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因“动”而精彩的探讨

2015-10-12 23:09:03林少岩
成才之路 2015年21期
关键词:长方形情境探究

林少岩

(福建省南安市省新中心小学,福建 南安 362300)

数学课堂因“动”而精彩的探讨

林少岩

(福建省南安市省新中心小学,福建 南安 362300)

数学课程是动态课程,是课改的一个亮点。教师要认真倾听、捕捉亮点、善用错误、关注分歧,捕捉即时生成的教学机遇,并转化为教学资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洋溢精彩和富有创造。

情境体验;交流;探究;精彩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数学课堂真正地“动”起来,我们就必须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心动”,让学生在直接参与交流中“行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互动”,使数学课堂成为训练思维、增强信心、张扬个性的课堂,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更有魅力。

一、心动——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习

在如今追求时尚、追寻潮流,个性张扬的信息化社会,数学课做到生动我们可以做到,但若能让学生心动,真的很难。因为情感不是轻易可以做出来、演出来的,它是内心充盈时的自然外溢,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发教材、使用教材,把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在多个情境之中,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一次又一次入境、一次又一次心动,从而让他们在情境体验中主动学习。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从疑问中来,学习中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与书本上内容有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同时,面对产生的疑问,教师要审时度势,对于简单问题可以启发学生自主解决,较难又有价值的问题应及时组织学生去研究讨论,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抓住讨论中精彩的“生成”部分,再进一步点拨,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在新课伊始,教师运用好情境教学,巧妙地牵动每一颗童心,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例如,“比较分数的大小”一课教学伊始,我利用课件演示《唐僧师徒分哈密瓜》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行走在大路上,口渴了。孙悟空便对师父说:“师父,口太渴了,我去找点解渴的东西来。八戒和沙僧,你们把师父看好。”不久,孙悟空抱着一个哈密瓜回来了。孙悟空说道:“师父分这个西瓜的1/4,我和沙师弟分剩下的1/3,八戒再分剩下的1/2。”八戒一听,瞪着眼睛,说:“猴哥,明知我肚皮大吃得多,分给我最少,你吃得最多。”话音刚落,孙悟空笑得前俯后仰:“傻子……”这时,教师提出问题:“孙悟空为什么叫八戒傻子?”小学生很喜欢《西游记》,问题一提出,他们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一样多,他真是傻。”教师接着问:“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一样多呢?”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教师趁疑而入,因势利导,揭示课题。这样,就达到了“一石击起千层浪”效果。

二、行动——让学生在直接参与中交流

课程标准指出:只有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能学有所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说一说、读一读;遇到不懂的问题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或者在小组内议一议。这样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课堂才会充满活力。例如,教学“简单的统计”时,多媒体课件演示某交通要道十字路口“2分钟经过的各种车辆”,让学生尝试统计各种车辆数。由于车辆多,而且车辆类型也多,尝试统计时,学生虽全力投入,但还是手忙脚乱,统计结果各不相同。统计时间短而车辆数量多,怎么办?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应进行“合作”。怎样进行“合作”呢?同学们又忙开了:选择合作伙伴,伙伴间进行分工,商讨统计方法。第二次再进行统计时,大家忙而不乱。2分钟后,大家进行汇总、反馈和交流,每一个同学都为合作成功而兴奋不已。此外,在课堂中千万不要忽视那些稍微差的弱势群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给他们创设条件,让他们解决一些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问题。如果他们回答对了或只答对了一部分,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真正地“动”起来。这样,连这些弱势群体也能带着兴趣参与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才能百花齐放、生机盎然。

三、互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

数学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师生共同相互配合的一个双边的脑力劳动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只有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究,才能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同时,只有注重师生双边“互动”,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获取最佳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的空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思考、交流、探究。例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时,教材将圆平均分成16份,再拆拼成长方形,从而推出圆面积公式。教学这一内容时,我放手让学生操作,鼓励他们用不同方式,再让各小组汇报探索的成果:生1:我们组把圆平均分成8份,然后拼成一个类似的长方形,发现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宽是圆的半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S=πr2。生2:我们组是把圆等分成16份,然后拼成一个长方形,也发现……生3:我们组进行了这两个组的实验,还发现了另一个规律:前者的长成波浪线,后者变直了一点,等分越多,长方形的长越像线段……生4:我们组把圆等分成16份,拼成了一个三角形,也得出了圆的面积……创设这样的交流平台,不仅增加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向信息交流,还促使学生的思维火花产生碰撞,在探索规律中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创新。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尽量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过程,让全体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学生的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让我们的课堂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1]米荷菊.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性[J].教育科研论坛,2006(04).

[2]金莉,朱冬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讨论方式[J].辽宁教育研究,2005(05).

G623.5

A

1008-3561(2015)21-0095-01

林少岩(1965-),男,福建泉州人,小学高级教师,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长方形情境探究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我爱长方形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长方形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