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范(吉林省梨树县第一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吉林 四平 136500)
血液透析患者直接动静脉穿刺后皮下血肿的预防与护理
张淑范
(吉林省梨树县第一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吉林 四平 136500)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直接动静脉穿刺后皮下血肿的预防与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直接动静脉穿刺血液透析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预防护理对策。结果 两组患者对比皮下血肿发生率、动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直接动静脉穿刺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皮下血肿的发生率、提高动静脉穿刺成功率,同时也可有效提高就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血液透析;动静脉穿刺;皮下血肿;预防护理
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重症肾病患者的常用方法,多以直接动静脉穿刺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的形式进行血液透析。但该种方法术后极易出现皮下血肿、渗血等不良症状,不但在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痛苦,而且也会对疗效造成一定影响[1],为探究预防血液透析患者直接动静脉穿刺后皮下血肿的有效对策,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直接动静脉穿刺血液透析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不同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直接动静脉穿刺血液透析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52.9±3.3)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53.1±3.1)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目的及方法均已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其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以患者桡动脉或肱动脉作为动脉穿刺点,以头静脉或肱静脉作为血管回路。直接动静脉穿刺手术后,利用止血贴贴在针口处,再利用弹力止血带进行加压包扎,在2~4 h后则可将去除加压包扎。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依据患者自身血管特点,合理选择穿刺点,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在穿刺成功后则要立即使用胶布固定,并叮嘱患者不要随意活动穿刺肢体。②在加压包扎期间,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注意包扎敷料是否出现渗血情况,观察穿刺点周围是否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若出现上述症状则要立即通知医生,及时采取措施。③若患者在透析期间出现血肿则要为患者更换穿刺部位,并进行加压包扎止血。若在治疗结束后出现则要重新进行加压包扎,对于肿胀、疼痛部位采取冷敷处理,并采用消肿膏涂抹,以此减轻疼痛及肿胀反应。④在24 h后可采用浓度为50%的硫酸镁溶液进行湿敷,并外置热水袋,直到血肿消退。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皮下血肿发生率、动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护理满意率,表格中共设有非常满意、满意、差等三个选项,由患者进行主观判断选择。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皮下血肿发生率及动静脉穿刺成功率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皮下血肿发生率及动静脉穿刺成功率等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皮下血肿发生率及动静脉穿刺成功率对比 [n(%)]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结果显示,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 [n(%)]
采用动静脉穿刺建立血管通路为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方式,该种方式要求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娴熟,熟悉各类穿刺动脉的解剖结构,因桡动脉对于心脏的负担相对较轻,且血流量大,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小。故临床多采用桡动脉进行穿刺,但因不同患者具体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具体穿刺部位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合理选择[2-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穿刺部位,并做好相应的预防及血肿护理措施,结果显示,穿刺成功率及血肿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必要的预防及护理对策可有效降低患者皮下血肿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率。韩燕颜、艾丽等人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完善并发症的护理对策,并进行相应的血肿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皮下血肿发生率,提高穿刺成功率[4-5]。本次研究结果与其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相似性。
综上所述,在临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直接动静脉穿刺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及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皮下血肿的发生率、提高动静脉穿刺成功率,同时也可有效提高就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1] 王桂英,赵淑梅,勾筱娟.血液透析患者直接动静脉穿刺术后血肿的预防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3,20(5):1726-1727.
[2] 王玉香.血液透析患者直接动静脉穿刺后皮下血肿的预防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15(7):103-104.
[3] 张宇宁.血液透析患者直接动静脉穿刺术后血肿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29(1):237-238.
[4] 韩燕颜,杨小玲.血液透析患者直接动静脉穿刺术后血肿的预防和护理[J].河北医学,2013,13(6):761-763.
[5] 艾 丽.血液透析患者直接动静脉穿刺术后血肿的预防与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10(3):140-141.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13.1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