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华彬
(四川省资阳市中医医院 四川 资阳 641300)
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妇科手术的治疗,但是术后由CO2气腹所致的肩部酸痛、膈下肋间胀痛、腹部胀痛等非切口疼痛一直是困扰患者和临床医务人员的常见问题。我院近年来将中医经络理论指导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中,明显缓解了患者的非切口疼痛症状,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不合并精神疾病以及心、脑、肝、肾等方面的内科疾病,手术麻醉分级ASA均为Ⅰ~Ⅱ级。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36.4±3.7)岁,疾病类型:子宫肌瘤10例,卵巢囊肿8例,输卵管阻塞5例,异位妊娠5例,其他2例;对照组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35.7±3.6)岁,疾病类型:子宫肌瘤11例,卵巢囊肿6例,输卵管阻塞7例,异位妊娠4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在上述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可比。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腹腔镜术后的常规护理,包括体位护理、吸氧护理、早期活动以及必要的心理护理等。术后6小时开始活动四肢,每2~4小时协助翻身一次;术后2天扶助患者坐起,每2小时自行翻身一次;术后3~4天扶助患者下床活动。
1.2.2 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指导给予中医护理。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气血不通畅则肌体疼痛,经气通畅则气血调和,疼痛缓解;中医认为经络是联系人体组织器官,又是气血运行的通路,而穴位是经络气血聚集、出入体表的特定部位,与经络、脏腑、气血的活动有密切关系。根据上述理论给予中医经络康复操的护理,于患者术后6小时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实施。中医经络康复操分为卧式和坐式两大类,共分4节。第1节上肢循经按摩和点穴运动:首先伸展上肢,做扩胸运动4次,而后由肩关节前缘至手背沿循手阳明大肠经走向来回按摩4次、由三角肌内侧至手心沿循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太阴肺经走向来回按摩4次,然后开始进行指压运动,用大拇指按压穴位并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各4次。指压穴位包括合谷、手三里、内关、大陵、列缺、尺泽等穴。第2节下肢循经按摩及点穴运动:首先伸屈下肢各4次,而后由大腿外侧至外踝沿循足阳明胃经走向来回按摩4次、由大腿内侧至内踝沿循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阴脾经走向来回按摩4次;然后开始进行指压运动,指压穴位包括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涌泉、三阴交等穴,用大拇指按压穴位并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各4次。第3节脐周按摩运动:一手轻轻按压伤口,另一手放于肚脐丹田进行按压,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各4次,也可按摩关元、气海、天枢等穴。第4节腰背按摩运动:护理人员扶助患者坐起,从肩部至腰骶部沿督脉两侧来回按摩4次;然后用手掌轻轻拍打背部肾俞、胆俞、大肠俞等穴。上述康复操术后6小时开始行床上腹式呼吸运动及上肢运动练习;术后1天加做下肢运动,练习完后扶助患者坐起休息10~20分钟;术后2天开始做全套体操,每天上下午各做一次,每次35~60min,做操后坐位休息30~60分钟;术后3天做完操后扶助患者下床活动。两组患者分别护理3d后对疗效进行判断。
1.3 观察指标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非切口疼痛情况进行评分,包括肩部酸痛、膈下肋间疼痛、腹部胀痛等,分别于术后0~6h、6~24h和24~48h进行测定,分值0~10分,得分越高表明疼痛越剧烈。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系统软件分析资料,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和[n(%)]表示,并分别应用t和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对两组患者术后0~6h、6~24h和24~48h的肩部酸痛、膈下肋间疼痛、腹部胀痛进行评分,两组患者术后6h肩部酸痛、膈下肋间疼痛、腹部胀痛的疼痛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术后24h和48h的疼痛评分均较术后6h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1、2、3。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非切口疼痛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非切口疼痛评分比较(分,)
注:与0~6h时间段比较,*P<0.05;与同时间段对照组比较,#P<0.05
妇科腹腔镜术后虽然切口疼痛较小,但易发生其他类型的疼痛,如肩部酸痛、膈下肋间疼痛、腹部胀痛等,其发生原因主要与术中CO2形成的人工气腹有关,高压CO2气体可持续刺激膈肌使膈肌神经反射性地引起隔下肋间疼痛及双肩或单肩酸痛,CO2经腹膜吸收在局部组织内造成酸性环境,从而对腹部造成疼痛[1]。临床上常规的镇痛药物会产生体位性低血压、椎体外系症状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同时还有可能造成药物依赖,因而也多不为患者所接受[2]。
而根据中医经络理论,经络是一个"内属脏腑,外络于肢节"的系统,其具有沟通表里,联系肢体,运行气血,平衡阴阳以及调节脏腑的功能[3];而穴位是经络气血聚集、出入体表的特定部位,与经络、脏腑、气血的活动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气血不通畅则肌体疼痛,经气通畅则气血调和,疼痛缓解。根据这套理论制定的中医经络康复操可通过运动和按摩的方式促进CO2气体的吸收,且通过循经按摩按压输穴调节经络,调和气血,减轻和消除疼痛,从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4];同时床上的翻身运动也可促使CO2尽快弥散,利于气体吸收,从而减轻CO2对膈肌、腹壁的刺激导致的疼痛;且该方法无副作用,患者自己即可完成,因而治疗依从性高[5]。总之,由本研究结果可知,应用中医经络理论指导在妇科腹腔镜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术后非切口疼痛症状,对更快的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1]方施华,王友荣,邓明福,等.CO2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肩部疼痛原因及治疗[J].肝胆外科杂志,2010,5(2):96-97.
[2]温美珍,赖小娟,伍春兰,等.中医经络理论指导妇科腹腔镜术后的护理[J].中医药导报,2008,14(8):75-76.
[3]吴海波.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分析与护理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3(26):438 -440.
[4]杨雯荔.经络康复操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疼痛综合征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5):74 -75.
[5]陆金美,郭晓娟,徐守琴.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的护理研究进展[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3):394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