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勋
摘 要:教育教学改革离不开创新,我县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越来越大,因而激发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以便与教育工作者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创新;教育;信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学校教育愈来愈受到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强大冲击。现代社会是信息经济的时代,也是竞争的时代,在充满竞争的各个社会领域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其迅速,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的创造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造力的人将难以参与社会竞争,很可能被社会所淘汰。这就要求教师从基础教育抓起,教育工作者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培养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学生,加快教育发展的步伐,大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是教学中一种势在必行的教学手段,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下面谈谈自己如何把创新教育运用在教育教学中。
一、创设思维情境,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思维的本源是问题情境。每一种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依赖于一定的问题情境,学生求知欲是一种强烈的内部动机,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点燃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促使其积极去探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向全體同学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首先,学生在“讲”的过程中,他的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往往会在讲的过程中激发出独创性的见解,其次由于学生之间的竞争心理,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往往会超过老师的教学效果,从而可以激励和启发别的学生进行思维,产生连锁反应,使全体学生都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状态。
二、走出教室的局限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往的教学模式认为,教师教学只能在教室里进行,而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就需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走出教室进行教学。例如,在小学数学中教学长度单位千米、米……以后,我们可以把学生领到操场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带上测量工具测量跑道的长度、实物间的距离,并进行目测、步测,再对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教学使学生自己感受到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知道它是自己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知识。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师生互动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总是以教师讲为主。创新教育要求我们打破这种模式。有些教育者认为,打破传统的模式就只是学生单一的自学。其实不然,我经过多次尝试,对于一些较简单的课程,可以让学生自学后,请一位到讲台上讲给学生听。这样其余的学生可以认真地听,仔细地想。一是听自己不懂的问题,这位同学是怎样解决的;二是给这位同学挑毛病,听他哪个地方讲得不完整,还需要补充。然后,要求全班同学给他提毛病,并要求解决。对于不完整的部分要求其他同学补充完整,最后教师总结。对于较难理解的课程,我们要求全班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采用上述方法。这样不但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大多数学生都能站到讲台上,亲身感受做老师的辛苦和苦衷,体会做老师的感受,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我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育教学的改革,必须进行创新教育。
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育教学就是为了解决实际存在的各类问题。然而,在我们引入数学教材上的数学定义、定理、公式等进入新课时,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不愿学。我们可以在每节课学习之前,引入一个与本节课定义、定理或公式有关的实例,先给学生提出来,让他们考虑,这样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使学生感到他们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学习相关的定义、定理或公式,学生对要学的内容就有了好奇心。例如,学习小学低年级的“凑十法”,如果直接给学生讲,学生不但不感兴趣,而且学过了,也记不牢,今天学,明天忘。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课前准备了一些实物教具,在讲课前,先让学生拿着写有数字的卡片,以表演的形式,让大家参与凑十,把能凑成十的两个数用儿歌的形式编成口诀,让学生边记边动,教师给学生的结果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凑十法以及凑十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多次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最为实用,再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效果会更好。
总之,教育教学中离不开创新教育。有了创新教育,教育教学才变得生动、活泼、有趣、有味,才能使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得以体现。在教学中我运用了上述有几种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原来的不愿意学,变得主动地去学习,不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而且学习成绩也不断地得到了提高,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