杀学生的个性。同时,每周还可以利用基础好的学生的优势,开设一些互助课,分若干学习小组,质疑释疑、互帮互助。

二、切实提高训练的效益

1.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训练

学生之间的层次差异是我们平时训练中必须要关注的。一些基础题可能对好学生就略显容易,而如果太难则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又不行。平时课堂课外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容浪费的。所以我们可以考虑,将学生依不同基础分成2~3种类型,分别拟定训练题训练。这样可使大家的训练效益都达到最大化。但要注意一段时间后有进步的学生要调整层次类型。

2.充分做好选题工作

学生没有甄别能力,因此,笔者主张学生手头少占有资料或不占有资料,教师可以有不同类型的多本教辅用书。这样就要求我们选题时要考虑得当,而不是随意拼凑,网络上的同步作业也可以用,但要进行必要的删减,不同的版本教材中的训练题也可以参考选用,精选后利用。

3.改革作业的训练形式

取消作业本,因为这种形式经常要学生抄题,浪费学生时间、精力。可以采取活页油印作业纸形式,可以缩短训练时间,又便于批阅。

课堂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课堂效益的真正提高,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教師应做好协调者、促进者。只要我们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抓实各个环节,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益定会有大幅度提高。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