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柱
(江苏省新沂市港头中学,江苏 新沂 221400)
当前,在我们农村中学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课堂氛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宽松、生动活泼的氛围能使学生情绪稳定,增加自觉、主动学习的力量。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下学习,学生才会有表达自己思想和感情的机会。
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心情畅快,思维状态积极活跃,课上敢想、敢说、敢问,善于质疑问难、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设想探究和发现。不但知其然,而且还能知其所以然,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善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结论。例如,在教学《木兰诗》时,我让学生分组阅读,讨论、合作探究,竞赛展示成果。我先使用多媒体视频动画:师生互动、生与生互动、男生与女生互动,背上句“唧唧复唧唧”,接下句“木兰当户织。背下句“惟闻女叹息”,接上句“不闻机杼声”……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整体把握了情节,分组复述,互相强化了课文背诵。在教学《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时,如“雪地捕鸟”等重点语段,让学生在配上音乐与画面的氛围中重点读,学生会感觉如同身临其境,在创设的空间与氛围的情境中品读成诵,同位互提对着背、小组交流互相背。小组选代表在班级中背,要选先进的,也选后进的。后进生背得不理想,也不要讽刺、挖苦,要肯定他已经尽力了,继续努力还是很棒的。要尽可能给予满意的评价,做到教学眼中无差生、心中无差生。另外,还要鼓励学生边提出不同的读、背方法。有的学生提出可以这样:“雪地捕鸟”一段,在看着句子的同时只读重点词语“扫开、露、支起手、撒、系、牵、看、拉、罩”,然后就直接背诵效果会更好。斟酌起来:这位学生提出的这一方法是明读词、暗记句,明读暗记同步进行,具有创造性的好方法。学生能提出这样一个创新性的方法,还真是了不起。
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中会形成竞争的学风,其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品质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影响学习情绪和学习氛围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小组活动,组织集体的,自主协作的教学活动,让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在共同的活动中积极思维,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和时间。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例如,教学《猫》这一课时,学生探究: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小组讨论后,在班里集中讨论,每个人提出不同的见解。有一位学生说:“心眼不正,思想不正,又打又冤枉,猫才死的,他没有弥补过失的机会了!”另一个学生说:“因为猫的亡失、死而自责是不对的,他这样自责尤其不对,为什么不再找第四只猫养呢?”“他不能补救?为什么不将功补过养好第四只、第五只猫?对前两只猫他只知道去逗乐,不知道照顾、体贴。”一个学生接着说。我问:“怎么照顾体贴?”又一位学生说:“瘦了为什么不给药吃,看医生?瘦的亡失了,胖的冤枉被打也死了,像他这样干什么事能干好呢?如果是人,不同样也被冤枉了吗?”质疑问难,这是思维的跳跃,是思绪的飞跃,是跳出文本进行的思维创新。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研究问题。还以《猫》这一课为例,我先采用拓展思维,实践主题的深化。接着,我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并以老爷爷的身份和猫的身份用简明的语言向学生们介绍本课的猫。介绍完后,我问学生们:“对于本课还有什么其他要问的吗?”一位同学说:“有。作者写猫,为什么不写狗呢?”学生们一阵大笑。我说:“同学们,能不能让他说说狗呢?”学生们齐声说:“能。”这位学生说:“我家的狗叫贝贝,我很喜欢它。我一放学到家,它舔我的手、舔我的脸、舔我的鼻子、舔我的眼睛,还舔好了我手上的牛皮癣。”学生们又是哄堂大笑。我又说:“既然狗的唾液还有如此的妙用,那你们能不能去查一查我们人的唾液的作用?”后来,学生们有的上网查,有的去图书馆查等,结果发现人的唾液中含有钙、镁等多种营养元素,因此被称为“金津玉液”。同时,唾液不但有消化、养生的作用,还有消炎的作用。
总之,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把头脑的信息重新组合,由亲近文本到走出文本,说出自己的生活体验,培养语言实践能力、探索能力、思维能力的发散创新,使他们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如果我们长期坚持这样训练,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学生的思维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有效培养。
[1]袁运开,赵铮,余自强.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陈袁媛.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J].现代阅读,2011(07).
[3]余银超.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