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亮 路瑜
【摘 要】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的基础性课程计算机课程,也应该根据人才市场需要和就业需求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积极开展教学课程改革。本文针对现阶段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基础参差不齐,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很难设置,理论大于实践,缺少实际内容等问题,分析了在当前形势下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性,阐述了协作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优越的观点,着重从采取互补学习分组方式、设定训练目标并对总体目标进行评价两个途径,探讨了协作模式下,进行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新途径。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改革 协作模式 改革途径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术应用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根据人才市场需要和就业需求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积极开展教学课程改革,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利条件。目前,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协作模式的教学应当成为一种发展趋向,促进计算机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1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很难设置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的基础性课程。但是,由于地域性差别以及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别,导致在计算的使用上,学生能够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这就给计算机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例如:来自一些偏远山区以及农村的学生,由于家乡的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金有限,计算机教学设备短缺,导致计算机课程教学很难,这就影响了偏远山区以及农村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提升。另外,受应试教育影响,许多农村学生更是将升学作为首要的学习目标,觉得只有考入大学,才能够摆脱贫穷的帽子,才能有机会学习更多先进知识,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和教学条件限制,重点学习高考必考科目,这就影响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导致学生之间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这种情况下,就给教师带来了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很难设置的难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处理不好这一问题,就会影响教学效果。
1.2 计算机教学理论大于实践,缺少实际的内容
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要想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必须亲自操作,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然而,在许多高职院计算机教学中,教学方式往往是理论课教学为主,实践教学比较少。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是理论大于实践,这就导致了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课程不重视,同时,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考试也是也很宽松,笔试和机试对于学生来说都不难,这就更影响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偏重于对课本的讲解,机房实践课程较少,导致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理论大于实践的教学模式比较普遍。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学生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因此,导致计算机教学缺少实际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够真正掌握计算机知识。例如: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学习常见的应用软件知识和程序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他们觉得计算机课程能够应用的知识不多,基本维护知识也相对较少,对于计算机课程学习不能够产生兴趣,这些,都影响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状况令人担忧,因此,我们要寻找有效的教学模式,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对于计算机课程教学来说,协作模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协作模式教学不仅能够满足计算机课程教学需求,还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2协作模式下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途径
2.1采取互补学习的分组方式
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协作学习模式应属于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不仅有利于教师计算机知识的讲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在协作模式下,计算机课程改革可以采取以下学习模式。首先,是采取互补学习的分组方式。计算机课程教学前,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计算机能力水平高低,采取互补学习的分组方式,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发挥小组优势,提升学习效果。这样,计算机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就可以在学习好的学生帮助下熟练掌握知识,协作学习模式下,增强独立应用能力。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还有利于科学的布置训练任务。对学生布置任务,要充分考虑小组成员性别、人际沟通能力、技术水平、思维活跃程度等因素合理的分工。可根据小组成员自身特点确定阶段性的训练目标,训练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尽量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同时,要互相帮助,在协作模式下,帮助同学学生完成相关工作。
2.2设定训练目标,并对总体目标进行评价
设定训练目标不仅有利于明确要达到的训练效果,同时,也有利于评价训练成果,顺利的开展教学活动。在开展课程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设定训练目标,然后,根据训练目标设置教学内容。当然,设定训练目标,要结合学生的技能基础,要做到因材施教,有选择的设置内容。设定阶段目标,不仅要设定总体训练目标,还要设定分阶段学习训练目标。一般情况下,可以针对一个软件或软件包确定分阶段学习训练目标,分步训练要有重点。在布置训练任务时,首先,教师要,讲解相关联的知识点,并给学生做演示。在训练任务中,为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要给学生保留自主探索的空间。一般情况下,计算机课程教学主要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在课程教学时,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来操作,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训练目标,在课后也可以为学生准备上机操作。最后,在协作模式下,还要对学生总体目标进行评价,同时,评述协作学习模式的效果。另外,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反思小组的整体表现,反思自己在小组中的表现,客观的评述自己的表现。教师也要评价每个小组的训练成果。
3结语
在协作模式下,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采用协作学习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技术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琳莉.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组教学探讨[J].计算机时代,2008,8:42~43.
[2]罗琼.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学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24): 272.
[3]李利娜.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初探[J].世纪桥,2011,(9):106-107.
[4]朱士高.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J].高教论联单坛,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