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全 曾 刚 张 煜
(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北京 100089)
·军史档案·
百团大战研究几个争议问题的历史见证
——解放军档案馆藏相关档案解读
周忠全 曾 刚 张 煜
(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北京 100089)
解读解放军档案馆馆藏相关档案,可知百团大战从谋划起,曾先后被称为“正太铁道战役”“正太路战役”“正太战役”,战役打响后的1940年8月22日,彭德怀、左权正式将其定名为“百团大战”;八路军参战的实际兵力为105个团;而百团大战准确的结束时间既不是1940年12月5日也不是1941年1月24日,而应是1941年1月15日。
百团大战 八路军 朱德 彭德怀 左权 档案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向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围绕百团大战战役名称、参战兵力、结束时间等问题,军史学界始终存在不同的声音。究其缘由,与目前已出版的各种史料汇编、历史丛书、回忆文章等纷繁芜杂有关。事实上,百团大战期间,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以及八路军相关参战部队产生并留存了大量珍贵档案,现多存于解放军档案馆。据此,解放军档案馆建立了“百团大战”档案专题数据库,汇集了270多件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八路军第120师、第129师和晋察冀军区等相关档案。透过这些珍贵的历史档案,可以拨开历史迷雾,让后人客观了解历史本真。
虽然百团大战已经过去了75年,但关于此役命名的由来,史学界始终存在一些未解的疑问。疑问一:1940年8月20日战役开始前,八路军总部是不是并未将这次战役定名为“百团大战”,而是称为“正太战役”?疑问二:百团大战的称谓是怎样形成的?形成于何时?疑问三:八路军哪份文献资料第一次出现了“百团大战”的字样?对于这些疑问,解放军档案馆珍藏的几件历史档案能够给出明确回答。
第1份是封面纵向写有“百团大战集总指示”字样的档案,*八路军总部:《百团大战集总指示》(1940年),解放军档案馆藏:5-Y-WS.W-1940-001-004。采用透明纸(尺寸为26.5×19cm)纵向排版,含封面共17页,内容收录了1940年7—9月间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习称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参谋长左权等发布的11则命令、指示、电报等,字迹均为蓝色油印体。其中,第1则命令是百团大战的战役预备命令,占2页,标题行文字为“战役预备命令(一九四○年七月二十二日)(绝密)”。这份命令正文分为“情况与任务”“战役组织”“战役部署”“战役准备”“战役政治保证”等5个部分,指出了战役的背景、目的、组织、准备等内容,部分原文如下:
聂、贺、关、刘、邓*指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第120师师长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第129师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并报军委:
(一)情况与任务:
1.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线路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敌有于八月进攻西安截断西北交通之消息,似此一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更加动摇,投降危机亦随之严重,“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破坏敌人进攻西北计划,创立显著的战绩,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兴奋抗战的军民,争取时局的好转。这是目前严重的政治任务。”
……
(二)战役组织:
1.战役目的以彻底破坏正太线若干要隘……
2.基本内外区,为井陉、寿阳等,但对其他各重要铁道线,特别是平汉、同蒲应同时组织有计划之总破击,配合正太铁道战役之成功。
这份百团大战的战役预备命令,没有出现“百团大战”“正太战役”等称谓,却出现了“正太铁道战役”的提法,这说明7月22日八路军总部在策划这次战役时,将其称为“正太铁道战役”。
档案第13、14两页为1940年8月8日朱德、彭德怀、左权发给聂荣臻等并报军委“战役行动命令”,正文对各部队作战行动作出部署,但全篇没有出现战役名称。
第2份是8月5日时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副主任陆定一签发的标题行写有“正太路战役政治工作指示(机密)”等字的档案,*罗瑞卿、陆定一:《正太路战役政治工作指示》(1940年),解放军档案馆藏:5-Y-WS.W-1940-006-011。正文为油印字,共5页,纸张为19×13.5cm暗黄色草纸,内容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等11个方面,就战役中的政治工作作出指示,文尾为签名和时间,罗瑞卿的签名为油印字,“陆定一”3个字则为毛笔亲笔签名。这份政治工作指示中除标题写的是“正太路战役”几个字外,正文既没有出现“百团大战”称谓,也没有出现“正太战役”等称谓。
第3份是封面上写有“40年电报、战况统计等,总部对百团大战报”等字样的档案,*军委总参谋部:《军委、总部关于百团大战的战况、统计等电报》(1940年),解放军档案馆藏:2-Y-WS.W-1940-004-001。档案为硬皮笔记本(尺寸19.5×16cm),正文共142页,字迹为红色、蓝色、绿色、黑色等各色钢笔字,记载了百团大战期间军委、总部和作战部队间数百份电报往来情况。档案第90页,有一份8月11日记录的八路军总部来电“关于破坏战术的一般指示”,其第一句原文如下:
(一)正太路战役目的及破袭地段区分详见七月二十二日辰及八日午两电。
可见,此时战役称谓仍为“正太路战役”。
档案第93页,有一份8月12日记录的八路军总部关于部队通讯联络规定的电报,其第一句原文如下:
正太战役大兵团共同作战中为求得配合协同等,特应注意通讯联络规定如下:
在这份电报里,首次出现了“正太战役”的称谓。
档案第104页,记录了彭德怀、左权8月22日发出的一份电报,原文如下:
总部 A 11 (一)正太战役是抗战以来华北军队积极向敌进攻之空前大战,总合兵力共约百个团,故名“百团大战”以便向外扩大宣传。……彭左二十二日午。
对于称此次战役为“百团大战”的经过,时任八路军总部作战科长的王政柱曾经回忆:当他向彭德怀、左权报告实际参战兵力共计105个团后,左权说:“好!这是百团大战,作战科要仔细查对确数。”彭德怀说:“不管一百零几个团,就叫百团大战好了。”随后彭德怀即与左权一起拟电发各兵团,并报中央军委,上报下达。*王政柱:《中国人民抗战史上的光辉的一页——回忆百团大战》,《解放军报》1985年8月25日,第3版。档案里记录的电报,正是王政柱所忆彭德怀、左权发各兵团并报中央军委的电报。
至此,可以理清百团大战名称由来的基本脉络:战役筹划和预备阶段,名称为“正太铁道战役”;战役准备阶段,先后称“正太路战役”“正太战役”;战役开始后,即8月22日,由彭德怀、左权正式将其定名为“百团大战”;第一次出现“百团大战”4个字的官方文件,是彭德怀、左权22日签发的电报。
长期以来,关于百团大战参战兵力,说法不一,有“104团”说、“105团”说,还有“80团”说,等等。其中,“104团”说出现于《彭德怀自述》,彭德怀写道:“在战斗开始并且取得一些胜利后,各根据地有不少武装力量乘敌伪仓皇撤退时,自动参加战斗,自发地奋起追歼敌伪,加上原布置的二十二个团,共有一百零四个团。”*彭德怀:《彭德怀自述》,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245页。“105团”说出现的频次较高,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二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写道,“战役开始时,在2800余公里战线上,105个团在统一命令下,协同动作,给日伪军以突然攻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2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61页。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二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抗日战争在总参谋部——一位作战参谋的历史回眸》(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等较权威著作均采用了“105团”说。“80团”说则出现于1991年《抗日战争研究》杂志刊发的一篇考证文章中,这篇文章写道:“据聂荣臻、刘伯承邓小平、贺龙关向应3个参战集团有关百团大战战斗统计,实际参战部队约80个团左右,计:聂集团23个团;刘邓集团约38个团,贺关集团约18个团,总部炮兵团。”*袁旭:《平型关战斗与百团大战若干史实的考订》,《抗日战争研究》1991年第2期。那么,八路军在这次大战中到底出动了多少兵力?在解放军档案馆所藏档案中,有2份档案:一份是1940年军委一局起草的《百团大战材料》,*军委一局:《百团大战材料》(1940年),解放军档案馆藏:2-Y-WS.W-1940-003-005。另一份是军委参谋部同年编制的《参谋部通报第四号(八月—九月)》,*军委总参谋部:《参谋部通报第四号(八月—九月)》(1940年),解放军档案馆藏:2-Y-WS.W-1940-005-005。这两份档案明确记载了这次大战八路军参战兵力的情况。
《百团大战材料》是一本土黄色竖版小册子,封面1页,正文10页(尺寸19.6×13.8cm),封面居中毛笔字竖写有“百团大战材料”等字,右上方写有时间“一九四○年”,左上角盖有红色“战备”印章,左下方落款为“军委一局”。正文由“百团大战开始时日及战斗目标”“参战之敌我兵力”“战果”“国际方面百团大战消息”等4个部分组成。正文第2页即为“参战之敌我兵力”,原文如下:
Ⅱ、参战之敌我兵力
一、我军(游击队未列入)
120D*D为师的代号。(包括新军大青山支队在内) (20)团
129D(包括新军决一、三纵队) (46)团
聂军区*“聂军区”指晋察冀军区,聂荣臻时任该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包括三纵队挺进军) (39)团
合计 (105)团
抗战时期,军委一局即中央军委参谋部作战局,是管理作战指挥的业务部门。在时任军委一局局长郭化若的回忆录中,专门阐述了军委一局的主要职能:“军委一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切实了解和掌握全国各战略区的作战情况,摸清敌军、伪军、友军、我军的情况,而且要不间断地了解掌握,……为中央军委制定战略方针和对敌斗争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我们写的书面报告,均呈送毛主席、王稼祥等军委领导同志。”*郭化若:《郭化若回忆录》,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149—150页。由此可见,军委一局的文件材料可信度较高,其中的战况和数据应该是正式、真实和可靠的。因此,这份档案的记录是权威的,它证明百团大战参战兵力为“105团”。
《参谋部通报第四号(八月—九月)》是一本土黄色横版小册子,加封面共35页(尺寸19.3×13.2cm),封面左上角标有“机密”字样,并盖有红色“战备”印章,居中用毛笔横排写有:“参谋部通报 第四号(八月—九月)”。正文第11—20页详细记录了百团大战有关情况,包括“战前情况”“战役计划及准备”“战役经过及结果”“现在敌我状况”等4个部分,其中,在第二部分“战役计划及准备”中,明确记载了我军参战兵力及部署,原文如下:
(2)战役计划及准备
(一)进攻目标——正太同蒲平汉等路。重点放在正太路,打击和破坏对象是敌人的据点、铁路、公路、桥梁以及其它的各种建筑物。
……
(五)我军战役部署——除山东部队及一一五师主力未编入战斗序列外,一二〇师、一二九师、晋冀察军区之各部队主力及决死队一部,共一〇五个团,部署如下:
正太路 三十个团
平汉路由卢沟桥至彰德段 十五个团
津浦路由天津至德州段 四个团
汾军路 六个团
同蒲路由太谷至洪洞段 十二个团
白晋路 六个团
冀察线 二个团
北宁线 二个团
平绥线 二个团
沧石路 四个团
德石路 四个团
胶济线 三个团
平西太庙张北县 四个团
代蔚线 四个团
辽县线到和顺 三个团
宁武岢岚静乐线 四个团
“参谋部通报”是由军委一局作战室编印的。时任军委一局作战室参谋的杨迪回忆:“在百团大战开始后的整个作战过程中,作战室每天都对情况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每周综合一次,以《参谋部通报》的方式印出来,分送总参、军委和总政治部有关首长与二局、三局,和新华社、《解放日报》社。”*杨迪:《抗日战争在总参谋部——一位作战参谋的历史回眸》,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第61页。可见,参谋部通报第四号是百团大战期间,我军指挥机关编制、供军委总部首长参用的重要文件。在这份档案中,不仅清晰记录百团大战第一阶段我军使用了105个团的兵力,而且明确指出了这105个团的具体部署位置。在该档案正文的第14页,绘有“百团大战我军部署图”,直观标注了百团大战参战兵力及部署。
军委一局这两份档案,充分证明百团大战实际参战兵力为105个团。
关于百团大战的结束时间,主要存在两种说法:一是认为结束于1940年12月5日,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编写的《百团大战历史文献资料选编》,在其“百团大战大事记”部分,记录1940年12月大事时,写有“5日 百团大战历时一百零八天胜利结束”;*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百团大战历史文献资料选编》编审组:《百团大战历史文献资料选编》,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第625页。二是认为结束于1941年1月24日,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和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等权威论著均采用这一说法,如《中国抗日战争史》写道:“为粉碎日军企图,晋西北军区命令一切武装积极袭击日军,迫使日军于1941年1月24日全部撤回原出发地。至此,百团大战宣告胜利结束。”*《中国抗日战争史》编写组:《中国抗日战争史》,第333页。百团大战究竟结束于何时?现存于解放军档案馆的档案可回答这个问题。
在解放军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有一份1940年军委一局编写的文件《参谋部通报第七号(12月份)》,*军委总参谋部:《参谋部通报第七号(12月份)》(1940年),解放军档案馆藏:2-Y-WS.W-1940-005-008。这是一本土黄色横版小册子。该档案连同封面共32页,以文字和地图的形式记录了1940年12月华北、华中等地我军部署情况和国际国内的一些大事件。该档案第29页“十二月份国内国际大事日记”国内部分记录有:
五日
1、晋东南长治、壶关、潞城之敌一千余分路向以东山地扫荡。
2、扫荡军区之敌,自十一月二十日以来,在我不断打击下,敌主力于今日分途撤退。
3、百团大战自八月二十日发动以来,经过三个月又十五天之作战,于今日正式结束战役。
军委总参谋部以大事记的形式,记录了战役结束时间是1940年12月5日。与此同时,八路军总部、野战政治部于1940年12月10日联合编制了《百团大战总结战绩》,分别刊登在1940年12月15日的《新华日报》(华北版)、12月22日的《新中华报》(延安版)和《八路军军政杂志》第2卷第12期上,该文献称,“英勇卓绝空前之百团大战,自8月20日开始发动以来,至12月5日止,连绵作战,整整3个月又15天。”“第三阶段自10月6日开始,至12月5日止,由于我第一二阶段之伟大胜利,给敌寇当时进攻重庆昆明西安企图严重打击,使敌对‘堡垒主义 ’‘囚笼政策’丧失信心。”*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野战政治部:《百团大战总结战绩》,《八路军军政杂志》第2卷第12期,第114页,解放军档案馆藏。由上可见,当时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掌握的情况是“扫荡”之敌主力于12月5日“分途撤退”,因此判断百团大战“于今日正式结束战役”。
百团大战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第二阶段是八路军破击交通线、拔除日军据点作战,第三阶段是反击日军“扫荡”作战。在第三阶段,日军为了报复,从10月6日开始,对太行、太岳、晋察冀、晋西北等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八路军各部则以运动战和游击战、麻雀战进行反击。其中,太行军区反“扫荡”作战于10月6日打响,在我军民打击下,至11月14日,各路“扫荡”日军全部撤退;太岳军区反“扫荡”作战于11月17日开始,在我军民打击下,日军于12月5日陆续撤出。《参谋部通报第七号(12月份)》《百团大战总结战绩》所记载的百团大战结束时间,正是太岳军区反“扫荡”的结束时间。
然而,由于作战地域广阔,参战部队众多,战役到此还没有真正结束,晋察冀地区的反“扫荡”作战仍在进行,晋西北地区的反“扫荡”作战尚未开始。解放军档案馆藏有一份1941年1月25日晋察冀军区编制的《百团大战总结(含冀中平西)》*晋察冀军区:《百团大战总结(含冀中平西)》(1941年),解放军档案馆藏:311-Y-WS.W-1941-002-002。档案,该档案是一本土黄色小册子(纸张大小14×19cm),共231页,封面写有“1940.8.20—1941.1.4 百团大战总结(含冀中平西) 1941.1.25”字样,内容记载了晋察冀军区整个百团大战3个阶段的战斗情况,含作战地图45幅。其目录的部分内容为:
第三节 第三阶段 扫荡与反扫荡 11.9——1.4
壹 准备时期(十月十日至十一月八日)
A 情况
B 我的准备与处置
贰 反扫荡战斗经过
A 第一期 敌向我内地扫荡我主力适当转移
实行游击战 11.9——12.4
B 第二期 阜王战役*阜王战役指阜平战役和王快战役。12.4——1.4
也就是说,晋察冀军区百团大战第三阶段反“扫荡”作战结束的时间是在1941年1月4日。该档案第160页还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当天的情况:
Ⅳ 收复王快 四日晨八时王快敌慌退党城后继退曲阳,我二团当即将王快克复,阜王战役乃告结束。
晋西北反“扫荡”情况怎样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中国抗日战争史》中所持晋西北军区“迫使日军于1941年1月24日全部撤回原出发地”,由此百团大战“胜利结束”的说法,笔者遍寻解放军档案馆相关档案,没有找到这个时间节点的佐证。解放军档案馆藏有记载晋西北反“扫荡”作战情况的3份档案,倒是可以印证这个时间点是不准确的。第1份是1941年第120师编制的《1940年10月至1941年6月战报登记本》。*第120师:《1940年11月至1941年6月战报登记本》(1941年),解放军档案馆藏:21-Y-WS.W-1941-002-002。该档案是一本带有红色横格的笔记本(尺寸19.6×16cm),封面写有“战报登记本 40.11—41.6 编号1039”字样,记录了1940年10月至1941年6月第120师与八路军总部、所属部队之间电报往来情况,分别用蓝色、黑色、红色等墨水书写,共153页。其中,第11页记录了第120师师长兼晋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参谋长周士第发给八路军总部和第129师、晋察冀军区的“战报第十七号”,该战报指出:“一、敌对晋西北的冬季扫荡似已开始,自本月(笔者注:指1940年12月)八日起,东北南各线之敌连日续增至一万之众……”第18—20页则记录了1941年1月29日第120师上报的“晋西北军区冬季反扫荡战役初步总结”,该总结写道:
29/1(笔者注:指1941年1月29日)晋西北冬季反扫荡战役初步总结
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及毛主席、王副主席*指朱德、彭德怀、毛泽东、王稼祥。均鉴
敌自去年十二月十日起开始扫荡晋西北,经我晋西北军政民一个多月一致努力与敌奋斗不断给敌痛击现各路敌均已击退,临县兴县方山等县城及大部市镇均为我收复,敌冬季扫荡基本上已被粉碎,兹将此次反扫荡总结呈报如下:
……
(三)作战二百十七次歼敌两千五百人,自十二月十号起至一月十五号止,战斗结果如下
……
从《1940年10月至1941年6月战报登记本》中摘取的两处文字表明,1940年12月8日,日军向晋西北增兵至1万多人,10日起晋西北军区展开反“扫荡”作战,经过1个多月的奋战,将各路“扫荡”之敌“击退”,敌占领之城镇“均为我收复”,第120师总结了1940年12月10日至1941年1月15日作战的战果。
第2份档案是晋西北军区司令部1941年起草的《一年来晋西北根据地工作总结》,*晋西北军区司令部:《一年来晋西北根据地工作总结》(1941年),解放军档案馆藏:24-Y-WS.W-1941-001-001。这份档案为毛边纸(尺寸17.2×23.8cm),含封面共28页,封面以黑色钢笔字写有“一年来晋西北根据地工作总结(初稿) 一九四○年至一九四一年”字样,内容包括“晋西北根据地的特点与形势”“根据地的现状”“一年来敌军的扫荡与我之反扫荡”“一年来的敌伪情形”等。在第16页“一年来敌军的扫荡与我之反扫荡”中,记述了晋西北百团大战反“扫荡”作战情况,部分原文如下:
敌对晋西北的冬季扫荡是由去年十二月十日起,以26D、40D、S3B、S4B、S9B、S16B等各一部约二万余人,其基干部队共分十八路之多,……由于我英勇苦斗,普遍的游击战争之开展,敌人不得不放弃其建立据点的计划,实施撤退,我军遂于本年一月八日收复兴县白文,……十三日收复方山十四日是收复临县,十五日反扫荡告结束。
总结这次反扫荡战役中自十二月十日至一月十五日,共经三十五天与敌作战,共217次……
这份档案明确显示,晋西北百团大战的反扫荡结束于1941年1月15日。
第3份档案是第120师兼晋西北军区参谋长周士第亲笔修改的《一年来军区的战绩》。*晋西北军区:《一年来军区的战绩》(1941年),解放军档案馆藏:24-Y-WS.W-1941-002-006。这份档案所用纸张为宣纸(尺寸14.5×22cm),含封面21页,封面正中以毛笔行书竖写有“一年来军区的战绩”字样,左侧为周士第亲笔草书“给静波同志*“静波同志”其人已不可考,应为晋西北军区司令部工作人员。:请再抄一下,今天抄好,我又修改了,士第”,顶端加盖有“战报 052”红色印章。正文部分全部为毛笔行书竖写,记述了晋西北军区成立一周年来的有关战绩,正文首页部分内容如下:
一年来军区的战绩
—为纪念军区成立一周年而写—
去年的今天,晋西北军区在广大的人民和军队热烈的拥护中成立了。
……
在标题“一年来军区的战绩”等字下方空白处,有周士第的毛笔亲笔签名。整份档案中,周士第用毛笔草书修改达50余处之多。第2、3页记述了晋西北军区百团大战反扫荡有关情况,内容如下:
一、一年来的战斗
①反扫荡战。去年十一月军区成立后,十二月十日敌就进行冬季扫荡,敌集中兵力二万余,分为三十一路(兴、临、河、保地区十八路,左、鲁偏地区九路,阳、静间地区四路)扫荡我整个根据地,占领了我兴、临、方三个县城和好多市镇,从一九四○年十二月十号起,至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五号止,我晋西北军政民,经过一个多月的苦战,将敌击退了,兴、临、方三个县城和好多市镇全部为我收复,敌的扫荡被粉碎了。
晋西北军区成立于1940年11月,这份材料写于军区成立一周年之际,即时间为1941年11月,又经晋西北军区参谋长周士第的亲笔修改,更具权威性。
综合上述3份档案所记,我们可以确认晋西北军区反“扫荡”作战结束时间为1941年1月15日。
由此推断,严谨准确意义上的百团大战结束时间既不应是1940年12月5日,也不应是1941年1月24日,而应是1941年1月15日。随着晋西北反“扫荡”作战结束,百团大战也落下了帷幕。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是役,给侵华日寇以沉重打击,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克服了国民党内部妥协投降等悲观情绪,最大限度地团结了抗战力量;牵制消耗大量日军于敌后战场,极大缓解了正面战场的压力。档海泛槎,可辨百团大战的诸多真相;珍档无言,却雄辩地证明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为国家、民族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
(责任编辑 仲 华)
Historical Evidence of Disputes over the Hundred-Regiment Campaign——Interpretation of Related Files in the PLA Archives
ZhouZhongquanZengGangZhangYu
(PLA Archives, Beijing, 100089)
The reading of related files in the PLA Archives reveals a clear picture of “the Hundred-Regiment Campaign”. Since its planning days, it has been successively known as “the Zhengding-Taiyuan Railway Campaign”, “the Zheng-Tai Railroad Campaign” and “the Zhengding-Taiyuan Battle”. On August 22, 1940, Peng Dehuai and Zuo Quan decided to name it “the Hundred-Regiment Campaign”. The exact number of the Eighth Route Army regim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great battle were altogether 106; and the exact closing time of the campaign was neither December 5, 1940, nor was it January 24, 1941. It was actually January 15, 1941.
the Hundred-Regiment Campaign; the Eighth Route Army; Zhu De; Peng Dehuai ; Zuo Quan; files
周忠全,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档案研究处处长、副研究馆员。 曾刚,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技术保障处工程师。 张煜,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技术保障处高级工程师。
K265; E297
A
1009-3451(2015)04-01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