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亮
大家:你认为独立艺术空间是最理想的艺术空间形式吗?为什么?
胡斌:我个人觉得没有哪种空间形式,是“最理想的”,只有最适合某个特定的艺术家个体或艺术工作团队。我们说这些出现在特定领域和地域的独立空间,其实并不是该看作是简单的与公立美术馆和通常的画廊等展示空间对立起来,只能说传统形式的艺术空间,在操作规范和运营上,都有了一些历史很长的既定要求,可能不适合当下一些工作方式比较特别的艺术家的自由发展。
所以说独立空间这个词,我们从国外舶来时,也叫替代空间,就是用来弥补传统空间所造成的空白。
大家:.独立艺术空间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最能区别于传统空间、画廊的特征)
胡斌: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团队的每个成员要像一个“共同体”,比如说在艺术理念上一致性。我们看到独立空间在国内此起彼伏,出现消失都很快,多数情况我认为是团队主要成员在理念产生了分歧,造成一些空间不稳定长久。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一个团队要没有异见和讨论,但大体的价值观是要绝对一致才能保证空间能够平稳运转。另外资金的支持还要健康、稳定。当然这可能就是另外的话题了,所以我还是认为空间成员间要对艺术的价值取向、趣味,认知结构保持一直。
大家:中国的独立艺术空间正处于怎样的阶段?
胡斌:其实并没有一个适合的刻度去度量它在什么“阶段”,因为我们和国际环境并不一样。我觉得独立艺术空间,就是针对所在地特定的环境制度下,产生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如果从历史来说,中国范围内独立艺术空间产生比较早的还是香港和台湾两地。我也去过台北当代艺术中心,香港的一些独立空间也去过,名字和模式虽然是西方过来的,但是里面的内涵还是要针对所在地的特定情况、有地域特色;港台地区和大陆的独立空间就有很大区别。比如说就现实情况来看,大陆的空间基本得不到申请国内制度下或基金会的特定资金支持甚至申请资格,而港台地区则可以从政府或相关基金会获得较为全面及时的支持,面临的环境相对轻松稳定,使其在经济上不至于突然失重。
大家: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胡斌:我想还是缺乏一些持续进行下去的压力吧,因为他们不像传统固定空间有它很现实层面的运营目标:事实上,独立空间本来也不需要硬是要持续下去的理由,它有时产生的初衷可能就是特定环境甚至时段下的一个冲动。直到有的时候成员理念不同离开了走了、语境变化独立空间就消失了。
大家:未来独立空间在国内的发展形式是怎样的?
胡斌:短期内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独立空间,当然形式上也越来越多样化,还是以特定需求产生。一方面,未来公立的或私营的美术馆也越来越多,独立艺术空间的崛起可以满足更多展示和创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全球艺术系统已经呈现同质化的趋向,比如在市场导向性、趣味、取向,行销手段、展示逻辑都趋于一致。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独立艺术空间(包括组成它的个人和团队)就会有两种诉求:一种是对抗规则,并变革或探索一条新的道路,机动灵活地寻找自己的表达方式;第二种是它并不拒绝进入这种规则,但是刚起步时不具备进入全球艺术系统的条件,所以就先自己创作一个品牌,并把它做大,最后成功进入全球艺术系统,当然有的也可以双线作战。
大家:如果愿意,你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支持或关注他们?
胡斌:其实一直都挺关注独立艺术空间的发展,他们有助于艺术生态的改善。但我主要关注广东的多一点吧,广东很多群落展,聚集区,工作室区,就包含独立空间。艺术家的组织方式、创作方式都不尽相同,他们彼此有一个网状的系统,有一个连接、组织的关系,并不是个人的,从区域的全国的甚至全球的艺术系统,组织和系统的作用在当下的艺术环境越来越重要,这就是为什么他们需要一个“独立艺术空间”作为据点,我之所以关注,正是因为对这种新的艺术生态结构有很大兴趣,并以这种眼光习惯审视,研究和考察相关问题。
大家:你理想中,希望未来的独立艺术空间是怎样的?
胡斌:希望能进一步针对现有艺术体制机制,和对更广泛问题的改善和回应。但这个不能预言,因为未来可能艺术环境会再次甚至多次发生变化。也希望大陆地区的独立空间,能够获得更多基金会甚至国家层面的介入支持,这样会更利于他们发展的长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