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习惯 提高写作能力

2015-10-17 13:56裴爱兰
甘肃教育 2015年17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作文

裴爱兰

【关键词】 作文;培养;习惯;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7—0098—01

写作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头戏,但是学生经常感到不知“写什么”和“怎么写”,这其实反映出学生在写作能力上的缺憾。要弥补这一缺憾,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显得尤为必要。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根据日常生活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评价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写什么”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学生在习作时最头疼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该写什么,其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要培养学生哪些写作习惯呢?如何培养呢?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观察的习惯

学生之所以提笔茫然不知所云,就是因为缺少对生活的细致观察。鲁迅在谈到写作时说“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有意地指导学生去观察。可以结合写作教学过程适当安排一些观察内容,诸如自然景观、人物形貌、事件始末;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象观察人物、景观特征,事件的细节等等。然后让学生练习描述看到的景观认识。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养成留意身边事物变化的习惯,进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思考的习惯

有这样的说法:一部影片只要有一句让人永远回味的台词就是成功。文章也一样。写记叙类文章,要激发学生调动视、听、闻、味的感官机能,写出精彩片段或感人细节;写评说类文章,要强调对问题进行解剖,做立体思考,从不同切面入手,展现逐层阐述或多角度分析的能力。这就需要养成思考的习惯。

一般来说,学生并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对日常人事仅仅是不经意地“瞄”一眼,便若过眼烟云,踪迹全无。应该说,初中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学生对身边的人事已经应该有了主观的评价,也应该能初步运用自己的思想立场、道德准则、审美常识进行较为客观的评判。只不过这种评判一般只流于表面,由于缺少全面细致的分析、综合、整理、记录习惯,从而便无积累,碰到类似的情况,评判基本上得重头再来。教师要指导学生经常状眼前景,抒心中情,议身边事,辨事中理。小到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大到世界的风云变幻。也不必长篇大论,可以是片言只语,积累多了,自然会形成“一家之言”。

三、阅读的习惯

学生经常不知“怎么写”,阅读少是主要的原因。初中生应该读些什么?自然是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开卷有益。学生怎样读?一曰读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领略热爱自然、乐观向上、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体会公平正义、是非分明、公允合理的社会理想,学习温而文雅、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的为人之道,等等。二曰读艺术。学习他人如何巧妙构思、谋篇布局,学习他人怎样写景状物、记人叙事、抒情议论,学习他人如何言辞犀利、妙语连珠、生动感人。既丰富思想见识,也积累语言词汇,亦借鉴方法技巧。

四、练笔的习惯

写出有文采的文章是一种享受。古人这样描述;小窗细嚼梅花蕊,突出文章字字香。独对小窗,细细咀嚼,玲珑情思如暗香浮动,优美文字从笔端流出,灵秀的情思流淌成韵味悠长、富有文采的语句,该是多么美妙的享受。要养成练笔的习惯。平常的学习中,正经八百地写日记、观感、随笔或专攻尺牍文字的人,为数不多,这是造成学生不知“怎么写”的又一重要原因。教师可布置任务、或组织比赛、或组建文艺社团,多种方式鼓励学生以记日记、随感、观感等形式记写所见所闻,进行交流展评,营造书写氛围,保持写作的冲动,熟练惬意地写作。

五、修改的习惯

“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没有相宜的白话,宁可引用古语,希望总有人会懂,只有自己懂得或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来的字句,是不大用的。”(鲁迅)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是锻炼写作、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一环。虽然达不到古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境界,但要教会学生在结构、语言、句读等方面的修改方法。鼓励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经常反思,逐步形成修改的方法,逐步成熟写作经验。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真正的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师生耐心细致地工作,点滴促进自身良好习惯的养成,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作文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