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娘珍
【摘 要】数学是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烦闷的一门学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课堂呢?其实,通过老师的巧妙构思,数学课堂也一样可以充满趣味,让学生流连忘返。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育应该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积极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巧设悬疑,让学生乐在中学。
【关键词】数学课堂 巧设悬疑 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因为数学本身的严谨性,可利用的教学手段简单,教具简陋,导致课堂氛围总是比较沉闷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打破传统数学课堂的“师授——生受”的模式,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创新欲,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在此,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用三个例子谈谈如何巧设悬疑,让数学课堂妙趣横生。
例一,教师故意出错,学生给老师纠错,他们不仅感到新奇,更调动了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
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在练习这一环节,我出了这样的一道题:学校有一块梯形的草地,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读题之后就愣住了,稍后举手:“老师,没有数据怎么算呀?”老师:“那你先估一估。”学生估数之后老师出示数据。这时学生再次举手:“老师,没有单位呀!”老师:“好,那你认为单位应该是什么呢?”学生:“米!”能帮老师纠错,学生不仅新奇,而且非常有成就感,这样的教学设计,老师“退居二线”,巧妙地把学生推到学习的前沿,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这一新课程理念
例二,利用故事埋下伏笔,首尾呼应,一气呵成,让学生在紧张的故事情节中兴趣盎然地完成学习。
众所周知,学生对故事比对数学教学感兴趣得多,几乎所有学生在上课时总是盼望老师讲故事。因此,把故事带到数学课堂,并巧妙地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增强其趣味性、新颖性,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在教学《田忌赛马》前,先播放小故事:一个猎人带着一只羊、一匹狼和一些青菜过河,狼会吃羊,羊会吃青菜,如果你是猎人,怎样安排过河才能让它们避免伤害?这样一开课便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故事中来,自觉地以主人翁的态度去解决困难。紧接着,利用“田忌赛马”的故事,引入对策问题的探究分析,让学生感受到田忌不同的出马顺序带来不同的比赛结果,不由自主地进入反败为胜的原因分析及策略探索。最后再利用学到的策略方法解决过河问题,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愉悦地学习,学习兴致一直高涨,即使一节数学课终了,仍不觉疲劳,且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例三,作业前置,制造冲突。为学生设置诱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时如身临其境,抓住学生的感情,它就会像“魔术”一样引人入胜。
如在学习《中位数》之前,我给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业留了这样一道题。人才市场里,两个公司都需要招聘员工,甲公司说:“我公司员工平均工资是1800元。”乙公司说:“我公司员工平均工资1600元。”如果你去应聘,你会选择哪家公司?为什么?课前谈话了解到,多数学生选择甲公司,因为他们员工平均工资高,应聘到该公司后工资也应该会比较高。课上,老师故作神秘:“也许,你们会为自己的选择后悔的!”学生有惊讶,有不服,这时,老师出示两家公司的各个员工工资让大家观察:
师:这时候,你又会选择哪家公司?为什么?通过短暂的观察比较,有些学生甚至惊呼起来:“我们被平均数骗了!”这时,学生就会纷纷自觉地去思考讨论为什么会“被骗”,既然平均数不管用,又该用什么数表示这些员工的平均工资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都有着优点和缺点,在统计领域,聪明的人们巧妙灵活地利用它们的优点,避开缺点,让统计变得更合理,更科学。
综上所述,数学看起来枯燥无味,其实,数学不仅严谨,而且具有内在美。只要老师细心挖掘,巧妙地整合课堂,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体会到数学的妙趣横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就能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郭东岐.新课程标准教师读本[Z].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2]爱在沟通[M].广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