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压指数与血尿酸对糖尿病患者冠脉严重程度预测的对比研究

2015-10-14 02:40徐通达张延斌李东野陈军红王超凡王凤丽刘海云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江苏徐州221002
关键词:支数脉压冠脉

徐通达*,张延斌,李东野,陈军红,王超凡,王凤丽,刘海云,张 欢(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江苏 徐州 221002)

脉压指数与血尿酸对糖尿病患者冠脉严重程度预测的对比研究

徐通达*,张延斌,李东野,陈军红,王超凡,王凤丽,刘海云,张 欢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江苏 徐州 221002)

目的 探讨脉压指数(PPI)和血尿酸(UA)对糖尿病患者冠脉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并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EH)且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糖尿病组140例,正常血糖组160例。分别计算其PPI,冠脉严重程度(Gensini积分),同时测量UA、血糖等生化指标。根据PPI<0.4、0.4≤PPI<0.5、PPI≥0.5,血UA<420 µmol/L和UA≥420 µmol/L及血糖水平,行PPI与血UA联合分组,探讨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与正常血糖,应用PPI及UA分别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冠脉严重程度及病变支数的价值。结果 在正常血糖组,随着PPI和血UA水平的增加,CHD Gensini积分及冠脉病变支数亦逐渐增加,undy(P<0.05);在糖尿病组,随着PPI增加,Gensini积分明显增加,同时,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加,PPI也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糖尿病组中,随着UA升高,Gensini积分未示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不同病变支数之间,UA也未示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中,PPI与血UA相比,对于EH患者CHD发生及严重程度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脉压指数;血尿酸;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Gensini积分

CH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EH是CHD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相关资料显示PPI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但是反映血压特征的各血压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及病变范围尚不明确,相关研究还较少[1-2]。UA是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近年来,高UA血症被认为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在CHD合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3]。本文旨在探讨PPI、UA水平对糖尿病合并EH患者发生CHD的预测价值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进而阐明PPI、UA对糖尿病患者CHD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在选择治疗方法的参考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诊断为EH且行CAG的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糖尿病组140例和正常血糖组160例。其中男167例,女133例。排除合并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重度贫血等可能对PPI水平有影响的患者,同时排除1型糖尿病及继发性高血压患者。

1.2 方法

1.2.1 检验方法

所有受试者于入院次日清晨采集血液标本,行血UA、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常规等检查,其中采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测定血清UA值。以血UA≥420 μmol/L(7 mg/dl)诊断为高UA血症,并以此分为高UA组和正常UA组[4]。

1.2.2 冠状动脉造影术

(1)操作步骤:患者局率麻醉后,采用Judkins法经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多体位采集电影,以获得满意的图像。根据CAG结果,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心脏科医师判定评价造影结果,有一支或以上冠状动脉狭窄(≥50%)诊断为CHD。

(2)冠状动脉严重程度评价[5]:采用Gensini法积分。根据狭窄程度评估积分:①≤25%计1分;②25%~50%计2分;③50%~75%计4分;④75%~90%计8分;⑤90%~99%计16分;⑥99%~100%计32分。根据病变部位不同,求出单处病变积分与系数乘积:①左主干病变×5;②前降支近段×2.5;③前降支中段×1.5;④回旋支近段×2.5;⑤左室后侧支×0.5;⑥前降支第一对角支、第二对角支、心尖部、回旋支的钝缘支、远段、右冠状动脉近段、中段、远段、后降支×1.3。以上积分求和,为每位患者的Gensini总积分。

1.2.3 高血压的定义

根据2011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在未用抗高血压药、安静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诊断为高血压。脉压(PP)= SBP-DBP,PPI=PP/SBP。

1.2.4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根据2010年腺苷胱氨酶(ADA)糖尿病诊疗指南[6]的诊断标准为:(1)糖化血红蛋白(AIC)≥6.5%。(2)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126 mg/dL(7 mmol/L)。空腹指禁食至少8 h。(3)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2 h血糖≥200 mg/dL(11.1 mmol/L)。用75 g无水葡萄糖溶于水中作为糖负荷。(4)患者有高血糖症状或高血糖危象,随机血糖≥200 mg/dL(11.1 mmol/L)。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正常血糖组与糖尿病组UA与Gensini积分比较

将正常血糖患者和糖尿病患者根据血糖及UA水平,将血糖及UA均正常为A组(n=116),血糖正常及高UA为B组(n=44),高血糖及UA正常为C组(n=87),血糖及UA均升高为D组(n=53)。分别比较不同组间Gensini 积分的差异。与A组比较,其他各组Gensini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D组Gensini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Gensini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UA水平与Gensini积分比较(±s)

表1 各组UA水平与Gensini积分比较(±s)

注:与A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5;与C组比较,★P<0.05

分组nGensini A组1163.88±1.91★#B组446.89±2.3△★C组877.12±2.53△#D组537.45±2.71△#

2.2 PPI与Gensini积分比较

根据血糖及PPI水平,将血糖正常,PPI<0.4(n=58)、0.4≤PPI<0.5(n=53)、PPI≥0.5(n=49)分别定为Ⅰ,Ⅱ,Ⅲ组;将血糖升高,PPI<0.4(n=26)、0.4≤PPI<0.5(n=75)、PPI≥0.5(n=39)分别定为Ⅳ,Ⅴ,Ⅵ组。

分别比较不同组间Gensini积分的差异。与Ⅰ组比较,其他各组Gensini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比较,其他各组Gensini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Ⅲ组比较,Ⅳ组、Ⅵ组Gensini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Ⅴ组Gensini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Ⅳ组比较,Ⅴ组、Ⅵ组Gensini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Ⅴ组比较,Ⅵ组Gensini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PPI水平与Gensini积分比较(±s)

表2 各组PPI水平与Gensini积分比较(±s)

注:与Ⅰ组比较,△P<0.05;与Ⅱ组比较,#P<0.05;与Ⅲ组比较,★P<0.05;与Ⅳ组比较,▲P<0.05,与Ⅴ组比较,■P<0.05;

分组nGensiniⅠ组583.91±1.98Ⅱ组534.85±2.71△Ⅲ组496.71±2.98△#Ⅳ组265.31±2.15△#★Ⅴ组756.87±2.78△#▲Ⅵ组397.92±2.34△#★▲■

2.3 两组不同冠脉病变UA的比较

分析两组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组间UA水平的差异,正常血糖组不同冠脉病变支数间,随着病变支数增加UA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组间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冠脉病变组间UA的分析(±s)

表3 两组不同冠脉病变组间UA的分析(±s)

注:与正常比较,△P<0.05;与单支比较,#P<0.05;与两支比较,☆P<0.05

指标n正常单支两支三支正常血糖组160 308.4 ±65.39 334.67 ±90.01△378.84 ±93.78△#401.1 ±102.78△#☆(n=51)(n=23)(n=27)(n=59)糖尿病组140 363.61 ±91.22 371.36 ±98.29 356.31 ±76.56 385.91 ±94.12(n=21)(n=32)(n=42)(n=45)

2.4 两组不同冠脉病变PPI的比较

在正常血糖组与糖尿病组分析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组间PPI水平的差异。在正常血糖组中,冠脉正常、单支、两支及三支病变患者PPI分别为(0.37±0.07)、(0.42±0.06)、(0.44±0.06)、(0.48±0.08);不同冠脉病变支数间,随着病变支数增加PPI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组中,冠脉正常、单支、两支及三支病变患者PPI分别为(0.38±0.06)、(0.42±0.03)、(0.45±0.1)、(0.49±0.06),不同冠脉病变支数间,随着病变支数增加PPI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同冠脉病变间PPI的比较(±s)

表4 两组不同冠脉病变间PPI的比较(±s)

注:与正常比较,△P<0.05;与单支比较,#P<0.05;与两支比较,☆P<0.05

指标n正常单支两支三支正常血糖组1600.37±0.070.42±0.06△0.44±0.06△#0.48±0.08△#☆(n=51)(n=23)(n=27)(n=59)糖尿病组1400.38±0.060.42±0.03△0.45±0.10△#0.49±0.06△#☆(n=21)(n=32)(n=42)(n=45)

3 讨 论

2型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导致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慢性终身疾病,被认为是CHD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6]。

糖尿病患者中EH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而高UA血症是EH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利用PPI及血UA水平的变化,观察不同组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进一步探讨PPI及血UA评估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不同价值。

研究显示,EH是CHD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大动脉硬化使SBP升高,DBP下降,而PP则成为较强的CHD危险预测因子。尽管如此,PP评价血管僵硬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PP是一个相对值,同一个PP值可以有对应多个SBP与DBP的组合,因此决定了PP值来评价不同个体间血管僵硬度的差异的局限。有研究证实:PPI的变化幅度小于PP,且二者之间有着明确的相关性,即PP大者PPI相应地也大,反之亦然。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多合并EH,而单纯通过血压的水平并不能客观反映冠脉病变的程度,为了进一步检测PPI预测糖尿病患者CHD发病危险的价值,本研究通过应用PPI评估其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在正常血糖组还是糖尿病组,随着PPI增加,Gensini积分明显增加,同时,随着病变支数增加,PPI也增加明显。由此可以看出,通过PPI可以反映出患者Gensini积分及病变支数,并进一步评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该结果提示即使在糖尿病患者中,PPI仍具有评估冠心病严重程度的重要价值。

UA是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近年来,高UA血症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UA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发现在年轻健康人群中高UA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相关,进一步证实无论是否伴有传统危险因素高UA均可能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过程在其早期阶段内皮细胞被各种炎症刺激物激活导致黏附分子合成通过促进内皮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凝血与抗凝系统失衡等机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上述文献结论基本相符。在正常血糖组,随着UA升高,Gensini积分及病变支数均明显增加,该结果提示即使在血糖正常患者中,UA具有评估冠心病严重程度的重要价值。然而在糖尿病组中,随着UA升高,Gensini积分未示明显变化。同时在不同病变支数之间,UA也未示明显变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UA血症尽管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在糖尿病患者中,UA水平高低与冠脉病变程度未示明显不同,其原因可能与高血糖的利尿作用致UA的排泄增加有关,其UA水平的高低并不能真实地体内嘌呤代谢的紊乱情况,此结果提示高UA血症可能不是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故在糖尿病患者中,不能单纯地通过血UA水平高低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而PPI可以反映出患者Gensini积分及病变支数,并具有评估冠心病严重程度的重要价值。

[1] 张 磊,韩雅玲,荆全民,等.脉压脉压指数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2011,36(4):319-322.

[2] Laugesen E,Rossen NB,Poulsen PL,et al. Pulse pressure and systolic night-day ratio interact in prediction of macr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2012,26(3): 164-170.

[3] Kleber ME,Delgado G,Grammer TB,Silbernagel G,Huang J,Krämer BK,Ritz E,März W. Uric Acid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J Am Soc Nephrol. 2015 Mar 18. pii: ASN.2014,07(06):60.

[4] WU D,LIU H,LI SH. Association of elevated uric acid with metabolic disorders and analysis of the risk factors of hyperuricemia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Nan Fang Yi Ke Da Xue Xue Bao. 2011,31(3):544-547.

[5] 欧 宁.老龄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相关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1):80-81.

[6] 美国糖尿病协会.2010年ADA糖尿病诊疗指南[J]. Diabetes World,2010,4(2),56-65.

R544.1

B

ISSN.2095-6681.2015.13.058.03

徐通达,男,电话:15996990557

猜你喜欢
支数脉压冠脉
监测血压,脉压差莫忽视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脉压异常需要治疗吗?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心电图U波倒置深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联性分析
高压、低压和脉压,哪个异常更危险
降低A牌号细支卷烟含梗签烟支数
测量血压时要注意“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