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型企业创新能力探讨

2015-10-14 11:08:09张淼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途径影响因素

张淼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企业的创新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全球竞争的关键。企业创新能力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人力、物力、财力等。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制造型企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如何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制造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的转变已成为急需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制造型企业的特征入手,分析制造型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探讨制造型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途径

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产品创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对制造业来说,过去多集中在低端产品阶段,即使现在承接高新技术产品,也多集中在产品加工环节。即是说我国早造型企业以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低附加值产品为特征,充当的角色是世界加工厂中的一个车间。面对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制造型企业要生存发展,就要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人力、物力、财力等。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制造型企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如何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制造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的转变已成为急需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制造型企业的特征入手,分析制造型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探讨制造型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制造型企业的特征

(一)产品附加值低

制造型企业具有产品附加值低的特征。我国一些家电制造业,因为缺乏自主创新力,发展模式多是追随型产品为主,随着竞争力的加大,近年来有的制造型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一些制造型企业购买了跨国公司的关键元件,如本田发动机、松下压缩机等,获得了销量的快速增长,使我国成为高附加值元件产品的最大市场,但高额利润是被跨国公司赚取的,制造型企业处在低端的加工环节,导致产品附加值较低。

(二)企业产品多以仿造为主

一些制造型企业如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多是以仿造为主,厂商的从众心理强,加工的产品没有特色,缺乏品牌经营意识,习惯于低端的仿造加工,赚取辛苦钱。如有的手机代理商,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就联系外商,以贴牌加工方式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创新,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以OEM为主要经营方式

我国制造型企业多以来料加工业务为主,处在产业链的末端。制造型企业缺乏自主品牌意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习惯于仿造、代工,因此OEM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我国是人口大国,有着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跨国公司也借助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原材料、零部件等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这样使得我国的制造业在国际上具有优势,成为吸引外商的重要因素。

二、制造型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企业创新能力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费投入、思想观念、人才队伍等。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制造型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但目前我国制造型企业创新能力还较低,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一)思想观念因素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认识不到创新的重要性,不愿意花大本钱搞耗时的技术创新,只愿意引进技术或者模仿,或者干脆就以廉价的劳动力取胜,这样就会处在产业链的末端,缺乏创新的动力。一些制造型企业管理者习惯于传统加工模式,思想较为滞后,没有认识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从而制约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资源配置因素

对制造型企业来说,创新能力提升需要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是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础。但我国制造型企业创新资源匮乏,这限制了创新能力的提升。人才是创新能力高低的核心要素,我国制造型企业人才资源不足,技术开发主要依靠的是科研院校,多数企业存在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同时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资金投入,技术开发的经费投入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创新能力的强弱。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型企业在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存在经费投入不足问题,这也是多数企业存在的难题。再加上思想上对研发不够重视,导致投入较少。

三、制造型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制度创新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要提高制造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动力,就要加大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有了完善的激励机制,才能形成创新文化,才能使企业产生推动创新的气氛。目前一些制造型企业认识到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上上下下都重视创新,并且组织了各种学习、培训等,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气氛。但在制度层面,由于缺乏经验及长期以来形成的组织惯性,与自主创新适应的机制还没有得到完善,这不利于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二)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

制造型企业要创新需要大量的投入与人才,这就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引进优秀人才,解决企业面临的人才与资金问题。具体来说,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引导企业发展。如产业技术政策。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创新力度,引导企业由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向高附加值、低污染、高效率产业转变。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制造型企业要向高端发展,必须进入创新,这需要很大的资源、财力、人力投入。因此要切实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营造支持企业创新的良好环境。

(三)培养创新型人才

我国制造型企业多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发展起来的,很多企业没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加工产品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潤。要提高制造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必须依靠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企业不仅要对人才进行有效的物质激励,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一方面要营造创新氛围,另一方面要引导人才把握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对创新进行正确的判断。创新型人才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承担者,要在企业内部为之营造良好环境,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四)充分整合区域资源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的难度越来越高。由于技术、人才的限制,制造型企业要获取所有的关键技术是很难的。在激烈的竞争中,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进行创新,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因此制造型企业应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缩短研发周期,还能降低研发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龙云安,朱吉亮.中国制造型企业的创新力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1(5).

[2]杜鹏程,潘金刚.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思考[J].技术经济,2007(08).

[3]邵云飞,杜欣,尹守军.装备制造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J].技术经济,2011(10).

猜你喜欢
制造型企业途径影响因素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略论制造型企业资金与成本管控的结合
财会学习(2017年2期)2017-02-10 17:43:24
工业4.0时代中国制造产业“先富带动后富”发展模式研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30:10
制造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现存问题及优化方式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9:07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40:12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3: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