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017-02
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东西存在于我们身边,我们可以选择其中的某一样东西体察他的特征,构思出一个情节来反映自己某一点对生活的看法,就是体物赋意。譬如看到一张落叶,可以马上想到“一叶知秋”的成语,想到万物变化都有征兆,想到有人麻木迟钝;又如看到盲人过马路,可以想到盲人出交通事故的概率最低,想到大凡深知自己弱点的人往往最难击败他。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怎样进行体物赋意的训练呢?
一、体物需倾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情者文之经”。作品要有感染力,最有直接作用的是感情要素。生活的积累,不仅是场面的记忆,也包含着各种情感的积累。
写文章不仅要再现客观事物,而且要在感知中唤起情感,学会面对具体现象而融入特定的意义,表达主观情意。例如:这是一棵茂盛的大树。倾注主观感情就变成:这是一棵坚强不屈的茂盛的大树,它历经风雨沧桑,即使枝枯断折,风雨过后却又发出新枝,焕发出勃勃生机。倾情渲染了一种氛围,为赋意在情感上蓄势。
二、观察与思考
学习写作的第一步,就应该学会观察,学会在平常中看到不平常,学会在混沌杂乱中捕捉一瞬间。必须练就观察的习惯,练就不仅是用眼观察,而且是用“心”观察的习惯。
用“心”观察事物,再用笔来表现,事物就浸润了情感与意志,表现出独特的个性。
观察训练的第一步是变换角度观察,是增强观察敏感性的训练。譬如我们打开电视机看电视剧,但关闭声音来理解剧情。
变换角度观察训练以后,第二步进行分层次观察训练,增强观察的选择性。观察选择性的训练的要旨在于把观察的对象和背景分出层次来,并且要练习将对象和背景转换了位置来观察。经常的转换观察、逐级分层的训练,能提高人的逆向思维的能力,能帮助我们较深地发现一些别人没能发现的、有深刻意义的东西来。
第三步进行观察知觉性的训练,训练观察的知觉性,就是不要停留在感觉器官的反映上,而是要久久地注视着对象,并用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来解释它,这样就能发现别人没有看到和说过的东西。同一事物,往往有不同的看法。
例如,石榴:敢于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是成熟的标志;肚里有点东西,就笑裂了嘴。
铁钉:把别人的打击,化作自己前进的动力;从不主动进取,因而只能被动挨打。
直尺:因为本身正直,才敢去度量别人;总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
观察训练的第四步是增强观察推测性的训练。生活经验总是把这些个别的、孤立的事物与其他与它有关联的副手合在一起来感知的。换句话讲,由于我们观察的心理补充,我们的感知总是整体性的。比方我们观看齐白石画的游虾图,虽然他只画一群正在游动的虾,但我们的感觉却是满纸都是水。这就是由于观察的心理补充,虽然眼前并没有画水,但是观察的推测,使我们“看见”了水。
当我们观察某一事物,我们运用自己的有关经验推测与其在时间、空间上相当临近的事物,如看见漫天飞舞的瑞雪时“看”到了丰富的喜庆景象;看见一个逃学的孩子同时也“看见”在孩子的家中,其盛怒的父亲撕着孩子不及格的考卷,一副凶神恶煞的神态。临近推测的时候自然联想一些与其临近的事物,并引起相应的情绪反应能力。
三、与时代共呼吸
体物要赋出新意必须扣紧时代的脉搏,呼喊时代的声音。在写作联想训练时千万要注意或有意识地摆脱前人想象模式的影响。清代诗人赵翼《论诗》的绝句,形象地阐述了在时代的变迁中,独创性联想以求新鲜的意义:“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可见联想的独创性离不开鲜明的时代性,不能总是停留在过去的一些陈旧的相关对应物上。
梅花独于早春盛开,不与群芳争艳,这是它的自然属性。陆游晚年为了响应韩佗胄的抗金主张,和韩有所接近,因而受到士林攻击,由此联想而写出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形象,抒发了个人奋斗遭受挫败后的愤懑牢骚。
1961年冬,毛泽东作词咏梅,一变历来感伤哀怨的联想,将梅花想象成坚持真理、英勇卓绝的革命者形象,写出了俏丽刚健、格调高昂的咏梅词,把梅花引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的崇高境界。你看她“俏也不争春”,而不是“无意苦争春”;她“只把春来报”,而不是“一任群芳妒”,一扫以往士大夫酸溜溜地横塞在心头的那个“我”字,心里干净净的,眼前亮堂堂的,其结果自然不同。失意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顾影自怜,孤芳自赏;革命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与时代共鸣。
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就是要为学生们解脱传统作文教学中机械抽象的模式训练的束缚,激发他们个性的自我张扬和表现。而体物赋新意的训练,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 刘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