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波玲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国家建构在社会精神领域占主导和引领地位的价值观念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和着力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旨趣。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 ; 凝聚力 ; 着力点
The Author:CaoBoling, female, born in the June,1966, instructor Of Chenzhou TV University
Abstract: Socialist core value is the combination of leading value conception system and behavior standard system of socialism. It is also the essential reflection of socialist ideology. The cohesion and priority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presents the people-oriented objective.
Key Words: The core value system Cohesion Focal point
任何社会都有一定的价值观念、价值标准和价值指向。所谓核心价值,是指能够体现社会主体成员的根本利益,反映社会主体成员的价值诉求,对社会变革与社会进步起维系和推动作用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且在该社会中居于主导和统领地位的思想价值观念的总和,能对其它价值取向起主导与整合的作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力和着力点的内涵及体现
凝聚力又称内聚力,泛指使人或物聚集到一起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之间为实现社会活动目标而实施團结协作的程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与吸引力应该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第一是 “价值”,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就是这一社会所倡导的为什么而奋斗,为谁而服务的精神原则。第二个是“核心”价值,“核心价值”也就是讲主导性价值,能对各种相互矛盾的价值进行整合的价值。第三个是“核心价值体系”,主导性、整合性的价值有多方面的因素和内容,相互之间形成有机整体,构成价值系统。
当今社会主流价值缺失,道德观念淡薄,社会风尚粗俗,价值观念多元化,没有一股很强的凝聚全社会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顺应了这一时代的需求,是社会主义国家建构在社会精神领域占主导和引领地位的价值观念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地提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旨趣。
二、“以人为本”——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与吸引力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思想,是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社会每个成员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最高要求,也是共产党人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以人为本”的人不仅是相对于物和神而言的,而且也相对于人本身。”“以人为本”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1)把人作为发展的目的,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3)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捍卫人的自由和权力,摆脱权力依附、“本本依赖”、阶级依赖和政绩依赖;
1.“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价值理想,其具体制度、体制和政策的制定,全都是为实现这种价值理想服务的。而且追根溯源,从起源上来看,社会主义也首先是由空想社会主义者作为一种价值理想提出的。但他们对社会主义价值仅仅理解为人性的复归而不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也认识不到客观物质条件对社会主义价值实现的特殊意义,因此空想社会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价值理解具有空想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倡导人本精神。因此,以人为本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旨趣之所在。
2.“以人为本”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每一部分内容所彰显的精神。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真理观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高理论命题,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之维。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指南,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本质上是全体中国人民自己的事业。因此,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本性。在5000多年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仍然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奋勇向前的伟大精神旗帜,特别体现了以国家、民族为本位的价值取向。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新业绩以传承国脉、强国富民的精神动力之源。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是离散的而是共生互动的,通过与时代主题、人民愿望相结合而得到整合提升,必将融合为强劲的时代潮流,彰显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民族特色和时代色彩。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就价值观而言,荣辱观所涉及的“荣辱”判断,根本上是从属于价值观上“善恶”判断的。价值观决定荣辱观,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因而也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在辨别“孰荣孰耻”问题上内在要求和体现。
三、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力、吸引力的主要表现
1.把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出发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成为人们普遍的价值选择和实践追求,要看它究竟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改善有多大意义。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不仅仅是教育引导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与人们思想意识相关的利益问题。要重视从解决人们利益问题入手,把引领社会思想意识同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使人们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实践价值,并在内心深处认同它,把它由衷地转化为自己的坚定信念、价值追求,并自觉地践行。中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阶段,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将进一步发生深刻变化。人们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期望、对社会公平的期待、对切身利益的关注成为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乃至一些社会思潮聚焦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适应这种发展变化,找准与群众利益、思想关切等具体结合点,发挥思想引导和利益调节的作用。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人们精神诉求作为理论契合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人的精神诉求都属于精神层面的范畴,它体现了人民群众共同价值追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精神诉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越来越高,要把握人们精神诉求的特点,让人们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个人的价值实现的重要作用。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协调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与社会成员不同层次的精神诉求的关系。既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消除和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又要根据人们不同的觉悟层次和文化程度,尽可能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健康的精神文化需求。要高度重视人的感受和情绪,充分关注人的理想、信念,人的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努力创造让人人都能够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使人人都有凭借能力改变处境的机会,促进人的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实现。
3.把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力和整合力作为理论指南。任何價值观念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变、多样性不断增强,各种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思想实际出发,把理想性与现实性、先进性与广泛性、主导性与包容性结合起来。既要坚持理想性,体现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又要体现现实性,承认价值多样化,使不同阶层、不同群体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价值遵循;既要坚持先进性,把先进的价值观念作为思想文化领域的核心,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又要体现广泛性,承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观念多层次性,肯定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社会全面进步的思想意识;既要坚持主导性,坚持用一元化指导思想引领整合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又要体现多元性,承认社会的多元诉求,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扩大价值认同,增进思想共识。
4.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载体、营造氛围。人在一定环境中工作、生活,通过自己的活动改变和影响着环境;环境也影响人、塑造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思想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要重视物质环境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载体。特别要注重人文环境建设,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彰显先进的思想理念、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激发人的向上精神,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素质。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和睦的家庭和邻里关系,营造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推崇合作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提倡包容、协作精神等,发挥人文环境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