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会杰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大,促使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这一方面在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劳动供给的同时,也造成了突出的留守儿童问题。针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和原因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对于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健康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9008002
随着城市建设的需要,愈来愈多的农村青壮年从农村走到城市,在提升自己经济水平的同时,也为城市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农民工进入城市,造成了突出的留守儿童问题。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转移到其他地区,未能跟随父母转移,仍留在原户籍所在地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1]。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业已突破6 100万人次[2]。留守儿童多由临时监护人照看,缺乏父母完整的情感呵护,无法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给予及时的帮助,造成了这些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严重缺失。与此同时,受制于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问题突出。如何优化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3]。
一、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成因分析
环境的变化发展会影响人的思想。孔子首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3]的教育理念,荀子也有“政教习俗,相顺而后行”[4]的论断,也说明了环境对于个人习惯以及性格的影响。因而,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环境进行全面分析,方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思想教育,进而帮助实现其身心健康成长,推动社会整体的和谐进步。
(一)家庭环境原因
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承担着对儿童的知识传授、道德品质培养等责任,父母在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及其他道德方面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对广大农村留守儿童来说,由于父母教育的缺位,致使家庭的思想教育功能受到极大限制。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大多与年迈的监护人共同生活,缺失了父母的关怀教育,不仅对留守儿童的知识素养造成消极影响,还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对其身心发育和世界观的养成极为不利[5]。
从家庭环境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来看,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父母常年不在留守儿童身边,其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破坏了家庭的完成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环境氛围不佳;其二,当前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大多跟随祖辈生活,由祖辈代为管教,在知识结构方面,祖辈大多比较匮乏,很难在教育方面得心应手,往往放任而随之;其三,祖辈往往存在溺爱心理,对留守儿童过于宽容宠爱,不仅无法实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反而极易引起留守儿童的逆反心理,为后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桎梏和阻碍。
(二)学校环境原因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学校发挥着主阵地和先锋作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情况。学校环境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课外活动、教师榜样和学校校风等方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但从现阶段应试教育的背景来看,学校环境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严重的重智轻德倾向
在应试教育的魔杖下,成绩和升学率成为各个学校关注和追求的重点,许多学校为了实现高升学率不惜放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铺天盖地地上课、作业、复习。德育工作成为了口号被束之高阁,陷入无人关注的尴尬境地。同时,学校的领导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不甚关注,他们的重点往往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如此重智轻德的观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困难重重。
2学校德育课落实不到位
学校德育活动开展不够。在中小学时期,学生思想教育的主体是学校,而学校进行思想教育的途径则是开展思想品德课程。但受制于农村师资、环境和投入等方面的限制,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效果仍不理想,课时不足、教师稀缺等问题极为突出,不仅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连课程的正常开展都难以保证。面对日趋严峻的升学压力,不少农村学校也只能缩减德育课程和德育活动的开展。
3德育教学内容滞后
在当前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倒挂、脱节以及重复问题严重,学生所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其所处阶段严重不符,譬如“小学讲共产主义,中学讲爱国主义,大学文明礼貌”。现阶段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假、大、空”的现象。留守儿童只有概念上的道德,对其实际内容并不了解,缺乏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性,使得学生“死记硬背”课本知识,这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中尤其突出。
(三)社会环境原因
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马克思对此做出正确的论断:“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留守儿童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一部分,其思想政治教育自然受到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
1留守儿童被视为社会的弱势群体
在社会分层的结果下,留守儿童及其父母处于劣势地位,从而致使留守儿童在教育体系中也居于不利位置,难以唤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有效解决。在家庭中,留守儿童无法与父母正常团聚,普遍缺乏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在心理和教育方面问题重重,甚至一些留守儿童对父母产生陌生感;在学校中,留守儿童也极易受到同龄人的排斥,导致其孤僻、自卑性格的形成。
2社会传媒的负面影响
网络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社会的飞速进步,其在便利公众生活的同时,也受利益影响而充斥了大量不良内容。留守儿童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一些网络内容的自制力和抵制力差,往往会在监护人无暇照看的情况下深陷其中并备受其害。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日益滞后于现实需要,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冲击,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举步维艰。
3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
各种不良诱惑在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农村,由于精神生活设施缺乏,人们闲暇之余的娱乐方式简单、庸俗,甚至有的临时监护人会带着留守儿童出入各种不良场所,诸如赌场等,使留守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这些不良诱惑。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染于苍而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就说明了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
二、优化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措施
(一)加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
父母外出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留守儿童很难实现和父母的长期团聚,对于父母缺位造成的留守儿童思想教育效果不佳的状况,短时间将留守儿童转移到父母工作地上学也不甚现实。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加强与留守儿童的联系,改变以往只注重物质给予而忽视精神沟通,为其营造一个形式上完整的家庭结构,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与此同时,父母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在外出之前为留守儿童选择适宜的监护人,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加强与留守儿童的精神交流,使得留守儿童能够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二)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首先,学校通过素质教育,改变过分重视考试而出现重智轻德的教育倾向,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尤其要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即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其次,学校应加强同临时监护人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学校可以通过家访等形式,让老师与临时监护人进行经常性的交流,从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发挥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功能。再次,实行集体生活模式。让留守儿童通过住校方式,让他们感受集体生活的温暖,通过同龄人的影响,形成相对较好的思想、道德及政治素质,最大程度弥补父母的情感缺失,使其在轻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改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首先,应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加强政府对净化留守儿童生活环境的干预。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规,改善农村精神设施,限制农村各种低级娱乐活动形式。其次,变革现存户籍制度,鼓励留守儿童进城与父母团聚。政府只有打破“城乡二元制”结构,改变现有的户籍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父母和留守儿童长期“两地分居”的状况。再次,政府要对网络环境予以净化,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弘扬。立足留守儿童实际状况,在少儿节目中适当引入思想教育,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总之,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意义重大,在优化教育环境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和调动家庭、学校和社会积极性和参与性,解决好在优化环境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把工作落到实处,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41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6.
[3]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向智明,甘沙林.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缺失问题及其对策[J].农村经济,2006,(8).
(责任编辑: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