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三五”发展思路及建议

2015-10-15 10:15:26孙安琪唐文红雷兴家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5年11期
关键词:化学工业精细化工十三五

薄 瀛,孙安琪,唐文红,雷兴家

(1.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湖北 武汉430073;2.武汉工程大学,湖北 武汉430074)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及日常生活。湖北省依靠良好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石油和化学工业实现快速发展,已基本形成石油化工、磷化工、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十二五”以来,湖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占工业比重达14.2%,在九大“千亿”支柱产业中位列第二位,已成为全省主导优势产业之一,在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 产业现状

2014年,湖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 762.5亿元,全行业工业生产增加值增长12.8%,完成税收252.7亿元,出口交货值约27亿美元,总量规模居全国第六,首次超过河南位列中部六省第一位。化肥、尿素、硫酸、农药、纯碱、聚丙烯、聚氯乙烯树脂、烧碱、磷酸盐、季戊四醇、活性染料及有机硅烷偶联剂等产品在全国占有一定优势地位[1]。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高端产品比例达31%[2]。武汉、宜昌、荆门、荆州、孝感等地化工园区集中了全省70%左右的化工企业[3],园区产值约占全省石化产值的55%左右。湖北省2005~2014年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概况见表1 。

以武汉石化、荆门石化、金澳科技、中韩石化为龙头的石油化工行业,炼油能力1 600万t·a-1,居中部第一。80万t·a-1乙烯项目填补中部地区空白,形成大型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以宜化、兴发、新洋丰、祥云、东圣为核心的磷化工行业,磷肥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3.7%,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大型湿法磷酸精制、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被广泛应用;以中石化湖北化肥分公司、三宁化工、金华润为主导的新型煤化工行业,实现中部地区煤制乙二醇、己内酰胺装置零的突破;以沙隆达、湖北双环、江汉油田盐化工总厂为主力的盐化工行业,耗氯农药、联碱、钠法漂粉精等工艺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兴发、沙隆达、楚源、江汉精细化工等企业大力发展高端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产品,已成为湖北省实现石化产业升级的桥头堡和蓄水池。

表1 湖北省2005~2014年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概况Tab.1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leum and chemical industry in Hubei province from 2005to 2014

2 存在的问题

湖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实现跨跃式发展的同时面临严峻的挑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石油和化学工业总量较小,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仅为山东省的17%,江苏省的25%;大部分企业规模不大,全省骨干企业中过百亿的仅6家,规上企业数仅占全国的4%;(2)行业整体运行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滑。2014年,全省行业利润增幅同比下降32.4个百分点,石化企业亏损12.17亿元,销售利润率仅为3.4%,较全国低2.2个百分点。规上企业平均利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仅为山东省的50%;(3)产能过剩矛盾严重。化肥、农药等传统优势产品市场已趋于饱和,竞争异常激烈。合成氨、磷肥、烧碱产能利用率低于80%,电石、甲醇、聚氯乙烯产能利用率低于60%,化肥企业开工率不足50%;(4)缺少与石油化工发展密切相关的煤、油资源,配套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需外购[4],石油化工、煤化工发展受到制约。(5)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高端精细化工产品不多,产品附加值不高,精细化率较全国平均水平低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6)化工园区建设规划和管理水平较低,分布较散,产业集中度不高,一大批企业游离在化工园区外,上下游尚未有效协同,物料匹配程度较低;(7)企业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主导产品高耗能高污染居多,工艺技术装备落后,污染治理设施不足,循环经济发展不力,2015年新《环境法》实施后,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

3 发展思路

“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应以国家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为契机,贯彻落实湖北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发展目标,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趋势,坚持炼化一体化、产业园区化、生产清洁化、物料循环化、产品高端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夯实湖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全国的地位。

3.1 巩固优势,做强特色,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发展

3.1.1 做优做强石油化工和磷化工两大优势支柱行业

石油化工行业以武汉石化、荆门石化、中韩石化及金澳科技为重点,坚持炼化一体化,炼油与石化发展并举的格局,稳步扩大炼油规模,提升油品质量,汽柴油产品全面执行国Ⅴ标准,满足中、西部地区成品油需求及乙烯原料供应,大力发展环氧乙烷、C4、C5、C9深加工等下游产业。争取扩大武汉80万t·a-1乙烯生产规模,重点生产HDPE、LLDPE、PVC、PP等系列塑料原料[5],打造中部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磷化工行业坚持“湿、热并举”发展原则,构建“金字塔”型产品体系,在稳定磷肥产品规模、保持磷肥产量全国第一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精细磷化工,巩固磷酸盐产品的优势地位。湿法磷酸强化梯级利用,主要发展新型水溶性肥料、专用肥、特种肥、高档聚磷酸铵(APP)阻燃剂、食品级、饲料级磷酸盐、聚氟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新能源材料等产品,积极开发磷石膏综合利用新技术;热法工艺方面主要发展高纯黄磷、有机磷酸酯类绿色农药、多功能水处理剂、阻燃剂、抗氧剂、新型催化剂、高端电子级磷酸及磷酸盐、含磷药物中间体、含磷生物医用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注重环境保护,开发黄磷尾气、炉渣综合利用新技术。加强与相关产业结合,多产业联合发展,形成磷、氟、硅循环经济产业链[6]。

3.1.2 以物料平衡、产业配套、资源循环为前提,大力发展煤-盐循环产业

稳定氮肥生产能力,开发以合成氨、甲醇和尿素为原料的化工产品,如三聚氰胺、密胺树脂等;积极发展新型煤化工产品,以潜江晋煤集团金华润公司尿素深加工及资源循环利用项目为重点打造全省煤-盐化工循环试点。以中石化湖北化肥分公司煤制乙二醇项目、三宁化工甲醇制芳烃等项目为重点,延伸聚醚多元醇、异氰酸酯(TDA、MDA)产业链,继而生产聚氨酯纤维及聚氨酯材料,有序推进湖北省传统煤化工向新型煤化工转型,努力实现传统煤化工行业与盐化工基础产业氯碱化工的协调发展。扩大氯碱化工规模,大力发展与石油化工、煤化工相配套的含氯产品,以烧碱、纯碱为原料,实现多产业联合发展。

3.1.3 加快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等高附加值行业

新材料行业向功能化、高端化、特种用途方向发展,大力发展氟硅材料、高性能光纤填充料、工程塑料、特种合成橡胶、聚氨酯及中间体、高性能纤维、生物新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等国内急缺的高端产品。重点发展专用聚氯乙烯树脂、特种聚丙烯系列产品、聚乙烯改性等;含氯、氟、硅、磷特种型材和橡胶材料;聚碳酸酯、聚碳酸二苯酯新型材料;电子柔性显示材料及尼龙6、聚氨酯工程材料及纺织纤维材料等[7]。精细化工行业进一步保持农药、涂料、染料及中间体、有机硅烷偶联剂等产品的优势地位。积极发展新兴精细化工产品,大力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活性染料及中间体、食品添加剂、无机精细磷酸盐、电子级磷酸、气体净化催化剂、汽车涂料、有机硅烷偶联剂等产品。利用煤、磷、盐、硅等相结合发展含氟、含硅表面活性剂、纺织整理剂、含氟、含硅涂料、锂氟电池材料、新型煤化工催化剂、有机磷酸酯阻燃剂、多功能水处理剂等。

3.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集约集聚发展

着力打造长江产业集聚带,协调发展汉江产业集聚带。长江产业集聚带重点发展炼化及下游深加工、磷化工、煤化工和精细化工等产业,重点建设武汉化工新区、荆州精细化工产业园、宜昌化学工业园、枝江煤磷盐化工产业园、宜都煤磷化工产业园、黄冈化工产业园和黄石医药化工产业园。汉江产业集聚带在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和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协调发展炼化及下游深加工、煤-盐循环化工、绿色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重点建设襄阳余家湖保康工业园、老河口精细化工工业园、钟祥胡集、双河工业园、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云梦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应城化工园、潜江循环经济产业园。“十三五”期间,全省新建化工项目必须进园发展,同时大力支持各地推进非园区的现有化工项目搬迁入园。

4 发展建议

4.1 完善政策措施,做好协调服务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宏观引导,加快出台“十三五”行业发展规划,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及各项法律法规,严格行业准入条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银企合作,加大银行信贷,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机构在行业内组织与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为政府和市场主体提供市场信息和协调服务,促成行业内公平公正。

4.2 推进兼并重组,打造产业集群

石化企业通过股权转让、资产重组等多种形式形成若干个“强强联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具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支持东圣化工、新洋丰、金澳科技、楚源化工加快打造“百亿”企业。鼓励中小企业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加快形成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产业链配套齐全的产业体系,形成兼顾规模经济和竞争效率的市场格局。坚持一体化、园区化、集约化发展模式,围绕长江和汉江经济带建设产业集群,突出打造石油化工、磷化工、精细化工、盐化工等特色产业链。鼓励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市建设一批管理规范、环境友好、产业关联度高、专业配套齐全的石油和化工产业园,实行差异化发展,推动石油和化学工业新一轮转型升级[8]。

4.3 加快科技创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引进技术的消化与再创新,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工程技术中心,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校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特别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实现技术突破,努力提升湖北省石化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推进湖北省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快落实“两化融合”、“互联网+”等政策方针,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生产与管理,创造新的发展业态。科学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奖励激励机制,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为湖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4.4 推行清洁生产,落实节能减排目标

大力开发和推广清洁生产工艺,淘汰污染严重和危害环境的生产工艺,开发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工艺和设备,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实现源头治理。严格开展节能评估审查,推行能源合同管理,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加大项目建设环境监管力度,推行健康、安全与环境(HSE)一体化管理,使政府部门监督与市场主体管理双管齐下,统筹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加强废物回收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探索产业循环发展模式。

5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湖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应坚持提质增效,加快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两化”融合和淘汰落后产能,不断开发新兴高端产品,进一步承接产业转移,到“十三五”末,全省石化产业规模稳步提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更加优化,优势行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新兴高端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产业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全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贡献率大幅提高,发展后劲和抗风险应对能力显著增强,力争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1]林云华.湖北省化学工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与发展对策 [J].工业技术经济,2009,28(9):19-22.

[2]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4年全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情况[EB/OL].经济工作简报,2015,29.http://www.hbeitc.gov.cn/xwdt/jjgzjb/chc/62291.

[3]邓忠明.2013年湖北省石化行业经济运行特点分析 [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4,(5):48-49.

[4]柳华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湖北石化业发展 [J].化工管理,2003,(8):26-27.

[5]郭嘉,池汝安,胡海平,等.“武汉化工区”发展模式及乙烯下游产品开发之思考 [J].化学工业,2009,27(9):42-44.

[6]方为茂,郭孝东,杨海兰,等.对当前磷化工产业发展的建议 [J].化工进展,2009,28(1):82-85.

[7]张方.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3,(11):44-48.

[8]苗圩.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J].中国经贸导刊,2011,(14):5-8.

猜你喜欢
化学工业精细化工十三五
大连天宝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橡胶科技(2024年2期)2024-02-25 19:38:06
大连天宝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橡胶科技(2023年8期)2023-08-30 06:38:54
北京华立精细化工公司
大连天宝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橡胶科技(2022年12期)2023-01-03 02:36:40
泉州永春骏能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造纸(2022年8期)2022-11-24 09:43:40
精细化工车间“三字诀” 让精益安全理念落地生根
中国盐业(2019年3期)2019-04-25 13:10:24
精细化工废水污染特性分析及控制策略
化工管理(2017年23期)2017-03-04 07:59:02
化学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