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电影的风格与特点研究

2015-10-12 13:08金正阳
青春岁月 2015年18期
关键词:贾樟柯导演电影

【摘要】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毕业的贾樟柯,在制作电影的道路上不畏艰难险阻、脚踏实地工作,凭借对电影的执着与热爱,经过二十年的努力与拼搏,今天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第六代导演的旗帜性人物。从入围国外电影节竞赛单元,到捧得威尼斯的金狮奖,再到担任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贾樟柯的成功和荣耀我们历历在目。可二十年来他为制作自己的电影作品所承受的压力和无奈也一直伴随着这位优秀的导演。本文将对贾樟柯电影的风格和特点进行阐述和研究,带大家一起认识这位永不言弃的山西男人。

【关键词】贾樟柯;电影;导演

电影诞生至今已有一百二十年,百余年间各国各地都诞生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影片,同时产生了各类电影流派。贾樟柯就是一位纯粹的“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他的着眼点均是当下和现实存在的方方面面,采用纪实风格去关注社会中最普通的人群,用最朴实的镜头语言去记录和拍摄。使观众在观影期间可以把故事与现实很自然的做到心理联接,让每一个观众都能轻松做到思索与感悟,这也是贾樟柯电影的一大魅力所在。

一、导演贾樟柯及其作品概况

1970年出生的贾樟柯,自幼生活在陕西汾阳的一个普通家庭。幼年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个特殊时期,从小县城的平淡生活到北京求学电影探索艺术世界的十多年中,他观察到了人们在社会中动荡,在历史时代转型中摇摆,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漂泊的迷茫与困惑。致使从影后的他,总是特意去考察和收集都市普通人,边缘弱势群体的现实生活写状态,并用简单朴实的镜头语言去记录和写照。从开始执导影片至今,贾樟柯拍摄了27部电影作品,其中长篇作品8部。作品中有我们熟知的《小山回家》《站台》《小武》《任逍遥》《二十四城记》《三峡好人》《世界》《天注定》等等,每一部作品都打上了极其鲜明的个人印记,业内人评价贾樟柯是最具有质感的电影导演。

二、贾樟柯电影的美学风格

贾樟柯的作品不同于他的前辈们“第五代导演”热衷叙述宏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特殊经历与磨难的导演风格。他更愿意去注重当下性和现实存在感,以普通人的生活去反映人们所面临的困境与挣扎。其实在贾樟柯的生活轨迹中,他经历过高考落榜和被禁止拍摄电影等巨大打击,这反而让他更能够去体会和把握现实中的无奈与艰难。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很好的呈现出了普通人在面临困难险境所表现的不甘于无奈的心里,这些重要的电影情绪表达都得益于他本人的一系列成长经历。从1993年开始,贾樟柯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系统学习过程中,他接触到了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思潮流派,并对他日后的导演之路起到重要的影响。“新现实主义”关注点是直接明了的主题,采用长镜头、自然光的拍摄手法来制作具有强烈真实感的电影风格。主题故事选用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加以演员本色真我的表演方式,大量采用肩扛手持的摄影方法,来表达和反映真实存在的当代社会问题,使得贾樟柯的每一部电影都非常生活化,引起当代国人的强烈感慨与反思。

三、贾樟柯电影的故事结构特点

普通人、小人物是贾樟柯创作故事的主体,无论是小山、小武、韩三明还是沈红,他们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平民老百姓。其中《小武》中的小偷小武,虽是一个虚构出来的角色,但小偷的生活状态、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是真实且客观存在的。像小武一样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在当下是大量存在的,有些人踏上了偷窃道路,有些人改过自新,有些人却一直沉溺在这种泥沼之中动弹不得。电影从开场小武在公路旁等车,到电影结束被烤在路边的电线杆上,众人上前围观,小武蹲下低着头。影片采用了纪实手法,毫无保留、毫不掩饰的勾勒出了一个小混混的生活状态,引起观众的思索。《三峡好人》中的韩三明和沈红,依然是普通人和小人物。二人各自来到三峡,寻找爱人,在两个人的生活轨迹和找寻道路上,陪伴他们的均是生活底层的劳动者与平民。这些人为了生活尝尽苦难,面临艰苦却又各个自我安慰,有喜有忧,有悲凉也有温情。贾樟柯的剧本故事结构很巧妙的把导演强加给观众的对错真假等方面移除了,让观众观看最真实的故事的同时,自己去对故事人物、经历以及社会现实等去做评判和思考,这点是非常了不起的。

四、贾樟柯电影的视听语言特点

1、视觉上多采用长镜头,这一点是现实主义流派电影的惯用方法。如《小武》中,小武和梅梅坐在床上交谈的那一场戏,整个一个镜头到底,没有切断也没有使用正反打的常用做法来完成对话场面。这是这种长镜头的处理和运用,才使得影片具有强烈的真实存在感,凸显出贾樟柯想呈现的纪实风格。贾樟柯在镜头的调度中可以做到让演员们忘却摄影机的存在,当他的长镜头在做记录的时候,群众和演员们旁若无人的抽烟、打牌、喝酒、谈心,或是忙于生产生活,或是表达喜怒哀乐。

2、听觉上贾樟柯也是要求做到真实,现场采用同期声,人群的嘈杂声、摊贩的吆喝声、汽车的汽笛声、江水的奔流声、机器的嗡鸣声等都是他所需要和需要捕捉的。《小武》中结尾人群围观小武被抓,所收录到的议论声已经街道的嘈杂声,和混混小武的生存环境与生活状态形成鲜明对比,引起观众的思索。在配乐上贾樟柯喜欢使用当下流行歌曲,比如1997年的《小武》,其中出现了几首流行歌曲,《任逍遥》《心雨》《献给爱丽丝》等,都是当时很流行的当下歌曲;再如2005年的《三峡好人》,中间出现了《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等,它们也是当时很红的流行歌曲。现实结合当下,贾樟柯在选取歌曲音乐和配合情绪渲染上,都充分做到了现实主义的纪实风格。在演员的对白上,贾樟柯采用的是以方言为主,这样做不但可以让非专业的演员去更好的演出角色的本质和故事剧情,而且对现实主义风格再一次加以夯实。

五、总结

贾樟柯的现实主义纪实风格是我非常喜欢的,虽然他的许多作品由于题材和内容被限制并没有获得上映许可,但他的坚持和对电影艺术的执着是我非常钦佩的。能够关注民生现实,把普通人的生活遭遇,小人物的情感经历进行艺术创造,拍出现实、真实的纪实电影,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正如贾樟柯导演所说:“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我能做到尊重世俗、客观看待生活,我会用最真实的镜头去观察和反映平凡生命的喜悦或沉重”。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用真实的视角去观察生活,不回避现实,尊重事实存在,这一点我们都应该像贾樟柯导演去学习。

【参考文献】

[1] 曲芸辉. 文化的一个侧影——浅析贾樟柯电影的流行音乐[J]. 科技信息, 2008(4).

[2] 贾樟柯. 贾想1996——2008:贾樟柯电影手记[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3] 李 帆. 看贾樟柯的写实主义电影语言[J]. 文艺研究, 2008(11).

[4] 沈小风. 《三峡好人》贾樟柯电影的变与不变[J]. 电影评介, 2007(19).

[5] 刘 蕊. 贾樟柯电影的新现实主义叙事风格[J].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7(2).

[6] 蔡园园. 另类叙事——贾樟柯地下电影的叙事分析[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6).

【作者简介】

金正阳,硕士研究生学历,国家高级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师,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动画、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教学。

猜你喜欢
贾樟柯导演电影
漫谈贾樟柯的导演艺术和影像风格
贾樟柯电影叙事的板块结构分析
“翻转课堂”中教师“翻转”之反思
浅谈舞台行动在话剧排演中的重要性
分析导演在文艺晚会中的执行力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贾樟柯电影中的底层人物形象塑造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