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15-10-15 22:37:53何克奎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调查高职院校分析

【摘 要】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调查分析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现状,提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调查 分析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175-02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如何将很大程度影响着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就业的实质是择业者与社会职业岗位的结合,好的就业意味着择业者选择了适合的职业。就业的关键在于择业者恰当的职业选择,要做出恰当的职业选择,需要大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而这种意识与能力的获得,是以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为基础的。本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调查分析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现状,提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建议和对策。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参与本次调查的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300名学生,最终收回有效问卷296份。统计如下:

性别比例:在参与调查的300名学生中,男生有144人,占总数的48%,女生有156人,占总数的52% ,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了比较均衡的男女性别比例。

年级比例:在调查的学生中,大三学生57人,占19%、大二学生87人,占29 %、大一学生156人,占52%。

根据调查目的,设计了《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96份,样本分布相对合理,基本能达到统计分析要求。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尽管学院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也存在着课程自身建设、师资力量、课程管理等问题,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观念和完善的管理机制。

(一)课程自身建设存在不足。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效益的发挥,涉及管理、师资等多个方面,但根本在于課程自身建设。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自身建设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理念不够清晰。问卷中设置的“上课时老师讲授重点”这一问题,选择职业生涯规划选项的仅占调查总数的34.6%。当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内容缺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引导,更偏重于为就业服务,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二是课程内容单一。调查发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课程内容比较陈旧,不能及时传递给学生本学科领域内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学科整体的发展趋势,不能根据学生的专业特征进行规划指导,课程实施缺乏长期有效的反馈机制。三是授课模式单一。关于该课程的授课方式,在整理调查数据之后发现:70%以上的授课老师都采用纯理论课的授课方式,对于这种授课方式,大部分学生都不太满意。对于“您更希望该课程选择哪种授课方式”的调查中,仅有 4%的学生选择了理论课为主的授课方式,53%的学生选择了理论课加专题讲座的方式。四是教学安排不合理。在当前就业率为主要追求目标的前提下,很多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仅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一学期,而且内容偏重于就业指导。这样的课程安排直接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效果,而且只开设一学期的课程也不符合国家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职业规划指导的要求。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60%以上的学生对学校仅仅开设一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指导课感到不满意。

(二)师资队伍缺乏。师资队伍的问题,直接影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顺利实施,教师团队是否专业决定着课程的质量和实施效果。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师资队伍同大多数高职院校一样,没有实现职业化和专业化。在“您希望该课程的授课老师有什么样的教学基础”一题中,有24%的学生选择具有本专业学科背景,了解本专业就业情况和就业需求的老师,60%的学生选择具有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老师,其余的则选择贴近学生的一线老师和辅导员。由此说明,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对学生的发展有深远影响的课程,老师的教学水平相当重要,应该具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和研究水平,逐步走向职业化、专业化。

(三)管理不到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实现其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和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教学是一个周期长、涉及面广的过程,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基础、教学的环境和设施,还与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门息息相关。所以,要想对课程进行全面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该课程相关部门和领导重视度不够,在课程的管理和考核这一环节过于形式主义,没有发挥真正的管理作用。有些系部并未按规定开设课程,或者没有完成规定课时,课程实施中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在课程评价方面,学校虽然制作了问卷来调查课程的教学质量等,但都是比较简单的几道题,不能完全反映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没有完善的管理和评价体制,影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质量。

(四)学生自身认识不足。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生基本上都参与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但在对课程的理解和接受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主动学习意愿不强。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于专业学习认识不足,往往是应付了事,并且对个人的职业取向认识模糊,不了解自己专业将来要从事的工作,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对于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有意识的积累专业知识的学生更是少数。二是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很多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较为肤浅,而如何把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和理解同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并不是十分清楚,至于能结合个人的人生定位主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所占的比率很少。

三、建议

由上可见,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亟须优化改进。课程的优化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提升课程地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一般课程不同,不能因为课程学科属性的不明确而使课程边缘化,要促进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课程建设。要想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促进就业的目的,学校就必须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把其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进行全程化的指导。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所处阶段,合理安排学时并且严格执行。在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把课程纳入到正常的课程表内而不仅仅是用周末或者晚上的时间进行授课。学校在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同等地位的同时,还要对该课程的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进行建设和完善,必须由学校的教务管理部门制定教学秩序,同时管理部门要对教学质量和秩序定期进行检查,用合理的方式进行考核,保证教学质量。

(二)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完善的课程体系是保证课程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全程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做好整体的教学规划,进行层次教学,在大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的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安排。大一主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评估,做好规划准备;大二对职业进行探索,确定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大三确定自己的职业选择并制定职业规划并实施。在我们的调查中,很多学生对课程的开设方式提出了自己的意见,60%的学生都希望课程设置能更加合理化,使他们能在整个大学期间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贯穿到大学三年的学习中,实现全程化、全员化的教学,在教学实施之前,完善课程体系,明确教学内容和任务,制订全面的教学计划。在课程的设置中,用具有连续性和针对性的稳定课程代替当前分散的、临时的课程,用固定性的指导课程代替讲座式的指导。

(三)改进教学方法。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单一的理论课讲授,缺乏实践活动,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课程效果。单一的理论教学只是纸上谈兵,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教学应该根据课程的性质,采用多种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相结合的方式,在课程上组织课堂专题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招聘等,在课下进行访谈、企业参观、名人讲座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在教学上构建开放式教学体系,以学生职业发展为主线、社会需求为导向、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完善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的理论教学,探索以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和职业体验为主要内容,包括个性职业素质测评、一对一职业指导咨询、发布就业信息的实践教学。

(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当前担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的人员大多是各院系的党委副书记和辅导员,虽然他们与学生接触频繁,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现状,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指导,但是他们不是专职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专业知识的把握还有所欠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师资队伍主要应该有三个方面的人员构成:一是专职教师,他们主要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领域和理论进行研究,进行日常教学,同时结合实践编写教材。专职教师的基本理论、就业政策和各种法律法规知识都比较扎实,同时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他们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最佳的教学人选。二是各院系辅导员、学生处的工作人员,他们通常作为兼职老师承担教学工作,作为经常接触学生的师资队伍,他们最了解学生的情况、本系各专业的发展方向、就业前景和当前的就业情况,可以从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规划指导。三是学校和各院系聘请的专家、成功人士以及成功就业创业的师兄师姐,他们可以通过不定期的讲座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的辅导。这些知名人士从自身的实践出发,利用自身就业的经验,同时也从企业和社会需求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最直接、最真实、最符合社会实际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这样可以使学生能真实地接触社会,亲身实践了解企业。

【参考文献】

[1]袁瑞宁,刘莹.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分析——以H大学为例[J].大众文艺,2010(6)

[2]刘连红.体育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成都体育学院为例[J].运动,2012(9)

【作者簡介】何克奎(1981- ),男,广西南宁人,硕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讲师。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调查高职院校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24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小额贷款公司的简易尽职调查方案研究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研究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7:12:2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