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
思维导图(MindMap)是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Tony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的一种新型笔记方法,它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可以使左右半脑有关的功能相结合,左半脑负责逻辑、语言和符号;右半脑负责形式、颜色、形状。左右半脑相结合,需要学习的东西就会有效地以形象化的方式组织起来,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体系,有利于数学各个知识点的链接,便于存储于长期记忆中。思维导图能够节省时间、重新组织学习的内容、提高回忆程度和调动创造力,从而加快学习的速度,提高学习的质量。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一谈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一、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模仿与指导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思维导图这个新事物如何让学生产生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应用兴致。为此,我收集了大量的思维导图图片,从中筛选出既能让学生接受又能体现思维导图直观性、形象性、明了性等价值特点的图像,让学生对思维导图产生好奇心理,进而产生学习应用的欲望。下面是一组展示给学生的的思维导图,包含了语文、数学等学科,从中体会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让学生读图、模仿、制作,告诉学生思维导图就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用文字将你的想法“画出来”,它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和有效的记笔记的方法。
展示给学生的思维导图:
图1 语文知识树
图2 数学知识树
我在平常的课堂板书时,也适时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如在进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时,我在黑板的中间画一个椭圆形,写上比例两个字,在学习新知的同时,适时板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让学生明确知识点的联系。在教师的操作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了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
第二阶段:随心所欲的制作
“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是数学学习遵循的一个原则。初步感知了思维导图的方便与价值,学生也有了亲自动手实践的冲动。苏教版的数学教材每个单元学完以后,都会安排一至两节课的“整理与练习”,在第一部分“回顾与整理”阶段,书上往往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出示本单元几个重要的问题,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接触到思维导图后,我让学生尝试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画知识树的形式来梳理本单元的知识。这样做有利于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去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制作思维导图的同时检测自己学习状况,更利于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生成演变、相互联系的线索,而不是教师把现成的知识结构图出示给学生,忽视知识的关联,丧失学习的兴趣。下图为我班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
图3 学生制作的比例单元的思维导图
图4 学生制作的小数单元的思维导图
图5 学生制作的百分数的应用单元的思维导图
图6 学生制作的认识比单元的思维导图
为了方便学生制作,我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制作思维导图的方法:
准备阶段:一张A4纸大小的纸,两种以上颜色的笔。
步骤一:横着放,在中央写上的主题;
步骤二:确定分支的位置、个数与内容;
步骤三:对于自己掌握薄弱的地方用特殊的颜色或符号标出。
第三阶段:展示中查漏补缺
学生制做出的思维导图展示了他对
本单元知识点的领悟,并不是每个同学所做的思维导图都符合数学知识中的逻辑体系,如有的同学从“比”中派生出了正比例、反比例,还有的同学在正比例和反比例之间画等号……如此错误着实反映出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要批阅学生交上来的作品,把握学生对整个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对其在思维导图中体现的思维错误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在复习课堂上教师可以抽取部分典型的作品,先由大家讨论该思维导图的优劣,进行补充与深化,各知识点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让学生自己找出联系,把所有的思维导图编织成自己的知识网,整个过程也是其乐无穷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与提升,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有限,教师的提升主要是将本单元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形成知识网络,便于提取。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间相互检查、修正彼此制作的思维导图,更有利于学生对单元知识的巩固、知识体系的建构。
第四阶段:推广应用中拓展
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制作基本方法,鼓励学生把这种思维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帮助其他学科的学习与复习,也可以用来安排一天或是一周的学习计划,拓展到生活学习的其他领域,推动学生全面进步。
二、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1、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规的数学教学总是理性思考的多,动手操作的少,而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力。同时思维导图的应用,为学生的联想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能力提供了发展的途径:首先,思绪可以任意驰骋,联想的方法扩展到极致;其次,可以随时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边思考一边“涂鸦”,其乐无穷;第三,思维导图所采用的“关键词”方法,迫使我们将注意力集中于事物的关键点;第四,采用色彩及图形可以充分刺激大脑,提高记忆力。
2、学生的学习方法得以养成
正确、良好学习方法的掌握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保障。在小学阶段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适合的学习方法,有利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而思维导图方法的掌握为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途径,此种方法的掌握使学生受益终身。 用思维导图分析解决问题,学生能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机智灵活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学生也能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生对知识结构得以构建与明确
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本节课的知识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板书,帮助学生建立本节课的知识链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使用思维导图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首先让学生简单说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在黑板上写下关键词,然后画成“思维导图”,加上不同的颜色,学生加深了理解,印象也很深刻。学完每一单元,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整单元的思维导图。通过长期训练可以使每个学生对数学学科体系认识更加清晰。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介入可以说是“想学生所思、给学生所需 ”。实践证明,用思维想象作为线条,建立知识的发散框架,使概念更简明,易掌握,图像和颜色则充分调动了大脑的活力,使思想视觉化,提高了认知效率,疏导了沟通的渠道。思维导图串联了繁琐的知识碎片,使学生更轻松地纵览全局,帮助学生构建独立、创新、自由、严密的数学思维架构,加强了对课程内容的整体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