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一○二师抗战始末

2015-10-15 10:58厐思纯
贵州文史丛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国民革命军第一抗战

厐思纯

摘 要:第一○二师全体将士以哀兵必胜的信念与敌相搏在苏州河、砀山、新墙河等地,以他们的血肉之躯,铸就了贵州军人的军魂。国民革命军师第一○二师原系王家烈第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遵义人,早年毕业于贵州讲武堂第二期骑兵科。本文系统的介绍了国民革命军第一○二师抗战始末。

关键词:国民革命军 第一○二师 柏辉章 抗战

中图分类号:K2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5)03-11-18

导言:

“我们一个师孤军作战,到处作客,临时在战场上找婆婆,打起仗来只能向前看,不能后顾,如有失误,后果莫测!”这是抗战期间国民革命军第一○二师师长柏辉章对部属所说的一番话。正是这种受人歧视、遭人排挤的艰难处境和尴尬地位,使该师痛定思痛,暗下决心,惟有背水一战、一往无前,杀出重围,才有活路……

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第一○二师全体将士以哀兵必胜的信念,与敌相搏在苏州河、砀山、新墙河等地,以他们的血肉之躯,铸就了贵州军人的军魂。

渊源:

国民革命军第一○二师原系王家烈第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遵义人,早年毕业于贵州讲武堂第二期骑兵科。后历任黔军西路清乡司令、务川县长、王家烈部副师长、第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一九三五年五月,柏辉章因逼迫王家烈下台有功,第二师在贵州威宁被国民政府改编,建制为两旅四团,官兵共九千人。该师下属的二旅为第三○四旅、第三○六旅。第三○四旅下辖第六○五团、第六○七团;第三○六旅下辖第六○九团、第六一二团。

第一○二师战史:

遵照国民政府之令,第一○二师整编后于是年六月赴四川涪陵整训,一年后调往豫西“剿共”,因战绩不佳,于一九三七年被改编为三团制(附一补充团),师长仍由柏辉章担任。

(一)强渡苏州河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中日“淞沪会战”爆发。中日军队双方精锐尽出,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展开了攻防战。此役中国军队共投入七十一个师,共七十五万人;参战海军有轻巡洋舰及驱逐舰十艘、炮艇、鱼雷艇二十余艘;空军参战飞机二百五十余架(兼顾南京等重要地区的空防)。日方在上海的陆军总兵力为九个师团又二个支队,一个混编陆战队,共二十八万人;日海军部队参战的有第三舰队和第四舰队,舰艇三十余艘,其中航母三艘;参加淞沪会战作战飞机约三百九十架,其中陆航二百一十架,海航一百八十架。在为时三个月的血腥厮杀中,由于实力悬殊,日军伤亡约六万人。中国军队伤亡三十三万余人。十一月十三日,中国军队战略转移,全线撤退,日军占领上海。

日军原计划由北向南摧毁中国军队,然而中国军队与其缠斗三个月后,却使他们的战略被迫由东向西,从此陷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中。这次会战不仅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尤其重要的是,淞沪会战凝聚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意志和决心,正如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的声明所说的:“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蒋介石与全体军民的共同结论是,虽然上海作战失败了,但是中国决心以更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

第一○二师是淞沪会战中国军队参战部队之一,在与日军的对抗中亦有不俗的表现。会战开打后,该师奉命奔赴江阴布防,直属张发奎第八集团军。十月初因战事升级,该师作为预备机动部队移驻上海虹桥、七宝镇。十月下旬调入胡宗南第十七军团序列,参加增援蕴藻浜与日军激战的第十七军团第一军、第八军。胡宗南对中央军中整编的地方部队存有偏见,为便于指挥,将第一○二师割裂为三:命令第六○七团、第六一二团从苏州河两段强渡,防守北岸前沿阵地;指派柏辉章的师部与第六○九团作为预备队部署于军团总部附近。这样一来,柏辉章的指挥权被褫夺,全师官兵对此愤愤不平。柏辉章明白胡宗南此举意在取消第一○二师建制,然而静而思之,感到只要有利于大局,个人的权位又算什么呢。为了平息部属的不满情绪,他力戒部属“服从上级指挥,如有动摇军心者军法从事”。

第六一二团强渡苏州河时,日军毫无知觉。然而当第六○七团强渡苏州河时,突然与日军巡逻艇遭遇,一时间枪声大作,炮火连天,苏州河上成了杀戮的战场。在这场中国陆军与日海军的剧烈交锋中,贵州军人敢打敢拼,不怕牺牲,取得了击沉敌艇两艘的战绩。然而该团亦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阵亡两排长、数十士兵。

当第六○七团、第六一二团渡河后,留归师部的第六○九团却遭到日军右翼侧击。师长柏辉章处变不惊,沉着应对,命令预备队迂回前进,插入敌后,与友军形成包围之势。预备队到达目的地后,立即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其以死相搏中的悍勇令对手胆寒。日军在我军的双重夹击下,仓皇败退。第一○二师在此役的不俗表现,令胡宗南对贵州军人有了新的认识。其对该师大加称赞,有“奋勇克敌,显树战功”之语。事后,胡宗南不仅恢复了第一○二师的原建制,还将该师正式调属第八军序列继续作战。

鉴于日军海空优势,加之凭借坦克、炮兵为其陆军开道,为避免重大伤亡,柏辉章令第一○二师白天避战,晚上偷袭骚扰,与敌军周旋了一个月,始终固守着防线,使敌军未能越雷池一步。

(二)掩护主力部队后撤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五日拂晓,日本新组建的第十军,由舰队护送在杭州湾金山卫附近之漕泾镇、全公亭、金丝娘桥等处突然登陆。日军意在包抄淞沪中国军队防线南方的背后的同时,朝着南京疾进。当蒋介石得知日军登陆金山卫的消息时,吃惊之余,立即命令淞沪战场第三战区前敌指挥官陈诚作出应变处置。十一月八日晚,陈诚下令全面撤退,所有部队撤出上海战斗,分两路退向南京、苏州——嘉兴以西地区。

十一月十二日,第一○二师从上海撤退至无锡,奉命就地设防,掩护主力部队后撤。在与追击的日军激战一昼夜后,该师撤至浦口。十二月十三日,南京沦陷,第一○二师于次日撤退,所剩官兵仅三千人。胡宗南见第一○二师伤亡惨重,损失官兵达三分之二,于是调该部到自己原来的驻地陕南整补,并正式归入第八军黄杰部。endprint

第一○二师整补后,除更新全部的武器装备外,又获准增加一个团的建制,兵员恢复至七千余人。部队经过整训后,开赴陕西境内河套地区大荔构筑黄河防御工事。

(三)喋血砀山城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至一九三八年五月,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在徐州进行了大规模的会战。这次会战包括津浦线初期保卫战、台儿庄战役和徐州突围三个阶段。

一九三八年四月,日军在台儿庄惨败后,重新调整部署,集结兵力,以西尾寿造指挥,率领十三个师团三十余万兵力,配以各种重武器,分六路夹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率四十五万中国军队严阵以待,经过一个月的的血腥拼杀,予敌相当杀伤后,为保存实力,避免被优势日军合围,中国统帅部决定放弃徐州。五月十五日,中国军队分五路突围向西南撤退……

大军突围前夕,第一○二师奉命开赴徐州参战。当该师风雨兼程赶到夏邑时,柏辉章突然发现远方有行进中的日军身影。柏辉章深谙战守之法,更清楚出奇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功效。他见敌军走近,立即命令部队全线出击。凭借高昂的士气和全新的装备,第一○二师击毁日军坦克五辆,装甲汽车十二辆,生俘日驾驶兵二人。当得知徐州已被日军占领时,柏辉章奉命就地布防,阻击日军西进开封,掩护从徐州撤退的友军。

五月初,中央军俞济时部的三个师奉命抵达砀山驻防,掩护徐州驻军向豫东黄川、光山、固始一带转移,五月十二日,日军某部攻陷永城后,分两路北犯,一路经韩道口奔砀城,十三日下午,俞济时所部在韩道口阻击日军获胜,击毁日军战车十六辆,占领韩道口。另一路于十四日上午经回龙集、汪集大桥,下午日军炸毁汪集铁路大桥,并以坦克守之。十五日日军第十六师团先头部队从丰县至周寨。砀城形势危急,俞济时部在韩道口的守军撤回砀城构筑工事,固守砀城。五月十七日俞济时部奉命撤离砀山。

第一○二师于十八日自刘堤圈下火车抵砀山,师长柏辉章令第六○七团守苇楼、第六一二团守韩道口、第六○九团守李庄,补充团和师直部队及第六一二团一个营即驻守砀山县城。

五月二十日上午,第六○七团刚到韩道口即与日军遭遇,日军以四辆坦克作掩护,向南寨门发起进攻,被第六○七团击毁三辆,另一辆败退。日军再次组织进攻,又被击毁两辆坦克,日军败逃向南,团长陈蕴瑜率部乘胜追击,在韩道口南麦田里展开战斗,日军溃败,第六○七团缴获装甲车、汽车计十二辆。随后,日军纠集大于第六○七团五倍的兵力,进攻韩道口,团长陈蕴瑜率部顽强应战,多次击退日军,后因伤亡过大被包围。二十三日拂晓,陈蕴瑜下令组织突围,在与日军的拼搏中,陈团长英勇牺牲,团副曹文奎受重伤,部队在一营营长潘林的指挥下突出包围。此战击毙日军五百余人,第六○七团阵亡官兵千余人,突围官兵仅百余人。

李庄争夺战十分惨烈。 五月二十日,日军第十六师团所部李德大佐,率坦克、装甲车二十余辆,由定国寺驶向李庄车站,当其途经李庄车站东黄楼时,突遭第六○九团伏击,李德所乘的指挥车被炮击翻,李德丧命。之后日军组织几次进攻,皆被击退,弃尸百余具逃走。二十一日,日军复来黄楼报复但扑了空,竟把王堂村未跑出去的老百姓全部杀掉,而后向李庄车站进犯。在穿越刘屯村涵道时,又为第六○九团伏击,日军被打死打伤六十余人。日军羞怒之余,以数倍兵力包围李庄车站。面对强敌,第六○九团官兵英勇抗敌,战斗持续三昼夜,最后日军突入李庄车站。此次战斗日伪军伤亡近千人,第六○九团突围者仅数十人。

砀山县城的保卫战亦异常激烈。当六一二团和师部进砀山县城数小时后,即被日军包围。在柏辉章的指挥下,全团将士英勇抗敌,敌人数次进攻皆被击败,日伪军死伤千余人。后日军集结重炮轰城,城门被击塌。面对眼前的处境,柏辉章不禁对参谋人员感慨道:“我们一个师孤军作战,到处作客,临时在战场上找婆婆,打起仗来只能向前看,不能后顾,如有失误,后果莫测!”一面电令第六一二团团长陈伟光“逐屋争夺,恢复阵地”,一面鼓励将士说:“死守阵地,我同大家共生死”,以哀兵必胜的信念与强敌硬碰硬。安排部署后,他立即将师部勤杂人员组成突击队,由副官曹冠英指挥,参加战斗。同时屡电军部请援援兵迟迟不至,后军长黄杰电令:“砀山不可失,砀山不必守”。如此荒唐矛盾命令令柏辉章哭笑不得。为了保存该军的血脉,柏辉章于二十五日凌晨二时命令师部定突围。他令曹文杰营佯攻,掩护部队从城西门冲出。部队突围后,急行十余里才摆脱敌人,砀山县城随之沦陷。

砀山保卫战第一○二师伤亡惨重,原有官兵九千七百余人,战后仅有三千余人。然而该师在此役中“一寸河山一寸血”牺牲精神和予敌重创的表现,凸显贵州军人的坚韧顽强、英勇善战。对此,鲁西兵团司令薛岳大加赞赏曰:“砀山战斗,该师以寡敌众,完成作战任务,深堪嘉许,唯一伤亡过大,着急撤到洛河集中休整”。为其之后在长沙会战中起用该师作了铺垫。

第一○二师开赴漯河休整后,脱离了第八军序列。由于第三○六团名存实亡,其番号由补充团顶替。为了重振第一○二团的雄风,恢复昔日之实力,经军政部核定,决定补充该师新兵四千余人。鉴于该师战防炮连损失殆尽,改以迫击炮一连补充;该连与原迫击炮连合编为迫击炮营。

(四)南浔、万家岭之役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拟定保卫武汉作战计划。在徐州失守后,即调整部署,先后调集约五十个军一百三十个师和各型飞机二百余架、各型舰艇及布雷小轮四十余艘,共一百万余人,就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地区有利地形,组织防御,保卫武汉。

一九三八年六月,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指挥第二、第十一军共约一百四十个大队二十五万兵力负责对武汉的作战;以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第二军司令官东久迩宫,分率第九、第二十七、第一○一、第十八、第二十二、第十五师团,共三十五万兵力,在长江南北两岸分兵五路西进合围武汉。

是年七月,第一○二师开赴汉口市郊,师部驻蒋家湾。该师先直属于第二兵团,后拨归第六军指挥。七月二十六日,日军攻占九江,沿长江西进,瑞昌、箬溪先后陷落。endprint

九月二日,第一○二师开赴南浔线布防,由于该师驻地接近第四军军部驻地德安,军委会将该师列入第四军序列。九月底,日军第一○六师团以四个团的兵力迂回至德安县以西的万家岭地区,中国第一集团军总司令薛岳命令第四军、第六十六军及第七十七军侧击日军。当日军进攻瑞昌时,日军第一○六师团在南面沿南浔铁路(南昌市 ——九江市)前进,防守的中国第一集团军与第二十九集团军及第四军团和第八军团倚仗庐山及南浔铁路北面抵抗。进犯南浔线的为第日军第一○一、第一○六两师团。按照原定计划,第四军第一○二师和九十师由大头岭迎击日军,但柏辉章力排众议,指出“从左翼迂回攻敌”绝非上策,认为我军应将进攻重点指向乌石门附近,配合友军夹击进犯之敌。军长欧震觉得有理,于是采纳了此意见,重新制定作战计划。

战斗打响后,第一○二师第六○七团、第六一二团向日军猛攻,但遭到对方反击。柏辉章见我方伤亡惨重,急令六○九团增援,并亲上前线指挥督战。当柏辉章不顾枪林弹雨出现在指挥所时,部队士气大振,一波一波的攻势打得日军喘不过气来,随后撤往杨家山、杨家窪一带,与我军继续缠斗。欧震见敌我处于胶着状态,于是突然准备改变攻击重点,但遭到柏辉章的反对。柏辉章认为,惟有按照既定计划作战,才是致胜关键之所在。欧震无奈之余,只得听任柏辉章独行其事。

经过对敌情的仔细分析,柏辉章亲率该师精锐于夜间绕行至日军重点防卫的乌石门左翼高地附近,并于次日拂晓敌军昏睡时占领高地。占据有利地形,敌军的动向尽收眼底,柏辉章于是下令全师猛攻敌方阵地。日军不敢恋战,退守万家岭、孤山一带。之后,日军第二十七师团试图增援,但被埋伏在万家岭以西百岁街的中国第三十二军(军长商震)阻击。十月七日,中国军队实施最后总攻击以包围日军,激战持续了三天,日军被中国军队击退。

十月十日,由于遭到孤立及缺乏补给,日军第一○六师团(由于有部分兵力驻守九江,实际参战人数约一万三千人)以及前来援救的第一○一师团,第二十七师团均遭受重创,而且在武汉会战中投入的青木、池田、木岛、津田四个旅团,在包围圈中被歼灭,第一○六师团最后仅剩一千五百人突围逃出。万家岭大捷是中日战争史上光辉的篇章,第一○二师在是役的不俗表现值得一提。

(五)南昌御寇

日军并不甘心在万家岭一役的惨败。一九三八年十月十二日,日军卷土重来,派飞机对万家岭我军阵地狂轰滥炸,第一○二师第六○七团阵地工事多被摧毁,人员伤亡惨重。与此同时,日步兵大举反攻。柏辉章见情况紧急,迅速将补充团增援前线,固守阵地,阻击来敌。在之后的三天中,我军与日军全线开战,炮火连天,战况惨烈,第一○二师阵地多处被日军突破。十六日,该师奉命与左右翼阵地的第五十二师、第一○五师后撤。

十月二十八日,日军占领德安,随即进攻武宁、修水。第一○二师奉命在修水南岸布防,继而调赴进贤、东乡,以策应南昌会战。是时,第一○二师已调归第二十六军节制。经过南浔之役,该师损失惨重,兵员不足,经军政部点验人数后,就地补充士兵一千五百人。

这时武汉会战已进入尾声,中国军队则已达到战略目标,开始后撤到南昌和长沙地区,以图再与日军周旋。由于南昌的战略地位突出,既有掩护联系第三、第九战区的战略运输线即浙赣铁路,又是中国方面集结重兵的战略基地,从而对日军构成重大威胁。南昌还有飞机场,中国飞机经常前往轰炸日军长江中的军舰。为此,日军积极准备进攻南昌。

为切断浙赣铁路(杭州至株洲),日本华中派遣军调集其第六、第一○一、第一○六、第一一六师团,在海军和航空队一部的配合下(兵力共计十二万人),由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以一部牵制中国鄂南湘北部队,主力则于三月向南昌进逼。为了因应日军的进攻,中国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所属部队十个军三十三个师计二十万人展开防御。十七日,日军在其海军一部及航空队掩护下,在南浔路(南昌至九江)两侧向南昌发动进攻。 日军第一一六师团一部从湖口乘五十艘艇船横渡鄱阳湖,向修水南岸阵地东端吴城进攻。中国军队第三十二军第一四一师第七二一团和预备第五师英勇抵抗,经巷战肉搏后,于二十三日夜弃守吴城,退守赤岸山二线阵地。二十四日,日军第一○一、第一○六师团攻陷万家埠、奉新,并向高安、安义前进,逼近南昌。时第一○二师奉命赶到南昌外围参战,阻击从西南方向的进犯之敌。当该师第六○七团与敌交火后,第六○九团亦奉命占领南昌北路要冲——西山万寿宫。该团在急行军中遇到我方溃兵,其中有人谎称“万寿宫失陷”。这时日军不知从何处冒了出来,顿时风云突变,枪声四起。鉴于日军人多势众,武器精良,为保存实力,柏辉章命令该团后撤。不久,在增援日军的压力下,三○四团、三○五团相继退至赵家塘村南高地固守,以待进犯之敌。

三月二十七日,日军渡过赣江后从北、西、南三面会攻南昌,守军第三十二军第一四一师与日军经过激烈巷战,伤亡甚重,于二十八日凌晨奉命撤离,南昌失守。

四月十七日,第一○二师调归第三十二军直辖。二十二日,中国军队反攻南昌,该师作为预备队后进。二十九日,第一○二师第三○四(原六○七团)团主攻西北据点之大王虎山,第三○五(原六○九团)协助友军攻击沙埠潭。战斗延续至六月,第六○九团因新村圩一战损失惨重,除八连连长及一名号兵幸存外,全团以身殉国。七月初,因中国军队反攻南昌失利,第一○二师奉命撤到湖南衡阳,作为第九战区总预备队,柏辉章兼任衡(阳)耒(阳)警备司令。在此期间,柏辉章在扩编两个通讯连的同时,对全师进行改组。

(六)策马戍长沙

武汉、南昌相继失守后,长沙成了中国抗战粮食、兵源及工业资源取给之地。长沙的得失,不仅关系着中日战争的进程,而且攸关中华民族的存亡。因此日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不顾牺牲,屡以长沙为其进攻目标,企图胁迫中国统帅部就范。

一九三九年九月,侵华日军为巩固武汉占领区,企图消灭中国第九战区部队主力,由冈村宁次指挥四个师、两个支队及海军、航空兵各一部,共十万余人,以分进合击战法,从湘北、赣北、鄂南三个方向进攻长沙。endprint

为了捍卫长沙,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基于“长沙以北为滨湖冲积地区,地势平衍,虽非擅攻守之地,但以其东倚幕府、九岭、万洋诸山,西倚雪峰山脉,对长沙成犄角之势,除正面可依新墙河、汨罗江、浏阳河以行持久抵抗外,并可赖其侧方山地,实行截击、侧击,成为天然之囊形阵地,于长沙附近之作战,关系甚大”之考量,决定对来犯之敌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以达到巩固长沙的目的。并将保卫长沙的重任交给了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

当是时,保卫长沙的中国部队有十五个军、一个挺进军,共二十余万人。而薛岳又深谙战守,颇具韬略,在与军事将领分析敌情后,准备利用当地有利地形组织防御,以逐次抗击、侧击战法消耗日军,诱敌至长沙附近包围歼灭。

九月中旬,第一○二师赶赴长沙参战。薛岳对柏辉章率部到来十分高兴,决定将其再次调属欧震的第四军,奉命驻防岳阳洞庭湖以东长乐河、黄沙街一带及新墙河。

九月十八日,日军主力第六师团及奈良支队强渡新墙河,向新墙河北岸守军第十五集团军第五十二军发起进攻。守军顽强抵抗了五昼夜,于二十二日晚被迫退至河南岸。次日拂晓,日军在猛烈炮火支援下,强渡新墙河南进;上村支队在汨罗江口附近营田登陆,对第十五集团军形成夹击之势;第三十三师团由麦市南下,企图消灭湘北中国军队。我第十五集团军依据新墙河、汨罗江阵地抗击日军,予日军以重创后,于二十四日撤至汨罗江南岸。二十六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电令第九战区在长沙附近与日军主力决战。各军遵令随即进占阵地,侧击、伏击日军。二十七日,日军分路南进,至三十日,日军主力进至捞刀河北岸,直扑长沙以北永安市、金井、上杉市、青山市、桥头驿等地。日军由于孤军深入,中途遭到中国军队的阻击、伏击,被迫停止进攻。

在鄂南方面,九月二十二日,日军第三十三师团向我第十五集团军第七十九军发起攻击。二十三日,日军进占麦市、桃树港,继向汨罗江上游进犯。中国军队第二十七集团军和第十五集团军第七十九军在麦市附近与日军展开激战,歼敌甚多。至二十九日,日军攻占南楼岭、平江,进抵朱溪厂、龙门厂、长寿街。中国军队第二十军、第七十九军各一部在献钟、南楼岭、桃树港一带夹攻日军,主力向朱溪厂、龙门厂之日军追击。十月一日,第二十军收复龙门厂后,向长寿街之日军侧击,第七十九军克复桃树港、麦市、献钟、嘉义。三日,日军第三十三师团主力与第十三师团奈良支队会师于三眼桥,东趋渣津攻修水;四日,日军与第二十七集团军及第七十九军发生激战后,分别向南江桥、麦市、通城方向退却。第十五集团军尾随日军追击,先后收复安定桥、长乐街、新市、汩罗等地。五日,日军全线撤退,上村支队遭到第五十四军新编第二十三师袭击后,由营田登船从洞庭湖上逃回岳阳;至九日,日军第六师团退向新墙河、第三十三师团和奈良支队撤回通城。

是役,作为前敌追击部队的第一○二师,以第三○五团为左翼、第三○六团(原第六一二团)附工兵营为右翼,对败退日军分段截击,予敌重大伤亡。第一次长沙会战取得胜利后,柏辉章因功升任第四军副军长,并兼任原师长。

(七)激战新墙河

一九四一年九月七日,日军第六师团向湘北大云山守军游击根据地发动扫荡,以掩护其第三、第四、第四十师团在新墙河右岸集结。中国军队第四军进行抗击后撤守。十日,我第五十八军增援大云山,收复该地区。十三日,该师与日军第四十师团在甘田地区遭遇发生激战,至十七日,日军主力于新墙河北岸展开,完成了对湘北攻击的部署。作为首战要冲的新墙河,是日军志在必得之地。

九月十八日拂晓,日军四个师团向第一○二师新墙河沿杉木河一线仅二十公里宽的阵地发动攻击。日军一面集中炮火轰击第一○二师新墙河阵地,一面在飞机的掩护下,抢修河上的军桥。与此同时,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强渡新墙河,并建立桥头堡。

面对敌军的立体进攻,第一○二师伤亡巨大。柏辉章凝视着战场上血腥的厮杀,不时向前线下达命令。该师打退了日军几次强渡,拔掉了敌人建立的桥头堡,阻截了对方骑兵的突袭。然而当大批日军在骑兵的掩护下源源不断地渡过新墙河时,在军部拒绝派援军的形势下,柏辉章面色严峻,一面组织部队阻遏敌军强渡,一面令该师所有迫击炮集中火力封锁河桥通道。他站在指挥所前,手持望远镜,密切关注着战场的攻防形势。当第三○六团多次向他告急时,他手持电话,对该团团长陈希周斩钉截铁地回答道:“采取近战肉搏。你如后退,就提头来见!”

敌军的攻势越来越猛,造成第一○二师各团官兵大量伤亡。该师第三○五团二营所剩无几,而补充团亦因逐次补充而再无人员可补。柏辉章因时而变,下令各团以仅剩兵力死守据点。当阵地危在旦夕之时,柏辉章持枪上阵督战,与前沿阵地的官兵并肩作战,士气从而大振,顶住了敌军的猛扑。一○二师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又坚持了两天,直到战区长官部向他们下达了撤退的命令,柏辉章才带着残部从新墙河阵地上撤了下来。

经过近半月的厮杀,第一○二师几乎损失殆尽,然而始终没能让敌军占到上风。那些由剩余官兵所守的大小据点,在敌人狂轰滥炸中屹立不倒,仍给进犯的敌人毁灭性的打击。

第一○二师浴血奋战新墙河,为中国军队全线反攻赢得了时间。当日军直取长沙时,“薛岳指挥中国军队在汨罗江以南发起总反攻,中国士兵在各自的战场围歼日军,犹如潮水般地席卷着日军败兵……

新墙河防御战后,第一○二师奉命撤至黄花市待命。不久,日军骑兵进袭黄花市,该师奉命撤至浏阳田新镇集结。九月底,日军因后援不继,再次后撤。第一○二师残部随第四军主力奉命追击日军败兵至新墙河,再次担任新墙河防务。当是时,第一○二师仅存官兵五百余人,装备所剩无几。后经过补充,该师兵员大体由没有足够训练的贵州、湖南、江西籍新兵补充,战斗力亦非昔日可比。

(八)再战新墙河

一九四一年十月,日本东条英机内阁上台,进一步扩大了对外战争的规模。同年十二月七日,日本偷袭美国夏威夷海军基地——珍珠港,向美、英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月二十五日,日军占领香港。鉴于两次长沙会战的惨败,日军第十一军司令阿南惟几再次奉命进攻长沙。与此同时,中国第九战区司令薛岳也积极进行准备与动员。薛岳在总结前两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教训后,进一步完善其“天炉战法”,决定依据湘北的地理优势(即“天炉”),在新墙河、汨罗江和捞刀河之间逐次布置防线,以第二十军、第三十七军和第五十八军等部逐次抗击日军以削弱其攻势,从防线撤退下来的部队并不后撤而是撤向两翼,以长沙城为饵,诱使日军钻往这个“炉底”。薛岳令之前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因作战不利而戴罪留任的李玉堂率领其所部第十军为核心守卫长沙城,把日军牵制在炉底。同时,第九战区在长沙城西的湘江对岸岳麓山制高点布置炮兵部队支援城内守军,并动员湘北民众破坏日军在战区的交通线,以之前撤往两翼的部队切断日军补给,待日军攻势受挫、补给断绝而被迫撤退之时,再以之前外围后撤至两翼的部队会同其他生力军从东、西、北等各个方向合围歼灭日军。歼敌地点预定在地形崎岖没有大道的捞刀河与浏阳河之间。endprint

第三次长沙会战打响后,第一○二师于十月三十日奔赴湘潭,受命攻击进攻长沙南郊的日军。投入战斗后,该师采取钳形攻势,以步兵指挥官杜肇华率第三○四团为右翼,第三○六团为左翼,向南郊日军发起进攻。柏辉章率师部及三○五团随之跟进。经过一周的攻防,日军全线溃败。第一○二师乘胜追击,再次收复新墙河,随后奉命驻守该地。一个月后,第四军调往浏阳整补,第一○二师驻田兴镇整补。因士兵伤亡较大,装备损失颇多,原工兵、通讯两营被缩编为连,迫击炮营因全部损失,被撤销建制。这时第一○二师官兵仅四千人,实力大不如前。

(九)最后的归属

一九四三年五月,欧震升任第二十七集团军副司令。其留下的位子自然成了军头们争夺的焦点。按常理,柏辉章的资历、战绩是军长的必然人选。然而,自古中国官场党中有派,派中有系,而广东人中本土意识、家乡观念较之它省尤甚。薛岳是广东人,自然不能免俗。在其心中,中央军与整编后的杂牌军不能比肩而立。仅管自己器重柏辉章,但他并不信任对方。何况他仍记得中央军假道入黔追击红军时,是由于柏辉章和何知重的变节,才导致王家烈政权的倒台。经过深思熟虑,薛岳最终将军长一职给了至交张发奎的侄子张德能,将柏辉章调任赣南师管区司令,但其仍兼任第四军副军长一职。柏辉章名为升任,实为架空,使其不能遥控第一○二师。

柏辉章调任后,第一○二师便落入粤系军人的掌握中。薛岳原准备以广东人唐云山接任师长,但遭到军政部长何应钦的反对。薛岳是何应钦在黄埔军校时的学生,见其反对,只好改以第一○二师师长一职由副师长陈伟光(贵州郎岱籍)升任。这时,第一○二师各团仍掌握在贵州人手中。七月,第一○二师接防长沙,负责长沙市区北半部防务。

一九四四年五月,二十万日军由湘北南下,突破新墙河阵地,向纵深推进,第四次长沙会战爆发。日军兵分三路,东线经浏阳直窜长沙城南;西线经益阳、宁乡进犯岳麓山;中路经捞刀河疯狂南下。进攻长沙城的一部分日军还由长沙下游曾口渡过湘江,配合西线日军迂回到岳麓山后面,向岳麓山发起猛攻。

日寇探悉长沙仍由张德能坐镇指挥,不能贸然发动攻势,而外围岳麓山方面是由第三十六军防守,该军虽属美式装备,但未经战阵、容易得手,便拟定了侵攻长沙,先破岳麓山的作战计划。日军首先摆开阵势,假装猛攻长沙模样,其实暗调大军迂回岳麓山。张德能根据各方情报,亦估计到日寇有此阴谋,使用电话向第九战区司令部总参谋长赵子立报告,请求第四军与第三十六军换防,以防万一。但美军事顾问在场,听后不满,认为自己的布置非常严密,是万无一失的,不予采纳。

日寇大军暗渡湘江,迂回岳麓山后,先严密监视美军炮兵阵地,然后将三十六军分别包围。准备就绪后,先用飞机狂轰滥炸,再用大炮密轰,地面部队以坦克开路,发动猛烈进攻。美炮兵猝不及防,被炸尸横遍野,第三十六军装备虽好,但未经大战考验,官兵闻战,心惊胆颤,军长黄涛,惊惶失措,暗中逃跑,军中无首,未战自乱。因此,一触即溃,霎时兵败如山倒,大部官兵和美炮兵为日寇俘虏,日寇占领岳麓山后,控制了外围制高点,便立即全面调集大军,以坦克掩护,三面夹攻,并以大量空军轰炸扫射,弹如雨落。张德能得知屏障尽失,孤军无援,分电向赵子立、蒋介石告急求援。并亲自上前线指挥作战,全体将士浴血奋战,一次又一次击退敌人冲锋。激战达七天七夜,伤亡惨重。张德能意识到:如继续死战,必将全军覆没,长沙也无法守住,于是下令撤退。

六月十五日长沙被围。十七日,第一○二师奉命主力渡过湘江,在荣鸿市、白泥塘一线布防,并向望城坡攻击我军的日军展开攻击。陈伟光派第三○四团固守小吴门、经武门核心阵地,主力强渡湘江。由于准备不足,加之日军火力阻拦,该师直至天明尚有小部分没有渡江。六月十八日长沙陷落,第一○二师先后撤至岳麓山、湘乡、邵阳。

之后,张德能因“失守长沙,有失戎机”被枪决,所辖的三个师长亦被撤职查办。陈伟光送到军事法庭审判时,法官查明:该师战败实系军长张德能指挥不当,于是宣判陈伟光无罪释放,官复原职。此时陈伟光对派系争斗、相互倾轧已经厌倦,亦明白薛岳不会因此而放慢吞并第一○二师的步伐,痛感自己无力保住该师,更不愿意看到第一○二师葬身在自己手中。经过痛苦的思索,他决定辞去军职,终老园田……

陈伟光辞职后,师长一职由熊钦垣(贵州江口县籍)充任。一九四五年一月,薛岳派其亲信梁勃接任第一○二师,由熊钦垣任参谋长,以长沙警察局长陈阵任副师长,并撤销第三○四团,这样一来,第一○二师成为粤军一个两团制师。第一○二师整编后开赴酃县整训,从此脱离了抗日前线……

The Beginning and Ending of Anti-Japanese War for the 102 Army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Army

Pang sichun

Abstract:The whole of 102 Army fought against the enemy with the firm belief that they should be the winners with their brave conduct in Shuzhou River, Tangshan, Xing Qiang River. With their blood and bodies, they built the soul of Guizhou Army. This army belongs to the twenty-fifth Army and Second Troop whose leader is Wang Jialie. The commander is Bai Huizhang, who is from Zhunyi , he graduated from the second class in Cavalry in Guizhou Jiangwu Tang. The paper introduced systematically the beginning and ending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of the Army.

Key words: Guomingdang Revolutionary Army; the 102th army;Bai huizhang;Anti-Japanese war

责任编辑:林建曾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民革命军第一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我喜欢“第一”这个词
贺龙用过的怀表
律师王工创造的“第一”
忆·抗战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第一”投行追赶上市末班车
论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对北洋军阀残余的收编
旧军队的改造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