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生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鱼儿山中心校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参与意识的培养
王瑞生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鱼儿山中心校
所谓课堂参与,是指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在老师所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明显个人色彩倾向性行为。参与的表现形式主要指学生通过动口、动眼、动手等外显的行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参与的行为具体表现为认真倾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认真观察、投入地参加讨论等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参与意识;培养
近年来,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改革,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但语文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还相当普遍,小学生疲于应付各类考试,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这直接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改革,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为突破口,从而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要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将学生由被动地位转化为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民主、活跃、有趣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人际关系和谐。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而学生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强烈的自我显示欲望,常常梦想一鸣惊人,而这种欲望往往与本人的能力存在着很大的距离,由此而导致严重的自卑心理和闭锁心理的产生。这种闭锁心理、自卑心理集中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只要老师提问,一个个都敛声屏气,生怕老师“请”到自己。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必须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使学生无所顾忌,大胆参与。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的:“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马喝水。”要使学生大胆参与,教师首先要以自身的勇敢精神熏陶和感染学生,且应把自己看成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活跃“分子”,态度和蔼,情绪饱满,感情真挚,用自己的热情、执著精神去感召学生。学生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此时,趋势分析其他问题,一气呵成,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并掌握了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其实,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也是消除畏惧心理的重要手段。俗话说的“闷得慌”、“静得怕人”等,都说明了课堂上是不能沉默的,愈是沉默,学生愈是害怕老师提问自己。只有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有亲身体会,有话可说时,他们才会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之感。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首先,质疑问难,诱发创造力。心理学家把发现疑难看成是“思维的路标”,学贵质疑。一方面是生质疑,师解疑。我注重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自学,这是疑问产生的土壤,学生质疑的基础。我印了质疑单发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又授予其方法,这样学生质疑的质量较高。有的追根问源,有的辐射探究,有的从理论和实际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中提出问题,等等。教师对这些质疑单要认真分析,挖掘疑源,将其纳入备课的主要内容。再在教学中巧施良策,明理解疑,学生就十分感兴趣。实践表明,让学生提问就是让学生参与了备课和课堂教学,增加了一次参与的机会,也是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教学相长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教师巧设疑问,让学生参与思考、释疑,在“疑”的探究中培养能力,发挥创造思维。而平淡的讲解或一看就明白的问题,会使思维疲软、兴趣减弱,冲淡教学效果。其次,组织讨论或辩论。每个人都有说的机会,从而实现自我显示的欲望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将相和》一课时,我们组织学生围绕“蔺相如以‘璧上有点小毛病’为由,把已献给秦王的和氏璧要回来,这是不是骗?”这个论题,展开了辩论。学生分成了两大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学生对蔺相如这个人物又有了更高的认识,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于“无疑”处求“疑”,引发学生开展辩论。例如还是在学习《将相和》一课时,学生学习“渑池之会”这一部分,我们就让学生质疑问难,在学生认为没有问题的时候,我们抛出了这样一个论题:在渑池之会上,秦国与赵国是打成了平手还是分出了胜负?学生在辩论中,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起源于活动,认识从时间开始,认知实践活动在学生智力和认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现代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舞台。因此,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有所收益,就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得到自主、个性化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征,他们特别喜爱活动,而且他们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利用学生的特点,巧设各种活动,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去,才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1)利用小学生天真好动的特点,创设趣味活动。
(2)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创设探索活动。
(3)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创设竞赛活动。
(4)利用小学生表现于强的特点,创设场景气氛。
因而,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才能设计出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学形式,让他们在自主参与中学的知识,体验情感,感受生活。只有在欢乐的课堂中,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创新,主动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通过质疑问难把学生带到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由此其发起探求知识的欲望,诱发其创造性思维。
引导学生多方位探究,学会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并尝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方向进行求异思维,只有这样训练,学生才能不再是被动消极的“听客”,而成为主动求知的“主人”,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保护学生的创造精神。“学生独特的见解,正是创造性思维的反映。”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由已知信息延伸到未知领域,在知识的组合创新中提高思维质量,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冲破教师和教材的既定结论,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当然,由于学生年龄,阅历和知识的广度,深度的局限,难免会出现幼稚和偏差。对此,教师要正确对待,允许学生出现偏差,切忌粗暴地对待他们,拒绝他们寻根求源的积极性。
我以“激发兴趣、高效学习”和“合作学习、质疑问难”为教研子课题对新课程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进行了深入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课堂中能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独立性人格,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把自己的思维用较准确、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出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一是合作学习时,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发展,但也有一少部分学生无法跟上集体的快节奏。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可能越拉越大,两极分化问题如何解决;二是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表现欲增强了,但跳跃性大,学习不够扎实细致。面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教学教研过程中,坚持不懈,努力探索,使问题得到更好,更巧妙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