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东
【摘 要】雨果曾经设想了一种小说的出现——它既真实又伟大,既诗意又逼真,既实际又理想。正是为了体现这个设想,1831年,雨果创造出了伟大的《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是雨果作为一个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代表人物的最好体现。这部小说是不朽的,其中的艺术特色、时代精神、美学理想都值得去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 人物 情节 对比 场面
一、非同一般的人物
雨果强调戏剧中表现的人物和思想都应是非凡的。《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如爱斯梅拉达、加西莫多、弗罗洛等都是如此。
爱斯梅拉达具有非凡的相貌、非凡的善良、非凡的爱情观、非凡的勇气。这些特点都使她成为浪漫主义小说人物的鲜明代表。
加西莫多不仅具有非凡的外形和奇特的举动,而且在他丑陋的外表下有一颗不同寻常的美丽的心灵,这种美与丑高度统一的风格使得雨果造就了一个罕见的、令人过目不忘的文学形象。
《巴黎圣母院》之所以经久不衰,这些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功不可没。
二、出人意料的情节
一部浪漫主义作品要想取得成功,夸张离奇的描写是必不可少的。而《巴黎圣母院》则做到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它的情节在保证了离奇的条件下又做到了与现实的高度统一,从而造就了既惊奇又真实的艺术特点。这一特点不论从整体还是局部来看都是很鲜明的。
例如弗罗洛和爱斯梅拉达这个故事情节。一个信奉禁欲主义的宗教教徒痴迷上了一个被人们认为是巫女的女孩,这很不可思议;但人物原型却来源于生活,因为现实中往往不缺乏这种伪善的小人。另一方面,爱斯梅拉达为了心中圣洁的爱情敢于挑战位高权重甚至可以置其于死地的副主教,最后甘心赴死,这个故事也颇具传奇色彩;但对于一个长期流浪的,把爱情看得比生命还重的年仅十六岁的女孩来说,具有这种反抗精神又是在人意料之外的。
再例如加西莫多与爱斯梅拉达这条故事情节。加西莫多在弗罗洛的命令下抢走了爱斯梅拉达,由于自己心中的善良又抢救了她最后不惜为她去死,这个情节很离奇;但加西莫多的转变却是合情合理的,最初他听命于副主教劫走了女郎,在发现了女郎善良的一面后又拼命救她,最后深深爱上了她再到为她而死,这一系列转变又是很真实的。另一方面,爱斯梅拉达没有加恨于加西莫多对她的伤害,而且为饥渴难忍的加西莫多送水,最后一个美若天仙的女孩与一个丑陋的“怪物”成为朋友,这是离奇的;但若不是爱斯梅拉达看穿了弗罗洛的诡计是不会原谅加西莫多的,也正是由于她的善良与重情义这一性格特点才有了之后的故事发展,这又是很真实的。
由此看出《巴黎圣母院》的故事情节是真实与离奇相互包容的,这种艺术特点成为雨果的美学思想。他说道:“艺术除了理想部分以外,还应有人世的和实在的那部分。”所以欣赏《巴黎圣母院》一定不能只看到离奇而忽略了离奇背后的现实性。
三、系统明确的对比
对比艺术被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通过美与丑的对比,现实生活被全面地展现出来。《巴黎圣母院》自始至终都体现这一美学思想,故而显得很完整。这些对照包括情节的对照、场面的对照、细节的对照、人物的对照等等。另外还有人物和环境的对照、人物和兽类的对照等。
以第二卷第六章为例,作者在这一场景中使用的对比艺术手法达到了极致。当刑场上的爱斯梅拉达呼救的时候,曾经对她信誓旦旦的弗比斯羞惭地离开了刑场;为了得到她,已经疯狂的弗罗洛把她送上了绞刑架;被她搭救过,同样心灵善良的加西莫多把她抱进了教堂救了她。这是痴情与负心、圣洁与兽欲、天生不幸与人为不幸的强烈对比。另外,弗比斯的肉体爱、弗罗洛的兽欲爱和加西莫多的精神爱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总而言之,这一系列的对比推动了情节发展,突显了人物性格,表达了主题思想,成为《巴黎圣母院》中重要的艺术手法。
四、波澜壮阔的场面
无论是短篇小说还是长篇巨著,情节的高潮必不可少,而高潮描写又要给人一种波澜壮阔之感。《巴黎圣母院》很重视这些波澜壮阔的场面,因为它往往能带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
例如加西莫多搭救爱斯梅拉达的场景描写。爱斯梅拉达遭到了弗罗洛的陷害而被判处绞刑,行刑前,爱斯梅拉达在圣母院门前举行了忏悔仪式。刚要行刑,加西莫多却突然出现,他顺着绳子从圣母院楼上滑了下来并击倒了刽子手,抱起了爱斯梅拉达跳进了圣母教堂,将爱斯梅拉达高举过肩膀用恐怖的声音吼道:“圣地”。法官不能跨过圣母院的门限,少女得救了。
这一个意外的发生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加西莫多的出现就好比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块巨石,顿时波浪翻滚。在情节的跌宕起伏中充分表现了加西莫多勇敢、有智慧、内心善良而憨厚的人物性格以及为了情义不惧权威与势力的大无畏精神。
《巴黎圣母院》的成功与雨果绝妙的艺术表现手法、敢于突破前人传统的大胆尝试、独辟蹊径的创新思维都是密不可分的。雨果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事情,他为浪漫主义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揭开了新的篇章,使得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能互相融合。正是如此,《巴黎圣母院》才能成为享誉海内外、经久不衰的巨著。
【参考文献】
[1]赵晖.巴黎圣母院[J].写作, 2005(06) .
[2]戴宏英.美与善的颂歌《巴黎圣母院》[J].中学课程辅导(初一版), 2003(04) .
[3]邢世嘉.跟着雨果游巴黎圣母院[J].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05(09).
[4]邢雪梅,孚罗诺.一个真正的悲剧——读《巴黎圣母院》有感[J].语文新圃, 2003(07) .
[5]庞希云.魔鬼与上帝——《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J].阅读与写作, 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