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一件至浅至深的事

2015-10-14 14:12俞正强
中国教师 2015年13期
关键词:背篓教书小学教师

俞正强,浙江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兼职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校长。

曾经设计过这样一个问题与朋友讨论:

假设一位高中生高中毕业,大学没考上,在家闲居而不得工作,郁闷间时来运转,有三个工作机会放在面前,如果愿意,下午就上班。这三个工作机会如下:

工作一:小学教师,月薪3 000元

工作二:社区医生,月薪4 000元

工作三:会计事务所会计,月薪5 000元

问:这位高中生通常会选择哪个工作机会?

答案通常是选择工作一:小学教师。理由呢?因为小学的东西他都懂。若不是下午就上班,可培训一年,则少有人会选小学教师。

我们再把这个问题的主角由高中生改为初中生,他会选择哪个工作机会?

答案还是一样的。

再极端地推测,到街头任意问一路人,大约多数路人会承认管小孩不内行,至于教小学那点东西,大约都是会教的。

接下来,我们以识字教学“保”为例,来讨论教书这回事。

一、版本A:通用版

所谓通用版,应该是谁都会这样来教学生学会“保”的。

环节一:跟老师读:bǎo,每位小朋友读三遍。(音)

环节二:跟老师写:,左边一个单人旁,右边一个呆,合起来是“保”。(形)

环节三:我们来组词:保卫、保护、保险。(义)

在这个版本中,老师将这个字的音、形、义都简单明了地教给了学生,通过不断重复,学生就会记住这个字的读音、字形和意思。如果来考学生对这个字的掌握,学生也是能考100分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位只读过小学的成人也能这样来教孩子,可谓至浅而已。

二、版本B:专业版

环节一:读图

师: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一幅画,你能说说画里画了什么?(观察)

生:有宝宝

有妈妈

有背篓

师:画中有宝宝、有妈妈,那么他们在干什么呢?(想象)

生:妈妈把宝宝放在背篓里,背在背上,用手背过去托着,回外婆家、上医院……

师:为什么妈妈有背篓了,还用手托着?(讨论)

生:为了不让宝宝滑下来;

为了让宝宝更安全;

为了更好地保护宝宝;

师:哦,原来这幅画讲了一件妈妈保护宝宝的事情。(小结)

环节二:识字

师:后来啊,宝宝长大了。 →

圆圆的脸变得方方正正,手脚很有力。

师:宝宝长大了,妈妈的手再也托不住了。于是,就把手放下来,静静地站在宝宝的边上陪着,成了“单人旁”。 → 亻

师:更神奇的是,背篓本来是塌塌软软的,随着宝宝长大长高,也跟着长起来了。 → ノ乀

师:这幅画后来就成了一个字,这个字就是妈妈保护宝宝的“保”字,今天我们来学

会它。

环节三:读字(略)

环节四:写字(略)

在这个版本中,老师没有开门见山地教“字”,而是跟小朋友讨论一幅画。在一幅画的讨论中,回忆人生经历中那段人人都有的母亲背着的经历,重温母亲头发中那些隐隐约约的香味,音形义也得到落实。

三、比较:两个版本的区别

首先,从教学目标上来看,两个版本都完成了教学任务,即识字中的音、形、义。如果两个不同版本教育下的两个学生接受同一张试卷的测试,做同一些题目,应该都能完成相应的要求,获得满分。

按照韩愈对教师的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相同的是两个版本都完成了“业”的传授。因此,两个版本不同的是传了“道”否?解了“惑”没?

从“道”而言,版本A在解决了音、形、义之外,没有费任何气力。版本B则有了关于伦理之道与汉字之道的体验。

从“惑”而言,版本A将字分为两部分:“人”和“呆”,学生自然会产生联想:是呆人需要保护还是呆人来保护我们?显然两种联想都与事实不符,而这种不符就会产生困惑。但问题是,这些困惑学生是不会表达出来的,这种不表达的“惑”最终会积淀在他们的心灵

深处。

在版本B中,字被分为三个部分:妈妈、宝宝、背篓,成了一个保护的整体,“惑”便自然没有了。

其次,从教学时间上来看,显然版本A是个“快”版本,版本B是个“慢”版本。这里,自然会讨论一个问题:是“快”版本的效率高还是“慢”版本的效率高。这个问题是很有意义的,从应试的角度上,当然是A版本比较好。因为费时不多,便可以多做练习。版本B因为“费时”多,练习就会相对少。所以,我们不妨将版本A称为“应试”版。如果这样来比较,那么,版本B是否会是“素质版”呢?

再次,从学生的学习而言,版本A是通过组词来明白字义的,它的义与形是无关的。版本B是通过形来获得义,又通过“义”的获得进一步支持了形的认识,义与形是不可分的。所以,版本A获得的这个字的音、形、义是各自独立的,是处于碎片状态的,这种碎片状态的知识,学生要把它们粘在一起,就需要用时间来重复。而版本B的音、形、义是相连不分的,是整体的,是块状的,学生可以节约下一些重复的时间。

最终是“快”而不快,“慢”而不慢的。

四、结语

本文提供了两个版本极其简单的比较。我们还可以有版本C、版本D,教学是没有定法的。我们不敢说哪个版本最好,更不知道最好的版本在哪里。我们只想说,教书这件事是很简单的,简单到可以如版本A,跟着我就可;也可以不简单,就像版本B;还可以更有趣,如版本C、版本D。

不同的版本带来的是不同的学生的发展。

所以,当我们喋喋不休或口若悬河地谈论教育的时候,不要以为自己很懂教育,因为我们很可能在版本A上。

当我们经历了版本B之后,才会发现,学生的学习其实是不需要我们那样“教”的。知识是自然而然地从他们的体验中生长出来的,我们只是帮助他们完成这个生长

而已。

而对他们的生长,我们会在生命的神奇面前静默。我们会说:关于教育,其实我不懂。

因为教育,真的太深了。

所以,回到本文第一个设计去,当人们体验到教书的“深意”后,是否会对教育多一些敬畏,从而在职业选择上,不再轻飘飘地认为小学教师这活儿谁都会干。

果真如此,真是一件好事了。

(责任编辑:赵彩侠)

猜你喜欢
背篓教书小学教师
重庆科学城南开景阳小学教师作品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教师作品
读书、教书、写书:我的专业发展三部曲
我的教书生涯
刘辉
黄牛背篓
白嘴角马的背篓
不是放马的
秀才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