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锐
摘 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列主义指导下经过长期战争年代的洗礼和理论实践的艰苦探索逐步建立起来的,并经过了几代共产党人坚持不懈地继承和创新。回顾和研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建历史,对于进一步认识和坚持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根本政治制度
中图分类号:D0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1-0007-0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应用多年,为推动中国在世界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这种制度是我国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探索的最终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国情融合的必然结果。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我国当代社会的民主建设,有利于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过程
1.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是我国实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然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古老文明的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1911年10月发动“辛亥革命”,终于结束了中国长达几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夺取了全国政权,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崭新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与我国的国体相适应,直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保证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2.瑞金时期苏维埃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萌芽。在1931年,中共中央建立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同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会上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文件。这标志着新的红色国家政权在世界的东方诞生了。193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对外庄严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并确定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高政权机关。1937年,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向外界宣布其正式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这是我国建立起来的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也是我国现行的人民代表大会的前身,为人民民主政权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3.延安时期的“三三制”参议会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了民主样板。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建立了“三三制”民主政权,这种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制度,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力量,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三制”这种民主制度是顺应当时抗日需要的,使党外人士参与政权有制度可依。“三三制”政权的成功实践,不仅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进行了初步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经验。可见,延安时期的选举堪称中国历史上民主选举的典范。
4.西柏坡时期与中国成立后全国的普选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做出了全国性预演与准备。1947年11月,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在各解放区相继建立起来。1948年8月,陕甘宁边区和晋察冀边区两个根据地合并,用推选办法选举出541名代表,在隆隆的炮声中选举产生了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这个临时政权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前身。1949年9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一次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53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普选活动,并自下而上逐级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随后,首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表决通过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宪法加强和完善国家权力机关建设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新阶段。1954年我国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相关的民主建设制度一度荒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被迫中止。文化大革命之后,全国各地逐步恢复民主代表制度。1982年我国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现行宪法,为加强我国权力机关的各项建设工作提供了根据:一是将部分人代会的职能转移给人大常委会,扩大了人大常委会的职能范围;二是健全了人大及常委会的组织构架,使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经常性工作能得到更好处理。三是恢复文化大革命之前我国设立的国家领导人构架,包括国家主席与副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对关键领导人的任职期限与连任情况做了进一步规定,我国不再实行领导人终身制。四是针对其他党派人士加强民主建设工作,确立各个民族自治区的自治制度,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为香港与澳门的回归做好基础。五是细化整个国家的组织构架,进一步明确各个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职能,在党的领导下,各个地方政府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肯定地方政权和工作成绩的前提下,设立各级人大常委会。各级人大及常委会有权按照法律程序颁布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这些有效措施,使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
1978年底,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这次会议上,党中央深刻地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工作经验,特别是十年内乱的沉痛教训,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这次会议在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进入了全面恢复和不断发展的阶段。
1982年宪法颁布后,对于我国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作用,全面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之后,1982年出台的这部宪法也先后多次被修改,不断地完善,其内容不断细化,为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注入了新的血液,推动了我国的民主建设工作,具体的内容包括:一是邓小平理论写入宪法,规定了它在国家中的法律地位,二是增写实行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是增写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容。在此之后,我国的法律体系开始不断完善,各级人大及常委会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民主化不断深入。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1.要注重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邓小平同志曾做出重要指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从制度入手,也就是说人民代表大会要想充分发挥作用应从民主制度方面入手,加强法律建设工作。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四个文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个建设紧密结合。政治建设是其他各方面的保障,其核心是民主制度建设。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第一位的民主制度,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集中体现。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应注重民主建设工作。要依赖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渠道来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一定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抓紧、抓实、抓好,全面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2.要重视民主的形式和程序。要想实现民主,离不开必要的形式与程序。所谓民主,具体体现在相关程序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往我国忽视民主制度的情况出现了很大改变,有关民主方面的制度与程序都在不断完善。但是在具体的细节上仍存在着问题,限制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作用。要想强化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各项职能,必须完善相关的程序与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是人民拥有一切权利,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构建的基础。人大的各项机制都是人民权利的体现,其应集中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具体的形式与程序方面,应遵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与创新的原则。
3.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最重要的权力机关,其维系着整个政权体系,承载着组织与举办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职能。人大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与四个文明建设息息相关,其本职工作是全面加强我国的各项立法,为全国的政治建设工作提供基础保障。经济建设工作是国家的重要任务,而民主保障与立法保障是开展各项经济建设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坚持党的领导时,应注重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依照宪法赋予的相关权利,人大应认真执行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及监督权等。
4.要坚持党的领导。在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应坚持党的领导。只有这样,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过程中才会不偏离目标。我国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是最大限度体现人民意志的民主制度。依法治国是我国民主制度得以实现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作用,为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人大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大的成绩与党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人大要想始终保持正确的工作方向需要依赖于党的领导。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党的领导作用至关重要需贯彻到底。
从我国的历史发展来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毛泽东等早期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学说与中国社会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我国共产党人长期坚持武装斗争、革命统一战线和群众路线理论的智慧结晶,更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与探索的重要结晶。本文通过追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深刻认识和把握我们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历史脉络和基本内涵,始终不渝地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与实践创新的过程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李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建的历史回顾[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4(2).
[2]尹中卿.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回顾与展望[J].江西社会科学,1988(3).
[3]杨宏杰.试析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路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6).
[4]邱家军.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技术路线的沿革及协同——“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径:选举与协商”学术研讨会综述[J].人大研究,2008(3):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