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萍
【关键词】 班级管理;参与权;管理权;成就感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7—0025—0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关键要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班级管理是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主渠道,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必须按照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创新班级管理新机制,探索教育方法和途径,使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得以真正实现。
魏书生主张“在一个班级中,小组长能做的工作,班干部坚决不做;班干部能做的工作,老师坚决不做”“每个学生只有让他在班级中担负责任,他才会对这个集体更有爱心、责任心。”由此可见,班主任老师一个人费尽心机地管理班级,累得焦头烂额,而且管理低效;何不把班级还给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实现自我管理,从而增强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一、 “学生自主互助式”班级管理模式探索的意义
班级是学生养成健全人格、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阵地。学校要从“一切班务工作都是德育资源”的高度对班级管理中的德育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班级管理既是工作,更是德育资源。当我们站在德育资源的高度看待班级管理工作,它将在我们的视野中焕发出新的活力。班级管理成为德育资源的前提是建立科学的班级管理体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学生自主互助式”班级管理模式就是在班主任的帮助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班级活动,让生活在同一班集体之中的不同程度、不同心理、不同性格的学生能够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人人都有为班集体服务、显示才华的机会。
二、 “学生自主互助式”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施
1. 构建合理的班级管理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权
为体现学生参与管理的主体性,建立 “班主任——常务班长——值周班长——小组长——组员”的管理体系,实现层层管理、各负其责。班主任把握大局,适时调控、培训、引导、激励,使小组成员互相影响、团结协作。常务班长(两名)采取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在明确工作责任目标和职权范围的前提下,具体负责全班的日常管理工作。平时一般情况下,班主任是不插手的,只作为班干部的坚强后盾,做好幕后工作。值周班长是在上一周班内的十几个互助小组长中,经量化评价与民主推选相结合方式产生的临时专职班长。按照班级管理教育内容,设立学习、纪律、卫生、路队、大课间五位专职班长,负责本周班级的日常事务。互助小组长全权负责评价本组每个成员平时的表现,小组长的产生不是固定的,是由组内综合表现优秀的1号队员轮流担任。组内实行思想、行为表现评价等级机制,按学生平时的综合表现程度,动态地分别称为:1号队员、2号队员、3号队员、4号队员等。
2. 构建科学的运行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管理权
为促进“学生自主互助式”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的主动性,采取 “量化评价”加以落实。为此,把教育管理的内容划分为“学习、纪律、卫生、路队、大课间”五个方面加以实施,制订具体实施细则,供班主任老师作为依据并加以落实。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真正体会到了“当家作主”的滋味。
3. 构建多元化的奖励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感
(1)创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将自主、团结、协作、集体维护、自我管理与约束等情感教育理念,通过在班级文化墙上张贴标语、张贴展示板,通过班级授课、课下谈心、重点辅导等形式渗透到每一个学生心中。使每个小组和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只有在合作基础上的锐意竞争,才能实现自我发展。
(2)设立个性化的激励方式。根据小学生调皮好动、好胜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年龄特点。设计活泼多样的激励方式。
(3)开展个性化的PK活动。为了让小组之间的竞争更激烈,让竞争的氛围时时有,并且不断升级。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PK活动。主要形式有个人PK,小组PK,班干部管理PK等。
(3)向家长借力,形成教育合力。为了更好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创建班级邮箱、班级博客、班级QQ群、“班报”等家校沟通方式,将“学生自主互助式”班级管理中的信息,例如周评价获奖名单,获奖小组、个人和优秀事迹,班级重要活动等都及时反馈给家长,获得家长对“学生自主互助式”班级管理模式最大信赖和支持。在每月的总结表彰活动中,请部分家长参与。家长为获奖小组和个人颁奖,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自主互助式”班级管理这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实现班级学生自治为目标的管理策略,将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实现学生自主发展,也将有力地促进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