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川芎嗪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的疗效观察

2015-10-14 02:40:33李贵勤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山东青岛66000山东省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血液净化室山东青岛66000
关键词:肺源川芎嗪丹参

李贵勤,梁 青(.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66000;.山东省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血液净化室,山东 青岛 66000)

丹参川芎嗪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的疗效观察

李贵勤1,梁 青2
(1.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0;2.山东省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血液净化室,山东 青岛 266000)

目的 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患者应用川芎嗪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48/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3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基础上应用丹参川芎嗪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丹参川芎嗪;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病因复杂,当发展至终末期时,大多会出现顽固性心衰,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临床治疗中均以缓解症状为主,采用抗心衰、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但是,大量临床实践显示,长期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患者极易产生不良反应,降低疗效[1]。我院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丹参川芎嗪进行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取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57.51±5.24)岁。观察组男34例,女18例;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58.01±4.8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平喘等,在必要情况下,给予患者气管插管、扩张血管、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丹参川芎嗪40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天。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2]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O2、PaCO2、pH值的变化。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咳嗽、水肿、心悸等)明显改善,肝脏缩小>2 cm;②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肝脏缩小1~2 cm;③无效:病情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PaO2、PaCO2、pH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比较(±s)

组别nPaO2(mmHg)PaCO2(mmHg)pH值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5271.68±20.5490.31±14.6960.46±10.8748.69±10.317.40±0.057.35±0.06对照组5269.91±21.3278.81±19.4959.83±11.2175.36±12.017.41±0.047.31±0.04 t-0.26742.10720.18046.41290.69842.4807 P-->0.05<0.05>0.05<0.05>0.05<0.05

2.2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n(%)]

3 讨 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于慢性病,患者受长期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的影响,体内血液粘稠度增高,且肺血管的阻力也增高,进而导致患者产生肺动脉高压,出现一系列不良事件,比如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心衰等。此外,患者长期处于低血氧状态,其心脏负荷明显加重[3]。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产生恶性循环,损害身体脏器,出现衰竭,危及生命安全。

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的常规治疗中,大多给予抗感染、血管扩张剂、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其中,血管扩张剂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收缩功能。但是,据临床实践显示,会降低患者的PaO2,同时还会导致PaCO2升高,疗效不甚理想[4]。在本研究中,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PaCO2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进一步证实上述观点。

在中医学观点中,认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痰淤滞留、久病肺虚导致,在该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血淤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注重高黏血症的改善。丹参川芎嗪是从中药川芎中提取,四甲基吡嗪是其主要有效成分,它具有祛风止痛、活血行气等功效,同时还能拮抗钙离子,将其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的治疗中,可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保护作用[4]。

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血气指标(PaO2、PaCO2、pH值)均明显优于单纯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常规治疗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1] 王更成.分析丹参川芎嗪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2(07): 1251+1254.

[2] 陈德勇,黎晓强,罗春花.丹参川芎嗪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的临床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4,12(05):107.

[3] 唐细生,廖 玄,陈壮盛,等.丹参川芎嗪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 269-270.

[4] 陈美丽,文大志,周细江,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38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9(11): 56-57.

R259

B

ISSN.2095-6681.2015.13.105.02

猜你喜欢
肺源川芎嗪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11-16 19:42:02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中成药(2019年12期)2020-01-04 02:02:46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中成药(2018年11期)2018-11-24 02:57:12
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作期66例临床观察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可行性探究
小青龙汤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
28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措施及经验
中国药业(2014年12期)2014-06-06 02:17:42
川芎嗪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意义
中国药业(2014年21期)2014-05-26 08:56:22
沉蛤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力衰竭肺肾气虚型31例
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 20: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