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静
一、以生为主,激发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从教的这么几年来,也有深刻的体会。我们要激发孩子的课外兴趣,让他们快乐地课外阅读,从自己的心底,愿意接受自己想要得到知识,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出自古典名著,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很多内容都只选取了有独立性的一部分,然而故事的前因后果却并没有交代清楚。如在教学《三顾茅庐》这一课时,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刘备三顾的是谁的茅庐?为什么他要去三顾茅庐?他三顾茅庐的结果又是如何呢?这些问题都可以从《三顾茅庐》这个节选里找到。在这篇课文中,说诸葛亮是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学生忍不住问:“诸葛亮是有着雄才伟略的人,但课文里根本没有看出来他到底哪里有才华,老师您跟我们说说吧。”我说:“这样吧,要讲故事我肯定没有书讲得清楚,要不你们自己打开《三国演义》去看一看?”这时已经奉上了早就准备好的《三国演义》。大多数同学都被书中的故事激发出了兴趣,纷纷要求向我借书。有的甚至在读完书后试着写起了读书笔记,在课后更有同学向我来讲述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还假设自己是书中的人物自己绝对不会这么做。看着他们眉飞色舞的样子,我相信他们一定感受到了课外读物的美妙,对这类的名著也会更有兴趣。
二、精选内容,教给方法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的好处自然不必我们多说,虽说我们中华民族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文学巨献不计其数。然而在浩瀚的图书世界面前,我们的学生们却感到迷茫和困惑,我们教师的阅读教学却处于“真空”状态。这样的状况就变成了学生不知读什么,也不知该怎么读才能取得最佳阅读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和他们的承受能力的个性特征选择仔细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方向。现在的孩子,注意力容易被新的事物、社会混乱的游戏、动画、网络小说和各种时尚书籍充斥着他们的视线。课程标准中列出了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这从一定水平上填补了小学生阅读的不足,具备指导意义,也可以作为学生选择书目的借鉴。
在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便是精读和略读,精读为主,略读为辅,缺一不可。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需要仔细阅读,了解他们的观念,揣摩布局,欣赏好词佳句,咀嚼这本书的精华,才能把书中的精华汲取为需要的知识养分。但是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到或精读,或略读,或二者合一,做到在阅读中有所得即可。
三、耐心等待,品味语言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你一定会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一二年级的时候抢着发言,到了三四年级你请他们发言,五六年级时,发言的人是寥寥无几,有的时候课堂还会冷场,一节课下来,老师心里一片怒火,学生学得胆战心惊,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的学生越来越沉默呢?
偶然一次,接触到了著名作家龙应台女士的《孩子,你慢慢来》,作为一名母亲,又作为一名教师,我才体会到,我们缺少的真的就是耐心的等待。让人深感遗憾的是,我们的课堂上,教师操之过急的案例却司空见惯:在第一课时教学中,初读课文,提出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有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不等学生读完一遍,老师便急忙喊停,因为课堂的时间只有40分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有的学生答不上来,老师总是请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取而代之,或者更甚的是老师迫不及待地帮学生概括好,请他们记下笔记。细想:品味语言、领悟思想感情,需要学生浸入文本,这样对于他们语文能力的培养、阅读方法的习得,都是很好的积累方法,然而老师的急性,换来的却只是教学时的囫囵吞枣、浮光掠影,学生也学得心浮气躁。
学会等待,在慢中引导,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抓主要内容并概括大意,探究感悟文本内容,品悟文本的深刻内涵,了解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形成个性化的阅读见解,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阅读实践能力,这应该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的文学修养。
四、创设条件,提升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写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强化对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的交流。在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设有图书角,图书角中的书都是孩子提供出来的自己最喜爱的读物,这些读物由孩子们提供交流阅读,班干部负责图书的借阅以及保管,希望每个孩子像爱护自己的书本一样爱护同学的书,大家可以花最少的钱读到更多想要读的书,实行以来获得了孩子和家长的好评。
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量,除了在午间休息和活动课时孩子可以自主阅读,我校还开展了一周一节的“经典阅读”,让孩子跟着老师一起细读文本,为了保证课外阅读的有效发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理解作品,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水平。另外,班级也会展开“读书沙龙”、“故事会”等一些主题班会活动,让孩子自发地组织活动,分享读书心得,交流自己的感受,推荐一些爱读书目,这样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更好地为孩子创造出广泛地读书,大量地读书这样的有利条件。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快乐地读,读出快乐。
有专家指出,在小学阶段,是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是小学阶段整体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引导孩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不光是引导者、组织者,也是他们的欣赏者,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阅读活动,用自身的激情感染学生,在活动中 “言传身教”,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方法,在课外收获益处。
我想,热爱读书并且知道如何去读书,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童年最大的财富。阅读,不光能从中获得丰富的课外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于真善美的把握和领悟,造就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美好情操。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引导,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使之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提高他们的自身修养,为他们的人生创下文化底色。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