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深理解 发挥创造力

2015-10-21 12:29蓝志忠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铁罐陶罐白鹤

蓝志忠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语文基本能力。”课标还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标理念下的指导下,我们尝试着把语文小课本变成学生活动的大天地,开展用课文改编课本剧、表演课本剧、评议课本剧系列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本身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而这样的形象性又恰好能通过课本剧表演出来。在表演活动的过程中,能使同学们将学到的知识巩固和升华,与此同时,学校也营造了优美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寓学习于快乐之中。

在编排课本剧的过程当中,老师和学生都要用心去挖掘教材,在原有课文的基础之上,加上合理的想象,如:四年级的《陶罐和铁罐》。课文中是陶罐和铁罐被沙土渣子埋上了,是没有任何对话的。挖掘出来的陶罐之后,铁罐子氧化光了,可是编排时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让陶罐和铁罐对话,使矛盾冲突更加尖锐,揭示的中心就更加明了,像铁罐在氧化前的几句话。又如,《字典公公》一课,课文中字典公公强调“大家”的重要性就结束了,我们便在延伸与升华部分下了功夫,讲到字典公公家要团结,班级要团结,民族之间要团结,国家要团结,强调团结的重要性,道出了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紧紧抱成团就不容易断的道理。不管是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还是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歌曲续唱,都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很好的体现。使学生在学到了知识的同时,获得了能力。通过编排,演出这样一个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也真正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排练课本剧、演出课本剧需要道具,道具的准备便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像头饰、镐头呀,鬼子用的刺刀呀,拐杖呀等等。服饰的准备更是需要大家的力量。像《雨来》一课的鬼子兵的服饰需要大家去准备,服饰一穿,日本军官多么形象,翻译官的几句话,更是令人捧腹大笑,所以说:“准备道具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动手操作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甚至有很多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演课本剧,具有语言学意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往工具,它源于生活,又推动生活的发展,演课本剧,大而言之,是体验语言生活飞跃的趋势,掌握和运用生活飞跃的成果;小而言之,能提高学生内在的语言和人体语言的成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这个教研专题,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演课本剧具有文化学意义。课本剧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文化现象,是一种群体性的艺术活动,是既具有时间艺术性,又具有空间艺术性的综合性艺术。学生群体可以通过这种活动来反映知识的文化、规范的文化、艺术的文化和社会的文化,借课本剧语言和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文化理想和内心意愿。

一、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记忆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不需要老师做很多的分析。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口玻璃瓶和许多小石子,制作了一个嘴巴可以活动的乌鸦头饰。当学生初步阅读了解了课文后,我就请学生上台实际操作,学生戴上头饰,把一个个小石子投进玻璃瓶里,让学生亲眼看到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的过程。通过以上直观形象的演示,学生对课文内容记得很牢,也培养了学生务实求真、细致观察的好品质。在教古诗《寻隐者不遇》时,我先解释清楚个别字词的含义,让学生了解诗的大意,然后我就导演了一个课本剧。我扮演诗人,叫一位学生扮演童子,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我去寻找深山里的朋友,与童子相遇,我以诗人的口吻向学生提了三个问题:“你师父干什么去了?”“他去哪儿采药了?”“你能找到他吗?”以便考查学生是否理解了诗意。一首短小精悍的古诗就这样演变成了一个情节完整、口语化很强的故事了,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这样学习古诗灵活易懂,情趣盎然。

二、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课文时,语气的掌握是很重要的,但对低年级学生讲解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是比较抽象的,往往得通过老师示范和学生自己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出句子的不同语气。在《要下雨了》这一课中,有以下几个句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呢?我正忙着捉虫子呢。是要下雨了吗?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我正忙着搬东西呢?文中多次出现了语气词呀、呢、吗,在讲读课文时,我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重点示范以上句子的不同语气。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学习效果,再让学生分别表演一遍。学生感情丰富,身临其境,演得有声有色,对话时不但语气读得好,而且表情也恰到好处,可视性和可听性兼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如果在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经常地开展这样的口语训练,就能培养学生态度大方、语言流畅的言行习惯。

三、提高学生的形体语言能力

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我在讲读课文时,经常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一遍,以加深对重点字词的准确把握。

四、发挥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

有些课文没有把事情的结果直白地告诉大家,需要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补充课文内容。在《三只白鹤》一课中,结尾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从哪儿知道白鹤能找到埋在这里的大鱼?课文讲完后,我就引导学生续编故事,想象第二天第三只白鹤找到鱼以后,会对其他两只白鹤说什么?第一、二只白鹤又会怎么想?这些情节是文中没有的,可通过编排课本剧表演一下,让学生在想象、续编故事中自己探讨答案,明白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总之,课本剧可以是完整的故事情节,也可以是一个重点片断;可以是一个或几个人表演,也可以全班参与;在表演时,老师既做导演,又可做演员,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课本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下创造性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排演课本剧是一件很快乐、很有意义的活动,它能让我们畅游历史,重回各个朝代,希望更多的老师、家长,更多的小朋友都能来参加,让这个舞台更活跃,让更多的孩子都能梦想成真!

【作者单位:漳浦湖西中心学校 福建】

猜你喜欢
铁罐陶罐白鹤
白鹤之约
陶罐会呀会跳舞
独孤求败白鹤滩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
白鹤的真爱
写好人物神态,彰显人物性格
对话显“品格”
铁罐帆船
“白鹤”飞得高靠的抓“四好”
《陶罐和铁罐》告诉了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