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064-01
小学语文应该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所以阅读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可以根据文本内容设计一些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在文章中设计一些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兴趣。比如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之后,我们可以让孩子阅读有关雷锋的故事,知道雷锋的日记,知道雷锋是如何牺牲的?这些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
同时我们可以定期地举行阅读比赛,阅读汇报等等,用以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俗话说“好习惯会受益终生”那么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更是无法估计的。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也可以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主动地去自主阅读理解。如《草船借箭》中写道,周瑜说“对,先生和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的是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老师抓住“一样”“赶造”两词设下第一谜“周瑜为什么明知故问?为什么又把决定成败的十万支箭让诸葛亮来赶造?”当学生学到第三段周瑜活动时,不由恍然大悟,原来周瑜是有意陷害。接着他又抓住“我得吩咐军将们,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设下第二谜,“那么诸葛亮在三天之内完成得了吗?学生学到第四段,诸葛亮向鲁肃借船时,老师又设下第三个谜,“既然是造箭,借船又有何用?”学生饶有闪趣读下去,想探个究竟。当说到草船借箭时,学生才识得庐山真面目。最后,老师再抓住“神机妙算”一词,设下最后一谜“神在何处?妙在何方?”一节课里,学生在迷宫中饶有兴趣地,边学边解谜,其乐无穷。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阅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课内指导,课外延伸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我们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培养起来的,所以我们在课内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孩子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最后,讨论“为什么小女孩会在新年到来的时候被冻死在街头?”学生归纳出: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是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造成的。老师趁热打铁,“如果小女孩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她又会是怎样的呢?”课文虽然结束,但是这个悬念却久久不能让他们的思绪平静下来,学生自然地展开对比和联想,懂得两种社会制度的差别。以后在阅读中遇到此类的问题的时候,也可以自己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阅读欣赏了。
2.阅读要注重积累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积累好的词语句子,甚至一整段话。这样对于孩子的日记和习作都有非常大的好处,所以我们平时阅读课的时候就要注重孩子的积累。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的阅读能力就会提高上来了。
3.阅读要培养质疑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目的。
比如孩子在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他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刘备那么爱哭?”“如果诸葛亮不帮助刘备,那么刘备能够取得那么多的胜利吗?”如果孩子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看进去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进行课外的大讨论,让孩子们都能够读进去。
(责任编辑 文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