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百层
GMI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观察
楼百层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的疗效。方法 将12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予甲钴胺+α-硫辛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GM1。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TCSS、MNCV和SNCV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79.4%(P<0.05);治疗后两组TCSS、MNCV和SNCV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GM1联合甲钴胺及α-硫辛酸治疗DPN疗效显著。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甲钴胺 α-硫辛酸 神经传导速度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上>30%的DM患者合并有DPN,其不仅严重影响DM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DM患者的死亡风险[1]。DPN为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临床症状出现早,累及广泛,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2]。本文就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 应用于DPN的临床治疗做初步探讨,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型DM合并DPN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观察组男31例,女32例;平均年龄(54.8±5.3)岁。对照组男33例,女30例;平均年龄(562±5.1)岁。纳入标准[3,4]:(1)肢体有麻木感、蚁走感、烧灼感、异样感、感觉减退、自发性疼痛、冷热感觉异常及肢体肌无力。(2)膝关节腱反射减弱或消失。(3)肌电图提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45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40m/s。(4)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排除标准:(1)生命体征不稳定,或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2)近1个月内曾发生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者。(3)不愿意参加者。所有入选患者均知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的性别、年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病程等参数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健康教育、合理饮食指导、科学运动、戒烟限酒、降低体重指数、补充维生素等综合性治疗,同时进行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等有效控制血糖治疗。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分别给予降血压、降血脂、抗凝、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性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甲钴胺注射液500μg,肌肉注射,3次/周;α-硫辛酸注射液6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避光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GM1注射液4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2周。
1.3疗效评价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肢体异常感觉消失或基本消失,感觉障碍恢复,膝关节腱反射恢复正常,肌电图提示神经传导速度(NCV)较治疗前提升5m/s或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缓解,肢体感觉异常好转,感觉障碍部分恢复,膝关节腱反射部分恢复,NCV较治疗前提升2~5m/s。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改善,肢体感觉障碍如前或加重,膝关节腱反射未见恢复,NCV较治疗前无提升。总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数×100%。
1.4观察指标 由经过培训的专职医师对所观察对象进行治疗前后的神经症状、神经反射、感觉功能等采用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进行量化评分,包括3个部分:(1)神经症状:主要是指下肢发生疼痛、麻木、针刺感、无力、共济失调及上肢发生类似的症状,每发生1项各记1分,未发生记0分,本项记满分为6分。(2)神经反射:指双侧踝反射及双侧膝反射,反射完全消失记2分,反射减弱记1分,反射正常记0分,本项记满分为8分。(3)感觉功能:指右侧拇趾的针刺觉、温度觉、轻触觉、位置觉及振动觉,任意1项发生异常记1分,正常记0分,本项记满分共5分。TCSS总评分为以上3项评分之和,在0~19分之间。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显效34例(54.0%)、有效24例(38.1%)、无效5例(7.9%)。对照组显效26例(41.3%),有效24例(38.1%)、无效13例(20.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SS评分的比较 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TCSS评分的比较[分,(x±s)]
2.3治疗前后两组MNCV和SNCV的比较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MNCV和SNCV的比较[m/s,(x±s)]
DPN是在糖代谢紊乱基础上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能与高糖毒性导致的代谢紊乱、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神经营养障碍、细胞因子异常及自身免疫等因素相关。高血糖及由其所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可引起周围神经的滋养血管基底膜增厚并发生透明变性,滋养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肿胀和增生,引起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进而周围神经营养发生障碍,导致神经细胞发生变性和凋亡。再则氧化应激还引起神经营养因子分泌减少,阻碍受损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鉴于以上认识,目前临床上对DPN的治疗主要集中在有效控制血糖基础上调节氧化-抗氧化系统平衡及改善神经营养障碍。
α-硫辛酸是一种同时具有脂溶性和水溶性的超强抗氧化剂,其分子内独特的双硫键结构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尤其是对脂质的过氧化作用尤为明显。其可改善周围神经滋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增加滋养血管血流量、促使受损神经细胞修复和再生,而减少周围神经细胞发生变性和凋亡[5]。DPN基本病理改变是节段性脱髓鞘病变和轴突变性。甲钴胺是一种生物学活性较强的维生素B12衍生物,其可改善神经细胞内核酸、蛋白质及脂类的代谢,促进神经细胞内RNA和DNA的合成代谢,从而提高卵磷脂和乙酰胆碱的生物合成作用。神经节苷脂可以帮助受损的神经细胞进行修复,全程参与神经细胞的分化、识别、黏附、信号转导及凋亡等生理生化演变过程,对胰岛β细胞信号肽途径有改善作用,对胰岛β细胞的分泌作用及细胞凋亡有调节作用,其还可以增加胰岛β细胞对胰岛素的胞吐作用及增加胰岛素结晶体的稳定性。
在本文中对照组患者使用α-硫辛酸及甲钴胺治疗,总有效率接近80%,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神经传导速度加快,说明治疗有效。观察组加用GM1后,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症状缓解更显著、神经传导速度更快,说明联合用药疗效更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Ziegler D,Rathmann W,Dickhaus T,et al.Prevalence of polyneuropathy in pre-diabetes and diabetes is associated with abdominal obesity and macroangiopathy: the MONICA/KORA Augsburg Surveys S2 and S3. Diabetes Care,2008,31(3):464~469.
2 Singh R, Kishore L, Kaur N.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current perspective and future directions . Pharmacol Res,2014,80:21~35.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5.
4 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333.
5 Liu F,Zhang Y,Yang M,et al.Curative effect of alpha-lipoic acid on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type 2 diabetes:a clinical study .Zhonghua Yi Xue Za Zhi,2007,87(38):2706~2709.
321017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