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 韩雪军
口述者:苏友林,男,1958年出生,俄罗斯族,内蒙古额尔古纳人。1980年,入职得耳布尔中学,成为民办教师;1987—1989年,廊坊师专(今廊坊师范学院)委培进修;1989年,回到得耳布尔中学,先后被评为中级教师、高级教师;2006年,转正为公办教师;2011年,响应地方政府“3050”政策,离岗。
访谈记事
2015年2月,呼伦贝尔进入一年最冷的季节。受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族教育与多元文化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委托,我们奔赴内蒙古根河市得耳布尔镇寻访俄罗斯族乡村教师。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风趣幽默的俄罗斯族英语教师—苏友林。通过为期三天的访谈,我们清晰地勾画出一位俄罗斯族教师的执教生涯。
此文整理完成之后,经过了口述者本人的修改和审定。
一、求学时代
1. 学前阶段:出生于多民族原生家庭
我1958年出生于额尔古纳市三河镇的自兴屯,在家排行老大,还有一个弟弟、俩妹妹。父亲是巴盟人①,参加过抗美援朝,系三等残疾军人,在专门给军人授课的内蒙戎校上过学。后来,父亲转业到三河镇当警察,后又调到自兴屯当工人。大概1岁的时候我们从三河镇搬出,在老家待了2年后,因祖母在老家住不惯,又搬回自兴屯,父亲成为工人,母亲开始是挤奶工,后来退职,做起家庭妇女。生产队成立后,母亲当上队长兼任妇女主任。母亲的母语是俄语,小时候在家她也教我们说俄语,唱俄语歌等。母亲的领导能力很强,能干、敏锐,在我印象里,她一直在二道河子担任生产队队长,直到59岁去世。
母亲是俄罗斯族,姥姥那边是俄罗斯人,我是第3代。我姥姥有文化,母亲虽然没上过学,但在姥姥的影响下,认识许多字。
2. 小学阶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搬回自兴屯之后我们就定居在这里。小学也是在这里读的。当时的小学很简陋,一个屋里有两个年级,炉子这边一个班,那边一个班,各六七个人。因为当时人少,全屯总共才六七十户。那时的家长很愿意让孩子接受教育。但是,教师比较缺,因为条件艰苦,来的教师待上半年一年就走了。当时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不是很高,很多是非专业出身。加上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更加没有心思学习,小学那几年也就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中度过了。
3. 初中阶段:邂逅英语
上初中时,有了外语课。教师很有责任心,可是学生太淘气,经常捣乱,没人好好上课,教师也没法上课。教师是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学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毕业的都有,他们跟当地老百姓一样,没架子,很和气。英语书很薄,课本是教师预订,如果他不高兴,可能就不订,因此课本来得不及时,有时过了半个学期才到。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英语,虽然条件艰苦,但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75年初中毕业后我考上高中,只读一个学期,就退学了。因为那时我觉得上学没用,还不如早点工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开始做知青,去了知青点修路,2个多月后,去了11队拉原木,然后跟着师傅采伐,1977年又到根河伐木。
二、初为人师
1. 苦学英语求发展
1977年,我在康巴岭工作,但很累,当时正是热血青年,想做出点什么来,于是最后决定做一名英语教师。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当教师?因为我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对我影响比较深的是小学老师赵书薰,他给我讲了很多道理,不断激励着我。为了实现当教师这一志向,我开始努力学习英语。我认识一位留学生,我们经常在一起学习,当时还通过广播学习英语发音,慢慢地积累知识。后来我所在的队开始盖房子,大家知道我在学习,很多活都不让我干,让我学习。有时候没有书,我就抄书,抄得很认真,也记不少笔记,只可惜搬家的时候丢了。总之,从一个一个字母开始认起,学习英语吃了不少苦,后来看了一些入门的书籍,发现英语学习的若干技巧,就不再死记硬背了。
2. 机缘巧合做教师
1980年,学校招民办教师②,我报了名。报名成功后,还有试讲。我试讲时,有几个领导和教师听,他们看过我的教案,商量一下,就让我入职了。当时我在一所叫得耳布尔中学的初中教学,也是这个学校的第一位教师,而这里的英语课程也是“文化大革命”后首次开设。当时有个以前上学的班长,他父母都是教师,知道怎么写教案,所以他给我讲了很多教学知识,比如怎么导入课,怎么讲新内容等。当时学校还有沈泽先老师等老教师,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对讲课、写教案、布置作业等都有了新的认识,也学到了他们的敬业精神。
3. 开启学习新时代
1987年,林业局以委培③的形式选派教师去外地学习,因此我有机会到廊坊师范专科学校,即如今的廊坊师范学院学习两年,但到1998年才拿到结业证书。在那里学习的两年,我的综合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学到的知识很全面,不仅有英语,还学习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课程。由于与林业局签订合同,所以学满后我要回到当地任教10年。那时的学习是带薪形式的,民办教师的工资是每月47块。
三、职业中后期
1. 教研组长的日子:问心无愧
学习回来后我在德尔博尔中学教英语,同时也任教研组长。我教的学生英语成绩不错,14校联赛中英语成绩突出,最好的一次是前10名中有3名都是我的学生,其中一个还是第1名。中学讲课都要从零开始,即从字母开始。因为缺教师,我曾经一周教过24节课,此外,还要批改作业、备课,挺辛苦的,当时工资不多,也没有什么补助。
从1990年开始,除去中间合校时期,我都担任教研组长,主要负责教研和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评课、说课等,但这些活动不是特别频繁。有些教师参加调研的意愿也不高,我对他们采取的策略是假装不理会,只管把活动安排好,等他感到不好意思,自然会慢慢加入。有的教师是我原来的学生,成为同事后,在观摩课、公开课上,好的地方我会表扬,不好的也会说出来,能不能接受则是他们个人的事。
教研组长,相当于学校股级干部,不拿工资,也没有多少操心事,其实就是给普通教师一些额外的任务。学校让我做教研组长的原因可能是我年纪大,业务也不错,组织能力强。2007年学校开始调整,按照年级分组,比以前更精细,所以离岗前我不是教研组长,而是担任初二年级的年级主任。
2. 教学方式的嬗变:从原始走向现代
20世纪80年代初,教师们备课基本是按照大纲,以教材为蓝本,有时候会利用教具辅助教学,随课堂不断变化。现在对教师的要求变高,遵循大纲的同时,要拓展延伸,将自己的体会融入其中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难点则要用一些巧妙的方法来“化解”。比如,教授“被动语态多种结构”时,可以用数学的方法列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
我最初教初中,中间教了3年高中。高中取消后,就一直教初中。刚开始教英语时,没有听力,后来才有。最初的听力练习是依托磁带进行的,但是磁带会卡,发音也不是很准。当时上课的条件很简陋,比如,黑板基本上是铁皮刷上墨汁,写字的时候会发出“咚咚……”的声音;粉笔质量也不是很好,很多粉笔掺着沙子,写字的时候,要么写不出字,要么划得黑板“吱吱”响。经济条件好转后,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1983年建了大楼,但是平房还是要烧炉子。当时的教材也有不同的版本。期中考试题目,一般由教师自己出。刚开始是自己在蜡纸上刻题,1986年后有了打字机,可以直接在蜡纸上打字,比较先进。后来逐渐有了复印机和报纸。
3. 学生管理:怀念师生情
当教师的这些年,管理学生积累一些经验。刚开始管理学生时,也使用过“体罚”。但这种方式更多的是一种“激励”,想让学生明白,在这么好的条件下,不学习,对不起任何人。那时的家长也不会因为这些来找教师。细细想来,“严厉”之下真的教出一批好学生。后来,随着对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不断学习,了解了教育的规律,对待学生更加具有策略了。
1983年时,不允许学生谈恋爱。那时候见过学生之间互相写情书,但是被教师抓到,狠批一顿,讲了一顿大道理,后来就不允许互相来往了。我当班主任的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女孩告诉我,我就把他们的座位调开,并没有告诉家长。现在的情况则不同,学生观念很超前,谈恋爱的人也多。
整个教师生涯中,我比较重视学生的英文书写。我上学的时候,英文书写很好,在黑板上写板书,公正、漂亮。所以,我让学生跟着我学,练一手漂亮的字体。很多学生到高中,因为字写得好屡次受到表扬。我也很自豪。
工作多年,培养出很多好学生,平时他们虽忙,有时候也会来看我。有一次感恩节,几个学生邀请我吃饭,虽然不知道何为感恩节,但我的内心还是很感动。有一批让我特别骄傲的学生,他们有的读博士后,有的在外国,有的在大城市,每次想起他们,我都感觉很自豪。
4. 经济待遇:人生价值不是金钱衡量的
我起初的工资是每月47元,转正之前是900元,涨幅很慢。离岗之后,一个月有5 000多元,生活水平比以前好了。成为教师之后,虽然挣的钱不多,但是社会地位提高。人们很尊敬教师,觉得教师是有文化之人。作为教师,我也觉得很自豪,很庆幸自己坚持选择的这一职业。因为,教师的价值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而是个人生命价值的实现。
5. 婚姻家庭:比翼双飞
我是1992年结婚的,那时一直忙于工作,耽误了个人问题,所以直到30多岁才成家。我爱人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是一名医生。她对我帮助很大,我很感激她。结婚之后,由于忙于学校事务,我无法及时陪伴孩子,她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陪伴孩子成长方面付出很多,我很感动。
四、离岗生活
1. 二十六载的心酸与自豪
我刚入职时,没有职称,后来才有。因为职称开始评定的那一年,我正好出去学习。1989年,我直接评上中学二级教师职称。后来,又评上中学高级教师,1986年还评选为优秀教师。职称的评定主要看的是教学成绩,可以促进教师自身成长,是一种激励政策。但有时也是一种“约束”,可能会限制一些人的发展。
从1980年成为民办教师到2006年转为正式教师,一路走来,有心酸、有成长、有感动。26年的民办教师经历,虽然工资不高,但是自己在不断努力、坚持,也得到很多。看着学生健康成长,我觉得自己的辛苦没白费,很值得。
教师是一个光荣的职业,但要干好教师这一行是很不容易的。我不敢说自己干好了,但每次有什么不如意,看到自己可爱的学生,我就会觉得自己年轻了,没有烦恼了,心情舒畅了。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因为我还没干够。
2. 离岗后的四年
学生减少,教师过剩,所以政府出台“3050政策”,即工作满30年或年龄50岁以上就可以离开工作岗位,但是工资照开。我是在2011年相应政府号召离岗的。离岗后可以把更多机会给年轻人,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现在我也开始学着使用网络工具,比如QQ等。我会制作简单的课件,下载到电脑的英文资料也知道怎么使用,下一步要学会使用微信,让自己更好地融入新技术当中。有的老教师会排斥新兴技术,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应该积极地融入其中,不断学习。
离岗后,工作清闲,我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现在我会四处逛逛,放松自己的心情。如果还有什么教学机会,我还是会积极参与的,争取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作者单位:1.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2.呼伦贝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任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