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丽丽
(福建省南安市省新中心小学,福建 南安 362300)
运用思维策略促进学生习作能力提高的思考
卢丽丽
(福建省南安市省新中心小学,福建 南安 362300)
小学生作文训练应坚持从思维的特点出发,讲究策略,坚持既循序渐进又立足于积极发展的观点,结合习作教学,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思维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促进他们习作能力的提高。
思维积极性;思维方法;思维品质
如何让学生学会写作文?如何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写作,明确写作要领,选择适合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达到“创造天地,自由发挥,有话可说”的境界呢?这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教学任务。
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总指向于某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越积极,就越容易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促进思考。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端正教学思想,摆正自己的位置,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谋求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爱的师生关系。思维是由问题产生的,并以问题的解决而结束。在习作训练中,教师要让每位学生敢问、敢说而无后顾之忧,并创设出良好的氛围和宽松的问题情境。例如,让小学生描写文具盒,一般不会有多大的困难,但是,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命题,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对学生的思维力也将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中年级习作练习——《文具盒》,这是以物品的名称命题,表达的内容范围较广,表达方式也比较灵活,由于该年段学生不善于集中思考,如果没有给予提示,反而无从下手,难以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心爱的文具盒》和《漂亮的文具盒》,同前一种题目比较,表达的内容受到限制,“心爱”和“漂亮”既规定表达的中心,也给学生提示了思考的方向。《挑选文具盒》,以事件为题,如果给学生创设在商店选购文具盒的情境,就可促进他们对不同质地、构造、价格的文具盒进行分析、比较,并且写出自己的主见,大大活跃他们的思维。
写作就像造房子,积累了材料、备齐了砖瓦木石是不够的,还得勾勒蓝图,搭好架子,才能盖起房子,才能使思维活跃,并为思想的深入提供广阔的背景。
1.感知生活,积累材料
小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自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在平时观察、体验、积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习作,从内容入手,引导他们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出真情实感。
2.善于发现,捕捉材料
不论是学校发生的还是家里或社会发生的,只要自己感受较深刻的都可能写。例如:《过年》《童年趣事》《朋友》《我的周末》《难忘的……》等,学生写起来素材多,积极性高。像这学期我校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同学无意踩了另一同学掉在地上的作业本,因这两位同学互不相让,引起了一场“冲突”……由于这件事同学们亲眼目睹,感触较深,所以讨论得特别热烈。同时,我认真地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事情的内在联系,追溯了事情的起因、经过,使同学们意识到事态发展的严重后果,深刻地体会到这真是一件不该发生的事。第二天习作课上,我便以《不该发生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作文。此时,学生兴趣盎然,很快进入了习作佳境。
思维方法离开思维的内容就失去意义。各种方式的习作具有不同的特点,就要求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所以,教师要紧密结合表达实践,引导他们掌握思维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我在作文教学中注意精心设计作文活动,以此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1.想象性说话活动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想象是发明的雏形。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巧妙设计说话活动,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提高写作能力。如第十一册基础训练一的看图作文,图意是教师节这天,一同学悄悄地将一束美丽的鲜花献给自己敬爱的老师。图面上只有一个面带微笑的小女孩手里捧着一束鲜花、一扇窗户、一张办公桌以及桌上的眼镜、日历、笔筒、教科书等。教学时,我让学生先自己练说图意,再同桌互说,最后指名交流。这一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活动中,变无话说为说不完。学生的交流很踊跃、热烈,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具体形象地描述了他们所认为的图意,奇思妙想,各不相同。
2.创造性练笔活动
在作文教学中,我还注意根据写作内容,适时鼓励学生“异想天开”,进行创造性练笔。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笔:请你介绍一种未来的新型玻璃。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超前,一个个俨然像小发明家,一种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与用途介绍得有板有眼,跃然纸上。学生的创新与写作都得到了切实的培养与发展。
总之,怕作文的学生碰到作文,犹如陷入严冬那冷旱的气候环境里,心里既冰冷又干枯。因此,通过积极思维、发疑起问,学生就会在写作实践中情思涌动,进而使写作的激情一泻千里,大大地提高写作能力。
[1]王化兰.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J].山东教育,2000(Z4).
[2]宋蛟.模仿,是作文创新的必由之路[J].学生之友,2012(05).
[3]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孙文安.试论以练为主的语文教学[J].考试周刊,2011(42).
G623.24
A
1008-3561(2015)21-0044-01
卢丽丽(1979-),女,福建泉州人,小学高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