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素质拓展及实践技能提高对策

2015-10-14 17:15慕平杨轲方永丰
草原与草坪 2015年5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技能

慕平 杨轲 方永丰

摘要:农业科学方向专业研究生学位的设置为培养农科专业应用型人才拓宽了渠道,与学术型人才相比更加注重研究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就种子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目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升种子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旨在为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种子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技能

中图分类号:G 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500(2015)05-0097-04

2009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 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教发[2009]6号),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的项目管理方向、公共卫生硕士、体育硕士的竞赛组织方向、艺术管理类专业和少数不适宜应届本科毕业生就读的学位外,其他专业学位全部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实行全日制培养模式[1]。该通知极大的丰富和完善了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应用型人才创造了条件。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掌握专业技术的农技人才参与,特别是在我国种业面临跨国种业巨头竞争的局面下,培养一批高素质种子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参照原有的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和兽医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以农学种子科学专业应届(往届)本科生为主要对象,在完成本科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种子科学专业学位的培养,夯实其农业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农业生产及相关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特别是针对于现代种业发展和种子科技工程领域,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较高实践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使之能够更好地为种子产业化服务[2]。当前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在实践教学环节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提高专业硕士的实践技能是本学科专业硕士培养的根本所在。

1种子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

种子科学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在培养层次及管理过程等方面存在一些相似性,但由于培养目标上各有侧重,在培养内容、培养方式、考核重点及学位授予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各有特点。

1.1培养目标更明确具体

种子科学专业学位目标定位是面向种子企业或基层种子管理机构,培养具有明显职业特点或技能要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3],培养目标更明确具体。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与研究。

1.2培养方式更注重实践

种子科学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以注重应用为导向,以职业素质与能力为目标,以满足职位要求为核心。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既注重学术性,更强调职业性,教学内容突出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统一,重视实践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而在培养方式上侧重于实践环节,重点应放在对学生专业理论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上。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和研究能力培养,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1.3考核标准更侧重职业技能

种子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强调专业技能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因而,考核的侧重点在从事与本专业相关职业技能水平的高低,以及应用专业技能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意识,考核必须结合其在具体生产实践中相关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或项目管理及调研报告等多种类型的综合评价标准[4]。学术型学位研究生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创新精神为目标,因而对获得学术型学位的研究生,考核的重点在于其完成学术毕业论文的质量及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水平的高低。

2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对象是以贴近市场需求,加之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大力支持,近年来逐步形成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招生并驾齐驱,招生規模不断扩大,甚至一些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与学术型招生数已经达到平分秋色的境地[5]。但是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多年发展而形成的完善培养模式及教学体系相比,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及体系建设还在发展和探索的过程中,教学培养模式尚处在摸索阶段,培养体系不够成熟,学位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培养目标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综合素养和应用技能高的实用型人才,因此,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而农业院校在培养专业学位硕士中,大多仍然沿袭照搬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将二者混为一谈,有的只是简单地将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案移植过来,未能对前者的教育内涵分析透彻,造成培养定位的偏移[6]。许多导师在思想上尚未对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政策深入理解和接受,指导环节中仍然按照学术型研究生的要求去培养,而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仅有2年,如果沿用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模式,必然造成专业硕士理论学习时间过长而实践不足的缺陷,与培养的初衷大相径庭。

2.2培养方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我国目前研究生培养领域的“新品种”,兼有学术型研究生理论教学环节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技能化教育环节,是集职业性、应用性、学术性、研究性于一体的复合教学过程[7]。目前农业院校在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面拥有相对成熟的师资和较为丰富的经验,习惯于以校内基地为基础,为学生提供用于学术研究的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资源,完成培养任务;而对于农科专业学位尤其是种子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需要大型实习基地或种子生产销售企业,甚至社会其他资源,但高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明显不足,缺乏实践经验丰富、操作能力强、了解社会职业需求的师资力量;同时也缺乏与种子管理等其他部门合作培养的渠道与经验,使得许多种子相关企业或行业部门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不能有效参与到专业硕士的教学培养和指导环节,不能为专业研究生提供最直接、最新的种业发展动态和最有效的实用技能方面的帮助,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限制了他们全面了解种业和社会的机会。

2.3评价体系

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在不少农业院校开始时间不长,在培养体系,特别是考核评价方式上,仍然沿用过去对学术型研究生的考核体系,重理论教学评价,轻实践教学,重论文轻技能,重校内班级制课堂教学管理而忽视让学生参与种子企业或种子管理部门的工作。不少种子科学专业硕士的评价体系中,理论课程和毕业论文所占比例较高,学位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时不够灵活,这些因素限制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开拓视野,深入种子生产一线,服务社会等能力的发挥[8]。

3专业学位研究生素质和实践技能提升的对策

专业学位研究生虽然培养类型众多、专业特点和职业性质不同,但一个比较突出的共同点是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种子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未来工作方向和职业特点面向种子企业和农业种子产业,对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要求更高,因此,突破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全日制种子专业学位研究生素质的关键所在[9]。

3.1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种子专业学位的生源多为应届本科毕业生,他们经过4年的本科专业学习,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学科发展方向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了许多与专业课程相关的试验和实习,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技能和操作能力。但与过去招考的在职农业推广专业研究生相比,在工作经验和实践技能方面存在不少差距,与社会需求的具备更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学位培养要求还有很大差距[10]。因此,在农科种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安排上,必须通过专业素质类课程及应用型课程的设置,注重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之间的融合,并且进一步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型研究生课程设置为例,学科点的主干基础理论课程,如作物育种及种子生产理论、作物栽培理论等课程,与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相似。在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上,则针对其职业需求目标,增加相应的与当前农业发展及产业化相关的实用性课程,如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现代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开设农业现代化专题、种子产业化专题及高级作物学专题等与专业拓展相关的专题研究型课程,供学生作为选修课程学习。当然还包括学术讨论、名师名家的讲座等多种学术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和思维,使得专业课程设置上体现了“宽广性”与“综合性”相结合、“专业性”与“学术性”相兼顾,“课堂教学”与“基地实践”相融合的培养模式[11]。

3.2加强校地、校企联合合作

农科种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最终培养的是面向广大的涉农种子企业和农业种子产业化机构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企业和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因此,尽早进入社会和相关种子企业,参与生产和管理的各个实践环节是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和社会机构则无疑是实施专业实践教育的重要平台,应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予以加强。

3.2.1建立长期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基地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意义重大,选择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研发能力的大中型种子企业作为长期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这些企业已经具有或正在建设具有相当水平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相关技术研发的试验条件,在发展历程中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具有合作的良好基础,具备研究生实习实践及生活所必须的硬件条件等。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可通过实地考察,对这些基地从科研水平、研发及生产条件、管理制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估。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建立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长期合作机制。

3.2.2健全专业实践教学制度健全实践教学制度是提升培养质量的前提,要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制定出一套鼓励研究生进入教学基地专业实践的规章制度。甘肃农业大学种子科学工程专业在研究生培养协议中明确提出,与甘肃富农高科技种业公司、甘肃金穗种业公司等高科技种业集团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种业公司保证研究生在基地得到应用性课程教学的培养,得到专业技术指导,保障学生在基地内充分参与生产流程和产品研发等过程;而高校则发挥在科研能力和人才、实验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为基地科技攻关、新产品研发等提供支持,鼓励研究生在基地的实践创新直接转化成为企业的科技成果。从校地科研项目对接、经费保障、合作培养方式、基地导师选拔、基地管理人员配备等方面明确培养单位和实践基地的责、权、利。同时,对进入基地实习的学生也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日常生活管理规范、专业实践要求和考核办法等,加强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管理。

3.2.3完善校地合作的培养模式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我国学位制度建设中的新兴事物,其培养模式不同于过去仅由高校或科研单位单独培养学生,而是要求校地、院企相互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开展“分段教学与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农科种子工程专业依据专业特点在培养模式上建立“校内导师与基地导师”联合培养的“双导师制”。两年学制分为4个学期,第1学期(秋季入学)为校园学习期,与学术型研究生一样在课堂上学习公共课程和基础课程;第2学期和第3学期为基地学习期,历时1年。根据研究方向并结合企业实际需要,派学生进驻基地,参与完成种子企业的生产或产品研发。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训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基地导师的指导下,集中了解企业工作的方法、熟悉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及了解企业文化和社会现实。在基地实习之前学生与在校导师、基地导师联合讨论,确定研究课题,让学生带着研究任务在基地导师的指导下深入生产一线,参与到生产和研发等具体工作中,在实践的同时完成学位论文所需试验数据,確保论文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或产业化开发应用前景。第4学期为论文完成期,根据学生的论文选题需要,灵活利用学校和实习基地的条件,完成论文写作,参加答辩。

3.3加强考核与评估

加强对学生在校内学习及校外基地实习期间的全面考核及评估是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12]。要定期到实习基地督查实践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情况,特别是要加强对学生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学位论文匿名评审、答辩等环节的督查,并定期向学位委员会报告。及时从学科建设、学术队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机制、管理制度等方面对教学基地教学评估,及时发现联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人才培养的环节和质量[13]。同时,要改变在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中重学术论文轻实习实践的现象,种子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该来源于实用技术研究,这既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要求,也是避免学生学非所用的有效措施。为此,要明确规定学生的论文研究内容必须结合当前种子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或正在研发项目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必须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第一线。这样可确保在研究生培养中紧密联系生产实际,使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方向最终有利于社会和产业的发展。

參考文献:

[1]陈欣,吴红颖.加强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培养在职研究生[J].中国成人教育,2009(3):21-25.

[2]别敦荣,万卫.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4):89-92.

[3]田建珍,吴建章,温纪平.粮食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58-59.

[4]李文哲,果莉,李岩.高等农业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7):68-70.

[5]饶燕婷.“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要求与政策构想[J].高教探索,2012(4):30-33.

[6]李忠云,邓秀新.高校协同创新的困境、路径及政策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11(11):12-15.

[7]李祖超,聂飒.产学研协同创新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2012(8):25-28.

[8]李良,肖志刚,于殿宇.粮食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调查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6):10-11.

[9]张秋菊.生物科学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体系的构建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12):21-23.

[10]王福明.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98-199.

[11]李利军,兰辉.理工科专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思考与实践[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07-110.

[12]胡自治.中国高等草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J].草原与草坪,2002(4):57-61.

[13]胡自治.草业科学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J].草原与草坪,2007(2):6-8.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quality and practical skills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in seed science

MU Ping,YANG Ke,FANG Yong-feng

(College of Agronomy,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Abstract:The setup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program in agricultural science has broadened the training pattern of high level applied talents and it improved practical skills more than academic type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training in seed science,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presented the strategies to improve quality and practical skill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in seed science,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training in this filed.

Key words:seed science;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practical skill;strategy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技能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环境生态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探讨
重视和发挥中介机构在产学研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中的作用
基于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指导的高职院校教师
高职物理课程项目化考核的思索
基于大类招生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行动导向教学如何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当前中职养殖专业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分析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