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菲 付义
摘 要: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游戏教学法,其本质就是让学生通过在“游戏活动”中的“玩儿”来学习和成长。其不仅能够顺应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天性,有助于培养小学生法律和规范意识,而且能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语文、英语和体育等科目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可行性。当然,游戏教学法的科学运用需要把握好适度性、适应性和适时性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小学 游戏教学法 必要性 可行性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a)-0194-02
小学生的年龄大都在六、七岁到十二、三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一般都很爱玩儿,这是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是合乎这个年龄段小学生们的这种天性的。游戏教学法顺应孩子们的天性,引导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是一种有必要而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游戏教学的基本原则,适当运用游戏教学法能让小学生更好地增长知识和技能,体验情感和情绪,锻炼意志和品质。
1 游戏教学法的本质
“游戏”二字连用为一个词,在先秦时期的汉语里就开始了。比如《韩非子·难三》中说,“管仲之所谓‘言室满室,言堂满堂者,非特谓游戏饮食之言也,必谓大物也。”[1]这句话里“游戏”的含义是游乐嬉戏、玩耍,或泛指的娱乐活动。从先秦时期到当代,“游戏”的含义从游乐嬉戏、玩耍的动作方面,以及从或娱乐活动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运用。游戏的上述两种含义分别对应于英语中表示动作的play(“玩儿”)或表示活动的game(“游戏活动”)。我们日常所说的“在水边游戏”,“下午我们可以继续游戏”等就是从动作方面来运用“游戏”一词的;而当我们说“平七巧板游戏”,“猜灯谜游戏”或“玩魔方游戏”时则用的“游戏”的“文娱活动”的含义。而二者实际上是很难分开的,我们通过“游戏”的动作来进行“游戏”活动,“游戏”活动,总是通过参与者的“游戏”动作来实现的。
游戏是在一定规则内的自由行动,当大家都遵循一定规则而又能相对自由地行动的时候,人们就会感觉到快乐。所以,游戏通常是具有娱乐性的,能够给参与者带来一种“玩儿”的放松游和快乐。在游戏中,小学生们经过模仿、参与和自由发挥,真正让游戏之为游戏得以现实化,并在体中体验到快乐和自由。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游戏教学法,其本质就是让学生通过在能够带来快乐的“游戏活动”(game)中的“玩儿”(play)来学习和成长。游戏教学法的这种本质与小学生爱玩儿的天性十分契合,也与小学阶段孩子们通过行动来感知和探索世界的需求满足有着内在的亲缘联系。可以说,在小学阶段运用游戏教学法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2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阶段运用的必要性
2.1 游戏教学法是顺应小学生学习和成长天性的教学方法
一种教学方法本身很难评判优劣好坏,而总要放在应用这种教学法的教学环境中才能给予评判,其关键是要看这种教学法是否能够适应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和身心需要。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在《论语·为政》中,针对“子游问孝”和“子夏问孝”给予了结合提问者实际情况的回答,使子游和子夏分别通过“孝”与“不敬”,“孝”与“色难”的关系更加切实地体验到“孝”的真谛。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强调要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内容和方法施以合适的教育。这种主张不仅要求对于不同的学生施以差异化的、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而且要求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具体化的、适宜性的方法。小学阶段相对于中学和大学阶段而言,正是孩子们事物感知、行为模仿、言语学习等各种能力相对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的时期。在这个阶段,适当运用游戏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小学低年级学生顺利实现从幼儿园游戏为主的学习模式向游戏为辅的小学教育阶段的过度;也有利于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保持良好的感知能力、模仿能力和语言能力。
2.2 游戏教学法是培养小学生法律和规范意识的重要方法
人的法律和规范意识是需要从小培养的,而小学阶段正是养成良好的法律和规范意识的重要阶段。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儿童们的游戏……对我们已经制定的法律能否永久保存起着决定性的影响。”[2](《法篇》797A)成人社会制定的法律和少儿世界的游戏都需要遵行一系列规则。会玩某种游戏,就意味着掌握和能够实践其规则。正如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说,“人们通过观察别人如何做游戏而学会了游戏”。[3](《哲学研究》第一部分§54)小学阶段的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和投入地“玩儿”,要比仅被告知游戏规则,更容易学会游戏并掌握其规则。而一旦掌握了规则,玩游戏的小学生们就会遵守它,并纠正任何在游戏中“犯规”的小伙伴。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法律和规范意识是潜移默化、喜闻乐见而又十分有效的。
2.3 游戏教学法是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有限。如果一堂课从头到尾进行知识讲授和灌输,效果往往事倍功半。课堂开始时,适当运用游戏教学法,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们迅速从课前的非学习状态集中注意力。在课堂进行中,适当运用游戏教学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适当调节放松,并再次激活学习热情。课堂结束前,适当运用游戏教学法能够帮助有些疲惫、甚至开始期盼下课的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堂的最后一段时间,激发并保留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而言,采用顺应学生们天性的方法引导其学习,培养其遵守规则的法律和规范意识,激发其学习的浓厚兴趣并使其注意力养成集中的好习惯,要比通过灌输使学生们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点更有意义。所以,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阶段的运用十分有必要。
3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阶段运用的可行性
3.1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可行性
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首要的一条就是“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通过一些数学游戏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比如,做“数青蛙游戏”,让学生们快速、接龙式地说出“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的时候,会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里让学生迅速掌握基础乘法和相应的数量关系。类似这种游戏有很多,可以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小学数学教学。而且这些游戏对于实现另一条教学目的,即“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也大有裨益。
3.2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可行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选取合适的对话或课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带有一定语气和感情色彩地朗读,甚至可以带上一些动作。这样一来,就会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实际表达等运用能力。针对不同阶段和年级,还可以进行一些适应性的游戏。比如,在小学低年级可以在讲解生字的时候用一些儿歌,字谜的形式。在小学高年级,可以针对一些节日,某些花草、景物,请学生预习和查找相关古诗词,举行赛诗会游戏活动。通过小学语文课游戏教学法的运用能够激发兴趣、营造氛围、提供机会,有效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一教学目的。
3.3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可行性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听、说、读、写训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游戏教学法最有利于实现“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最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英语“字谜游戏”,“英语对话角色扮演”都是非常好的游戏形式,在高年级还可以在“英语对话角色扮演”的基础上,改编简单的英语剧本,进行“英语小话剧”排演。学生们在英语游戏中,全面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会自然、轻松而有效。
3.4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可行性
小学体育在一个人健康成长过程中是一个基础性环节。这一阶段的体育课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来满足孩子们爱玩儿的天性,激发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和健身习惯。而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阶段体育课上的运用,不仅可以实现“锻炼学生身体”,“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发展”的教学任务和要求。而且,由于体育游戏常常需要的协作精神,竞争意识,抗挫折品质,通过游戏教学法在体育课上的运用,还可以有效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与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等相应任务和要求。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语文、英语和体育等课堂上,可以结合教学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游戏项目和游戏形式,来行之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完成教学任务和要求,最终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4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阶段运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阶段的运用是必要和可行的,但凡事需有度。游戏教学法的应用也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在这些基本原则指导下,游戏教学法合理、适当地运用才能有效改善小学阶段的教学效果,实现既定的教学目的。
4.1 游戏教学适度性原则
所谓游戏教学适度性原则,就是要求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游戏教学法既不能弃之不用,也不可过多滥用,而应当适度运用。而这个度的把握应当以教学大纲相应规定为依据,以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的实现为标准来进行。
4.2 游戏教学适应性原则
所谓游戏教学适应性原则,就是要求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游戏教学法既不能抛开具体科目的特点,也不可置具体课堂内容于不顾,而应当与科目和课堂具体内容相适应。这里要适应的是课程自身的特性,以及学生们知识和能力的结构特征。
4.3 游戏教学适时性原则
所谓游戏教学的适时性原则,就是要求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游戏教学法既不能超越课程内容进程,也不可忽视学生的智力、体力发展阶段,而应当与具体课程进程紧密联系,在课堂教学需要的时候适宜地采用,把握好游戏方法运用的时间节点和小学生课堂上具体的、随时间变动的心身状态。
概而言之,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游戏教学法,其本质就是让学生通过在“游戏活动”中的“玩儿”来学习和成长。游戏教学法顺应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天性,对于小学生法律和规范意识的培养,课堂氛围的活跃,学习兴趣的激发都是大有裨益的。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语文、英语和体育等科目教学中的运用也已经有一些好的经验可以借鉴,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是具有可行性的。当然,游戏教学法的科学运用需要把握好适度性、适应性和适时性的基本原则。而且在游戏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还必须发挥教师对课堂的驾驭和引导作用。只有按照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遵循游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发挥小学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发挥游戏教学法的有益功效。
参考文献
[1]韩非.韩非子[M].陈秉才,译.北京:中华书局,2013:230.
[2]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三卷)[M].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553.
[3]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李步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