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拓展人才工作视野

2015-10-14 15:44成杰
学理论·下 2015年8期

成杰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让人才事业兴旺起来”……特别是“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不唯地域”“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等的提出,进一步拓展了我国选人用人理念,彰显了大国风范。

关键词:习近平;人才理念;人才工作视野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4-0011-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让人才事业兴旺起来”……站在国家层面,如何培养优秀人才、吸引优秀人才、用好优秀人才?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可以看出我国在选人用人方面的理念拓展。“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这些理念对于我们对人才的宏观把握有极其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求贤若渴的人才意识

西方唯心主义哲学把意识的重要性强调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把意识作为第一性,认为意识是这个世界的“大本大原”。马克思主义否认与批判这种颠倒错乱的哲学思维,但是,这不代表马克思主义否认意识的巨大能动性。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与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也肯定和强调意识巨大的能动反作用。

对于个体而言,想要达到某一目标,必然要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制订一定的计划,在心中形成蓝图,接着一步步实现。对于一个国家与民族而言,每个个体的共同意识汇聚,就是一股强大的思潮,形成社会意识,这将对整个国家起很大的影响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在不同场合强调全社会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提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寻觅人才求贤若渴的寻才意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刘备三顾茅庐而用之,可见人才的罕见性与不可替代性。然而,时代变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一般人才说多也多。在当今时代,大到国家,小至社会团体甚至小集体,都要有求贤若渴的寻才意识,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让人才的作用更大地发挥,努力使得由人才构成的团体发挥高出每个人才作用之和。而对于高层次科技人才,确实是我国寻觅的主要对象,这就需要有开放的人才政策,人才政策与世界接轨,不但用好国内人才,而且要用好国外人才,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发现人才如获至宝的惜才意识。人才的寻找不易,找到人才之后,就要对人才加以珍惜利用。解决人才遇到的实际问题,邓小平就曾说过,愿意当陈景润先生以及一切人才的后勤部长,切实解决人才所遭遇的问题,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让各类社会主义人才可以有一个积极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氛围。再者,国家鼓励人才到真正需要,能发挥其作用的地方去,向偏远与贫困的地区流动。这对于人才发挥其巨大价值确实有好处,也是国家的需要,民族的需要,发展的需要。然而,这些地区往往基础设施不健全,生活条件差,这就更加需要发挥惜才意识,真正解决这些为国家努力贡献的边远第一线人才,要有政策的倾斜,让这些响应国家号召的才俊安心为祖国建设奉献力量。

举荐人才不拘一格的选才意识。人才的选拔是一篇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不拘一格。现在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不良现象,论资排辈时有发生,破格举荐与升迁反而遭受人们怀疑。从这种现象上可以看出,我国的人才流动仍然不够畅通,未实现真正的唯才是举。只要有能力,有素质,就应该不为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选用人才,让社会风气向良性趋势发展。不拘一格还表现在企业管理人才等社会各级人才可以进入党政机关,而党政人才也应该向企业等社会组织流动,实现各尽其能,当然,这需要政策措施的进一步完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流动的一个应有方向。

使用人才各尽其能的用才意识。人才的发现也好,选拔也好,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人才的使用。人才使用各尽其能,使得人才各司其职。人才不是全才,有各自擅长的领域,也有各自不擅长之处,这就要求国家、企事业单位等,集聚人才的优势,把人才安排在恰当的领域。

二“不拒众流,方为江海”的选用人才胸怀

2014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上强调,“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方针。国家的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对外开放要着眼于人,着力于人。”

做学习型大国,推进人才的对外开放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全球视野,广纳贤才的重要体现。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有人曾经统计,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的知识储备几百年才翻一倍,而现如今,人类的知识储备几年之间就成倍翻新,并且展现出越来越快的趋势。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每个人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这个时代对每个个体的知识总量要求也水涨船高。对于人才队伍而言,尤其如此。所以,党和国家一直倡导终身学习,要求每个人的知识更新都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如果知识对个体的作用是“知识就是力量”,那么,对于整个民族而言,知识就是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必须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做学习型大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明确我国人才队伍的结构,知晓我国人才队伍的“短板”,积极发挥各级各部门的优势,既要培养好国内人才,又要积极引进国外人才。当然,主要是引进高层次的科技人才。我国人才队伍的总量不断增加,但是,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并没有明显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和选用人才方面大做文章,真正释放人才的创造活力。另一方面,各类人才通常向大城市涌入,而对于人才资源紧缺的中小城市和边远艰苦地区确实鲜有问津。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和开发激励机制,把政策向这些地区倾斜,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教育,使得人才向需要的地方去。总之,对外引才要用得住,对内的人才,也要有合理的正向流动。这样,才能使人才事业蓬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全球视野为我们选人用人指明了方向。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特别是引进国际人才工作。我们理解,这是从治国理政的高度,把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工作放到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发展大局,以及更好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中,放到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推进、去落实。不拒众流又善于学习的中国,才是真正“海纳百川”的大国,才更加让世人敬畏,也必然会为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期的各领域,带来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推动中华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三“不唯地域”“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选人用人目标

当前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现实的需要。习近平指出,“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无论常住中国,还是常来常往,固定工作还是兼职,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热忱欢迎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不仅是一种大国人才理念,也是对人才理念的进一步创新。新的机遇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挑战呼唤人才的蓬勃发展。虽然,我国一直把引天下才作为一个政策,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理念的更新需要时间,还有客观因素的制约,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而现在,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引才体系也日益完善,使得我国更有能力实现“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伟大目标。让国外人才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引进天下英才,才能尽快实现现代化,才能尽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透出一种中国自信,一种中国气度,一种中国精神,一种执政自觉。能不能做到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不仅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也关系到事业成败,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深入贯彻这一重要人才思想,关键是要落实到实践中,基础是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提升识才的眼光、爱才的品质、敬才的风范、用才的胆识,才能让全社会创造活力汩汩涌动,让各行各业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广纳天下英才,必须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常格不破,大才难得。不能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的,应当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牢固确立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理念。要牢固树立人才宝贵、人才难得、人才至上的理念,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要善于用战略思维、开放视野、发展观点谋划和推动人才工作,在新一轮人才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

“不唯地域,不求所有”“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注定是一次向人才强国目标全面进军的再动员;是向天下英才发出的真诚呼唤,广纳天下英才已经向全世界的人才伸出橄榄枝。“不唯地域,不求所有”“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将成为今后我国人才工作的核心所在、导向所在、目标所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2.

[2]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06-30.

[3]习近平在上海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24.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纪实[N].南方日报,2012-12-13.

[6]潘晨光.创新人才管理方式[N].人民日报,201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