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贤
(徐水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北 保定 072550)
体肪分布与糖尿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徐英贤
(徐水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北保定072550)
目的 通过经CT测量腹部的内脏脂肪(VAT)与皮下脂肪(SAT)比值(V/s)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探讨V/s是否可作为预测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参考指标。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腹部CT扫描,计算脐水平V/s比;随后测量患者踝臂指数(ABI)、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V/s。以ABI为因变量,以年龄、糖尿病病程、BMI、WC、WHR及V/s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V/s、WC、WHR、年龄与ABI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0.420,0.209,0.185,0.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对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最大。V/s比可很好预测动脉粥样硬化。
VAT;SAT;糖尿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1型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四肢残疾、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患者。
1.2方法
1.2.1数据采集
入院后分别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患病年限,均在7 h内排空尿、便,空腹状态下,脱鞋、免冠,仅穿内衣,有专人测量WC、臀围、身高、体重,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测定结果[1]。
1.2.2CT检测
晨起空腹状态(禁食水至少8 h)行腹部CT扫描,由工作站进行腹部VAT面积及VST的测量,方法:沿腹部皮肤轮廓及腹壁肌肉外缘画出皮下脂肪兴趣区(ROI1区),沿腹壁肌肉内缘及脊柱前缘画出腹腔及腹膜后兴趣区(ROI2区),由软件分别完成ROI1区及ROI2区内全部像素面积的测量。脂肪衰减范围是250~50 HU,见图1[2]。
1.2.3ABI
由专人负责测量,患者平卧10~15 min后,测量四肢动脉血压。采用OMRON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BP203RPE-Ⅱ。ABI为同侧踝动脉收缩压除以同侧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选取两侧ABI中的较低值列入统计并计算。
1.2.4数值计算
BMI=体重/身高2、WHR=WC/臀围、腰身指数(WHtR)=WC/身高,V/s=ROI2区面积/ROI1区面积。
1.3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 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BI为因变量,以年龄、患病年限、BMI、WC、WHR、WHtR及V/s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程:Y=1.544V/s+0.025 WC+1.643 WHR+0.08年龄-5.421,方程模型评价R=0.776,R2=0.602,方程行方差分析F=35.87,P=0.000。
结果发现V/s、WC、WHR、年龄与ABI有线性回归关系,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420、0.209、0.185、0.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表1。
图1 VAT与SAT
表1 回归系数估计及检验结果
目前体BMI是最为常用的评价体脂分布的方法。BMI高者发展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者明显高于BMI正常者[3],BMI优点是减小身高对体重的影响,缺点为不能对脂肪以及肌肉相关体重加以区分。故近年来,对肥胖的研究重点已从单纯的脂肪量和肥胖程度转移到脂肪组织分布上。关于脂肪组织分布与并发症间的关系机制已由Horber等[4]研究证实。WC作为向心性肥胖指标已得到公认,本研究发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WC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209,与以前研究结果符合。但WC缺点是不能区分皮下和腹内内脏两部分脂肪的多少。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WHR也进入方程组。说明WHR与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存在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185,是其危险因素。但有研究表明WHR受性别的影响,非动脉粥样硬化是独立影响因素[5]。而WHtR排除性别的影响,同时也排除BMI和WC的不足,可更好地反映VAT的聚集,因而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而WHtR未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说明WHtR不如V/ s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大。
CT能准确反映VAT与SAT,并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是目前公认的测量腹部脂肪分布及含量的“金指标”[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Vs与ABI有线性回归关系,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420(P<0.001)。ABI是目前研究动粥样脉硬化的常用方法之一。本实验即采用ABI为指标,以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VAT对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最大。V/s比可很好预测动脉粥样硬化。
[1] 冉兴无,李晓松,童南伟等.应用简易体脂参数估测中国肥胖人群腹腔内及腹壁皮下脂肪面积.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4(3):519-522.
[2] Borkan GA,Gerzof SG,Robbins AH,et al.Assessment of abdominal fat content by computed tomography.Am J Clin Nutr,1982,36(1):172-177.
[3] 杨 文,刘志发.肥胖对高血压患者经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心肺血管病杂志,2005,24(1):16-17.
[4] Horber FF,Zurcher Rm,Herren H,et al.Altrerd body fat distribution inpatients with glucocorid treatment and in parients on long term dialysis Am J Clin Nutr,2005,43,758.
[5] 黄 华,郑 军,肖 杨,等.腰身指数与心血管代谢危险的关系研究.中国疗养医学,2008,17(10):578-580.
[6] Chowdhury B,Sjostrom L,Alpsten M,et al.A multicompartment body composition technique based 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1994,18(4):219-234.
本文编辑:孙春宇
R544.1
A
ISSN.2095-6681.2015.18.188.02
通过对体肪分布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阐述肥胖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为临床早期干预控制心脑血管病病因提供依据,做到早发现,早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