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交流学会学习

2015-10-20 00:51曹雪峰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观点交流思维

曹雪峰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两极分化依然存在较大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依然有待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没有及时得以转变。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在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的是否有效。交流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时,通常总是让那些思维敏捷、口齿伶俐的学生先说。这除了给思维敏捷、口齿伶俐的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外,也容易给教师以错觉:教学目标已经顺利达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表面的积极性和一切顺利的假象背后,那些中等生、后进生是否也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体验,我们不得而知”。如何增强课堂交流的有效性,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下面我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做法。

一、把握角色定位,让学生乐于交流

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在教师的激励和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要让交流有效地开展,并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使学生乐于交流。有的学生在探究中有很多发现,到了交流时就是不肯说,怕说错,怕被嘲笑。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安全的交流氛围。教师要运用热情的话语、赞许的目光、亲昵的动作,来增强学生交流的自信心,使我们的学生在科学知识的理解、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上,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同时学生在交流中遇到困难时,需要我们教师的引导,这样才能发挥交流的最大作用,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交流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因此,在交流中,教师要准确把握自身的角色定位: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鼓励,当学生发生争议时——倾听,当学生探究错误时——纠正,当学生获得成功时——赞赏,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通过对学生的交流进行客观的激励与评价,使学生乐于交流。这样使彼此之间的认知和思维相互撞击,学生的知识领域都得以开拓,思维得以启迪。

二、掌握交流方法,让学生深入交流

(一)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科学品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交流中,随意更改结果,谎报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我们任这样的现象存在下去,交流只能是人云亦云,就会扼杀学生的求实精神,影响交流的质量。我们应尊重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不同现象和结果。科学家在进行实验时,也不是一次实验就能成功的,往往会经过许多挫折。当学生的实验结果出现偏差时,老师首先要肯定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再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也可以重做实验,千万不能有半点的牵强,更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

(二)善于倾听

我们在听课时经常发现,当一个同学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往往表现出两种情形:一是事不关己,漠不关心;另一种就是随意否定或打断别人的话。在交流中,学生的发言往往只是老师在听,而很难得到其他同学的共鸣或反对,这样就使学生交流的渠道变得不通畅了,也很难组织学生交流。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只有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自己才有独到的判断。当别人的观点和自己的想法相同或相近时,就应为别人喝彩;观点不同时,善意地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辩论,学生的思维、智力得到了发展,科学结论也会变得更加丰满。

(三)表达方式

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个人实验能力的体现。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用简练的语句,准确表达自己探究中的所思所想。陈述前对自己的观点加以整理,陈述时力求表述明白、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同时善于对他人的观点或认同,或补充,或争辩。我们应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想说的观点表达出来。可以选择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方式进行交流。

三、把握科学探究的特点,让学生有效交流

(一)提出问题阶段

问题的提出有时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发散式的提问,有时是针对观察到的某种现象进行提问。教师要注意引导,帮助学生用准确的词语把问题明确地表达出来,重点应该关注引导学生对所有被提出来的问题进行筛选,选择出在课堂上有条件、有能力进行研究的“好问题”。

(二)做出猜想

当一节课要研究的问题被选择出来之后,一般教师会让学生对问题的答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进行分析判断。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把握住猜想的暂时合理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表达。当学生说出一个猜想时,教师都要追问一个“为什么”,让学生继续说说猜想的理由。如果遇到了不合理的猜想,就可以在这个时候把它们剔除,这既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和方式,又保证了后续教学的有效性。

(三)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是比较复杂的过程,汇报交流也显得比较复杂,它涉及到实验的材料、方法和步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教师可以引导讨论怎样在实验中按照步骤,一步一步地填写表格中的不同数据,同时在讲解填写表格的时候,把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也交代清楚。比如怎么客观、准确地记录数据,怎样减少实验误差,体现科学性等。

(四)汇报实验现象

做完了实验,观察了现象,获取了数据,教师要组织好实验后的汇报交流工作。为了能够让发言的学生交流清楚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也为了让听讲的学生明白,教师要运用相应的手段和方法。比如利用实物投影放大表格或模型,或者用较大的纸在上面画出表格,把数据填写上去等。这样使学生能一目了然,从而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如果在这些数据中有明显的矛盾,那就要把这个矛盾进行分析,必要时还要重新做实验验证。

(五)得出结论

在小组进行汇报交流后,教师要引导全班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共识。学生有时会词不达意,教师一定要启发、帮助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来准确表达。如果有不同的观点,教师要善于给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让不同意见的学生互相争论,并认真倾听、适时引导。

猜你喜欢
观点交流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如此交流,太暖!
思维跳跳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观点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