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服务权责解析下清江流域村镇全民健身路径构建研究

2015-10-11 09:32倪东业张辉沈莉彭覃
关键词:清江健身器材村镇

倪东业,张辉,沈莉,彭覃

(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政府公共服务权责解析下清江流域村镇全民健身路径构建研究

倪东业,张辉,沈莉,彭覃

(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湖北省清江流域沿线各县市村镇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把握清江流域村镇全民健身路径的发展现状,找出其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对清江流域村镇全民健身路径的持续、有效、健康发展和相关部门的正确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清江流域;村镇;全民健身路径;现状

清江流域包括利川、咸丰、恩施、宣恩、建始、巴东、鹤峰、五峰、长阳、宜都等10个县市,人口439万,多以村镇的形式聚居,其中土家、苗等少数民族人口占35%左右。自1997年我国开始实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清江流域的各个行政区划均积极响应和参与其中,但全民健身路径一般都安装在城镇社区,较少安装在贫困地区的村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中国政府不断强化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加大了公共服务职能的力度,通过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公共事业。湖北省人民政府于2011年11月印发了《湖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并结合省内实际,制定了相关实施计划[1],这在政策上进一步推进了清江流域全民健身的实施,尤其是在指导村镇级单位进行全民健身路径的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但作为非行政性的连续单元组合,清江流域的不同行政区划的村镇能否在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使用、管理等层面上能否形成系统联系性演进就具较强的研究意义。全民健身路径也是促进个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实现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清江流域村镇全民健身路径为研究对象,以清江流域沿线的恩施、来凤、巴东、宣恩、长阳等8个具有代表性的县市的村镇全民健身路径为调研对象,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每个县市随机抽取1个行政乡及2个行政村为样本。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广泛征求相关专家、学者意见,制定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后对抽样对象进行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327份,回收300份,回收率91.7%,有效问卷286份,有效率95.3%。

2.实地考察法

在湖北省体育局、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恩施州文化体育局、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等多方协助支持下,课题组分两组进行了为期15天的实地走访(南四县组:鹤峰、来凤、咸丰及宣恩;北四县组:恩施、长阳、巴东及建始),对走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村镇进行了实地考察,具体了解当地全民健身路径的数量种类、安置环境、经费来源及使用状况等多方面的情况。

3.访谈法

在实地考察的同时,对调研地区全民健身路径相关管理部门负责人进行专门访谈,了解本地全民健身路径的相关政策及实施、经费来源、后期维护、管理等情况,并在选取的相关调研县市实地对参与健身路径的人群进行访谈,了解其参与动机、锻炼方法及对于选用健身路径进行体育锻炼的效果满意程度等情况,为本研究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撑。

4.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运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和处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清江流域全民健身路径分布状态分析

“全民健身路径”是全民健身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建设项目,是指修建在室外,占地不多,因地制宜,简单易建,投资不大,美观实用,方便群众,老少皆宜,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及健身性的群众公共体育设施[2]。全民健身活动是在国家政策指引和号召下逐渐得以有效开展的。自1997年我国开始实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清江流域的各个行政区划均积极响应和参与其中,由于全民健身路径一般都安装在城镇社区,很少安装在贫困地区的村寨。由于山区农村居住较分散的特点,少数健身器材都安装到乡镇村民相对聚集的地方,无法让大多数村民享受到锻炼的乐趣,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锻炼人群。

(二)清江流域全民健身路径的数量及种类

针对清江流域村镇全民健身路径发展的分布状态,对调研地区的全民健身路径器械的总量进行宏观数量统计(见表1)。

表1 清江流域村镇健身器材安装的宏观数量统计分析表

由表1可知,调研相关地区的村镇在健身器材的安装中存在着总量相对较少,每万人平均占有量过低等问题。尤其是在建始和鹤峰两个县,由于其部分村镇之间相对距离较远,且相同行政单位的不同人员聚居较为散落,致使其形成了宏观总量及人均数量均相对较少的情况。而在实地的调查走访中发现,清江流域健身路径的种类较为单一,一般村镇拥有的健身路径器械为7~10件左右。甚至有部分乡镇将一套健身路径一分为二,分发给两个村镇。较为普及的器械有发展上肢力量的上肢牵引器、提升身体平衡性发展有氧耐力的双人漫步机、加速腿部血液循环的扭腰盘、强化肌肉力量的骑马机、发展腰背肌力量的腰背按摩器、压腿器、肋木、发展腹部肌肉力量的仰卧起坐腹肌板、发展股四头肌量的坐蹬健身器材及太极推手器等,以上健身器材基本上可以满足村镇聚居民众对于健身活动的基本需求,但作为休闲娱乐方式的一种,清江流域村镇全民健身路径在满足村民闲暇时间娱乐活动的层面上还存在一定的缺失。有的村落因地理条件和布局等特殊原因不能大面积布局健身路径,在调研中发现类似的情况则是相邻几个村落聚集在一起,以广场舞的形式进行娱乐消遣为主。而健身路径的使用则相对欠缺。全民健身路径难以有效地激发民族地区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清江流域全民健身路径的安置环境

依据清江流域沿线健身路径分布的特点,可以将其健身路径的分布区分为城乡和村镇两个部分,且依据清江流域的相关范围来看,在清江流域沿线分布的健身路径又多以村镇为主。在相关的调研中可以看出,在清江流域沿线的不同健身路径的场地选择中主要以满足人们就近、就地、经常性参与体育锻炼为目的,这也是建设健身路径的初衷。城乡地区健身器材一般集中安装在中心广场、公园、居民小区、机关大院和街心花园等人流密集区域。以恩施市为例的城乡地区,全民健身路径选址的考虑一方面要方便群众健身,另一方面不能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据相关调研地区样本村镇的随机抽样调查可知,超过8成的群众希望健身路径投放环境为居民小区、小区附近的公园、广场、开放式学校运动区等地,相关的调研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地广人稀的村镇地区全民健身路径的选择开展受地理限制较大,因此,可以将清江流域村镇全民健身路径的分布状态界定为相对集中的中心式布局。

国务院2009年8月19日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第29、30条明确规定:“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安排全民健身活动场地。居民住宅区的设计应当安排健身活动场地。”[3]在所调查的城镇中,健身路径安置地的地质过硬,仅有少部分的社区健身路径摆放在塑胶地板或草坪上,其余以硬地面为主,有些器材甚至安装在瓷砖地上。而在乡村中,受修建场地、节省成本等条件所限,没有预留安放健身器材的空间,以学校安置为主,一些器材放到了路边或离居民住户过近的地方。

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中明确指出,在一些具备物质条件、有基础建设积极性的主要行政村,利用当前村级公共基础用地,建设至少一片的标准化篮球场,并安置篮球架和两张室外乒乓球台[4]。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清江流域地区集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为坚持达到90%的普及率,合理分配路径投放地点,在有学校的村落,落实《农建工程》计划以后,则把更多的健身路径倾向更多其他的村镇,切实达到按需分配。有的村庄相对偏僻,人烟稀少,对健身路径的投入则较少,为了能使路径实现多覆盖,可以考虑将路径中的部分器材安置到大屋场,为人群聚居地的相对集中的群众提供一套设施,已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四)清江流域全民健身路径的经费来源

2011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动的经费投入。[5]

国家体育总局启动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之初,资金主要是从上一年度的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提取。为使成本分摊范围与受益范围相一致,且便于管理,体育彩票公益金划拨到各地的全民健身路径采取了国家拨一部分,省、市补一部分和受赠单位拿一部分的模式进行。事实上,目前全民健身工程投资已由原来“彩票公益金”为主向多元投资主体方向发展。经调查得知,目前清江流域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资金主要是靠体育彩票公益金来解决。另外,在建设过程中还有政府拨款、上级体育局对口帮扶、社会企业团体赞助以及自愿自筹等形式来筹集资金,但是对于建设全民健身路径这样一个长期的工程来说还远远不够。通过实地访谈各县市全民健身主管部门的具体经费投资数额可以发现,作为发展清江流域村镇全民健身路径的投入来讲,湖北省体彩资助在宏观上具有相对较大的比例。但从微观上来讲,作为某个具体的行政区划接受体彩资助的比例却显得较为单薄,而具体的行政区划单位其投入比例在清江流域村镇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中起到的作用相对更大。换言之,各县市在发展本地区村镇的全民健身路径工作中投入的资金力度更大,起到的作用更为显著,这也就要求清江流域地区行政区划的行政系统部门对于发展村镇全民健身路径的工作从发展的视角来审视,在全民健身路径的发展中应该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从主观上重视发展村镇全民健身路径的工作,在客观上推动清江流域村镇全民健身路径发展的工作。

(五)清江流域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状况

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明显增强,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28.2%,体育健身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健康生活方式。但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因素,群众体育存在着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在利用全民健身路径进行体育锻炼时城乡居民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清江流域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人群分析

由于各个区域居民的组成成分不同,各区域利用健身路径健身的情况也有区别。从表2中可以看出,清江流域全民健身器材的使用人群出现两极分化趋势,锻炼的人群以儿童和中老年人为主,其中老年人又是锻炼人群的主体。大多数全民健身器材的使用者集中在66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其次集中在中年人群体。66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34人,占总数的46.85%。41~65岁的中年人有64人,占总数的22.39%。0~6岁的儿童有46人,占总数的16.08%。18~40岁的青年人有24人,占总数的8.37%。7~17岁的少年人群只有18人,仅占总数的6.29%。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老年人有充裕的时间来健身,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寿命逐年延长,老年人口比例也在逐年加大。中青年人由于工作性质、家庭负担、闲暇时间的支配、运动项目的兴趣爱好和“全民健身路径”的分布等主、客观原因,较少利用“全民健身路径”健身。另外,在村镇地区,大部分中青年外出求学或者务工,仅老弱病残留守家乡,因此,村镇地区的健身路径参与者以老人和小孩为主。

表2 清江流域全民健身器材使用者的年龄结构

健身者的文化程度和文化修养与其体育意识和体育锻炼行为直接相关。在所有被调查的健身者中,学历为初中27.97%、中专(高中)20.98%、小学及以下24.12%、大学及以上61.56%。健身者大学学历的居首位(表3),这一部分人群处于青中年期,这部分人群由于工作压力较大,深刻认识到运动对健康的影响,更注重锻炼。

2.清江流域群众对健身路径的了解程度分析

自《全民健身工程》实施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清江流域群众健身意识和健康要求得到了广泛加强,但对全民健身工程的了解及全民健身路径还停留在表层。由表4可知,有52.1%居民仅限于知道“健身路径”,但不知其内容。对健身路径非常了解的不到5%,另外,有13.29%的居民知道一些,有高达29.7%的群众完全不了解健身路径,说明加强对健身路径的宣传力度,仍是当务之急。另外,据调查得知,全民健身路径虽投放较早,但绝大部分村镇居民不清楚其具体的使用方法,大多是跟随别人、模仿别人的使用方法。对于此类健身器材如何使用、具体锻炼哪些部位的肌肉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完全不了解,由此可见相关管理、指导方面的不足,需要说明的是本次调查是从清江流域各市、县随机抽取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非全民健身路径示范工程,了解率偏低。

表3 清江流域全民健身器材使用者的文化程度一览表

表4 清江流域健身路径了解程度统计表

在所调查的乡村中,问及“本村是否有全民健身路径时”,部分村民对此工程表示陌生,而当问及“本村是否有健身器材时”,当地村民都能做出肯定回答。在投放健身器材及锻炼时,可以加强对村民进行宣传培训环节。

3.清江流域群众使用健身路径锻炼的动机及频度分析

由表5可知,不管是村镇还是农村人群其锻炼目的主要是从促进身体健康方面进行考虑,分别占30.6%和28.3%;在村镇人群中有20.7%的人群锻炼是从缓解压力方面进行考虑,这与许多学者的研究相似,说明城镇人口在锻炼目的方面有共同之处。但是在对农村人口进行调查发现位于第二位的是其他方面,且占27.9%,由此可以看出农村许多群众在健身路径上进行锻炼是没有特定目的,仅是随性而已,这可能与他们对健身路径功能的理解不完善有关,故有必要加大宣传力度。

表6是被调查人群每周锻炼频率,从中可以发现,不管是农村人群还是村镇人群,每周锻炼1次及以下的超过一半,分别为60%和58.5%,而每周锻炼5次及以上的人群都不足10%。由此说明全民健身路径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

表5 锻炼目的

表6 每周锻炼频率

4.清江流域群众对健身路径效果满意度分析

由表7可知,在城乡,选择满意以上(包括满意)的人数为66.4%,选择不满意的33.6%,这说明在城乡,群众对全民健身路径的作用有所认识。在乡村,选择满意以上(包括满意)的人数为23.1%,选择不满意的76.9%,存在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具有一定的闲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且有效利用全民健身路径的人群多数为老年人群,该类人群对于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期许是锻炼身体,利用体育活动进行休闲,因此其对于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的阈值较低而对于参与体育活动的环境要求相对较高,因此,该类人群是认可全民健身路径的主要人群;其二,作为村镇地区的参与者,因出门打工、农活等因素其自身的闲暇时间相对较少,因此其对于利用闲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的质量相对较高,对于体育活动参与方式的阈值最高,该类人群是对于全民健身路径持不满意态度的主要人群;其三,在清江流域的村镇地区,留守儿童及老年人居多,该类人群自身的性格特征及身心发展中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失,如何使其正确的参与体育活动,重视其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等多维度的健康亦是发展中应重视的主要问题,而清江流域村镇的全民健身路径在其发展的多变性上并没有满足该类人群的需要,这也是致使该类人群对于全民健身路径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全民健身路径是一项切实改善群体身体素质的全民健身工程,而现阶段清江流域大多数村镇健身路径多形成了面子工程,设置一段健身路径却并没有实质性的考虑其实用价值和参与者的健身效益。

表7 清江流域全民健身路径效果满意度情况

(六)清江流域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情况

1.清江流域全民健身路径设置点健身指导情况

调查走访中发现,清江流域专业健身指导员数量比例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健身指导员的培养还存在走形式,上岗率不高的情况。众多居民表示从未接受过专业健身指导,其锻炼方法大部分是通过标志牌或模仿他人而来。一些健身路径比较熟悉,例如单杠、双杠,其使用和锻炼方法比较简单。但新安装的一些健身路径大家较陌生,其使用方法也不太清楚,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培训。

在访谈中得知,虽然调研地区的县市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的工作,也进行过相应的培训,但大多是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任务,平时没有闲暇时间很少有人专门针对健身路径使用者进行指导。尤其是在农村,健身指导方面属于盲区,基本上无相关人士做专业指导,村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且青壮年一般都选择外出打工,长年居住在村里的大多为老弱病残者,不能很好地理解器材标志牌上面的使用说明,在锻炼的时候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仅靠模仿和自己摸索,随心所欲的利用路径器材进行健身。这一方面会造成器械的严重损害,同时也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能起到应有的锻炼效果,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

2.清江流域全民健身路径设置点管理机制

依据《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管理暂行规定》,全民健身路径实行“谁受赠谁负责、谁受赠谁管理、谁受赠谁维修”的原则,即全民健身路径应由所在社区和街道负责维护与查验,并指导居民妥善使用[6]。但在实际工作中,受人力、经费等因素的制约,无法保证专人专管,受赠单位的维修管理职能大多没有落实到位。由于其公益性质,清江流域的全民健身工程是向健身者免费开放,而且其中的健身路径绝大部分都是24小时开放。因此,受赠单位无力承担雇佣专门人员进行现场24小时管理的费用,只能依靠单位现有人员或招聘志愿者,这就导致工作人员队伍流动性大,各县(市)区以及管理部门的力量薄弱,而乡镇农村这一级大多是由文化站长兼任或是村干部附带管理,兼顾力度更小。[7]

3.清江流域全民健身路径设置点损耗维修

全民健身路径整体动态管理跟不上,清江流域也存在这一普遍问题。现阶段我国行政系统对于全民健身路径的动态管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重视建设和轻视管理成为制约全民健身路径发展的重要矛盾。清江流域属喀斯特地貌,温暖多雨的气候特征导致健身器材常年处于风吹日晒的恶劣环境,器械因生锈腐蚀而坏或螺丝松动、油漆脱落、零件损坏而废等情况普遍存在,且乡镇体育服务管理意识滞后,使得体育器材无法得到有效的修复,继而制约了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活动。

(七)清江流域全民健身路径存在的问题

1.清江流域全民健身路径健身指导员不缺,但上岗率不高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先后颁布并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8]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9]。2014年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已经超过150万人。根据《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10],截止2015年末,“我国城市达到每千人至少拥有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而目前清江流域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与全国相比,2014年湖北省(包括清江流域)已经达到每千人拥有1.5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现阶段清江流域已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从健身指导员数量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从其自身专业知识素养上却无法满足群众体育的发展需要。群众身边的体育指导员质量不高、上岗率不高在清江流域较为突出。调查所在村镇仅有的部分健身路径指导员大多也是文化体育部门工作人员或者学校体育教师兼职,由于工作忙,无暇顾及各种健身路径的指导工作。

2.清江流域全民健身路径经费紧张

清江流域全民健身路径经费来源主要有省体育局对口帮扶、县市体彩公基金、当地政府政策支持。除用于村镇健身路径的配套设施外能够用于器材维修的资金少,虽然各村镇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经费用于健身器材的维修,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经费困难会带来许多问题,首先器材的维护和更换就会难以正常进行,原有的工作人员也会逐渐流失,这就会造成整体管理水平的下降和风险隐患的增加。[11]

3.清江流域全民健身路径损坏多、维修难

全民健身路径器材损坏严重,除了日晒雨淋自然老化和缺乏日常有效管护机制外,也与居民不科学使用健身器材有着重要关系。全民健身路径虽然使用方法比较简单,而且也比较容易学会使用,但每一个健身器材都有针对性。其中,健身者在器械使用上主要以模仿他人为主,看说明书比例较少;大部分居民并不能准确地说出每种健身器材的功能以及使用方法,健身器材的选用凭个人爱好[12]。有的偏远村落由于人口迁移、外出务工等因素少人居住,全民健身路径成了无人问津的摆设器材。在所调查的地区中,路径被居民用来晾晒衣服、被子、放置物品,一些器材因严重超重或居民使用不当变形、掉漆,路径坏掉也没有人员管理维修。这不仅使公共服务效益打了折扣,也影响了全民健身工作的整体形象[13]。

4.清江流域全民健身路径器材种类单一

路径项目种类单一,有些村镇银数量受限将一整套健身路径器材拆分安装至临近的几个乡村,无法满足群众健身多样性和全面性需求,仅能符合一些中老年人或者对运动项目技术含量要求不高、强度不大的体育爱好者强身健体的需要。而对于年轻人来说,仅有的这些健身器材的趣味性和对抗性则显得不够强,很难吸引他们参与。

5.清江流域全民健身路径实际使用率偏低

由体育总局启动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实施是顺应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而执行。但很多县市片面的把全民健身路径工作的落实当作一项政绩来完成,较少考虑到当地村镇的实际情况,部分村镇追求面子工程,觉得安装全民健身路径上档次,有品位,忽略了当地村民的实质健身兴趣和需求,盲目安装健身器材,导致群众对健身路径无论是布局、质量、配置、安全,还是使用、管理和指导员等满意度都不高,也致使全民健身路径实际使用率偏低。根据健身需求多元化,健身形式个性化、民族化的趋势,应当不断改进提高健身路径的功能和形式,满足不同人群对全民健身的需求。在所调研的2市6县中,存在一个突出的共性问题:各地的广场舞开展情况普遍良好。其主要原因有:广场舞对场地设施、参与者技巧等的具体要求不高,容易实施与参与;广场舞练习时多数情况下有健身指导员进行指导,能够调动居民积极性主动参与;清江流域农村地区沟壑纵横、地形崎岖、山大人稀的地理特点使得当地民风淳朴,居民酷爱热闹;当地居民多数为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儿童,亲人远离,通过广场舞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排除寂寞,温暖身心。而全民健身路径也是在广场舞的闲暇之余,才有人参与活动。故有必要借鉴开展广场舞的经验,使全民健身路径更加接地气。

四、对策与建议

(一)定期开展体育锻炼对健康作用的讲座,组织体育运动与健康关系的知识竞答

普及运动对健康影响的相关知识,广大群众只有明白体育运动对健康的作用后才有动力进行锻炼。本文所调研地区分为清江流域南部四县市和北部四县市的代表性乡镇和农村,其健身路径的宣传途径及方式各有不同,因此全民健身路径系统内部各个组分应针对系统内部组分结构进行有效划分。例如乡镇宣传可发挥人口相对集中、有较大型活动场所等优势举行大型的有关健身路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如定期的健身知识讲座、全民健身路径比赛、健身养生知识竞赛等,传播科学的健身锻炼方法,提高全民健身路径使用率。农村则可以村组为单位定期进行健身知识、健身路径使用方法等方面的授课会议,召集村民进行集中学习。

另外,该地区相关职能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体育运动与健康关系的有奖知识问答,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广大群众的兴趣,使其自发的参与锻炼。

(二)依路带健

依路带健指以全民健身路径为中心,发展多种健身途径,使群众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这样既可以解决健身路径锻炼方法单一的缺点,同时因地制宜开展各种体育锻炼。如在大屋场放置健身路径的同时也放置乒乓球台或者建羽毛球场地,这样就能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而且能带动人气,使更多人参与进来,能充分发挥各种器械的使用价值。对于农村地区山大人稀,且多为留守的老人和小孩,相关行政部门可考虑在“三支一扶”等政策实施过程中,将增设体育锻炼设施纳入之列。投放健身路径的同时,结合实际需求,增设广场舞、地方民俗特色舞蹈等之类的相关器械、音响。以广场舞来带动全民健身,满足村民需求,填补心灵空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大坝场建立相应的体育锻炼的场地和全民健身路径。

(三)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按需配备,同时加强健身路径的管理和维护

从各个村镇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完成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立足当地实际,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和体育特色项目配备体育设施。如恩施市文体局根据龙凤坝镇居民普遍爱跳广场舞的实际情况,给每个文化站都配备音响;板桥镇盛行舞龙舞狮这一传统民族体育项目,根据实际情况,给文化站配备了舞龙舞狮的道具。再如巴东县文体局统筹安排下设的各个乡镇文化站依据当地传统体育文化特色,配备采莲船、木鱼鼓、唢呐等器械,满足居民多种多样的健身需求。

清江流域沿线各县市应明确管理部门职责,协调各部门关系,为健身路径的系统管理创造条件,提供优化的基础。另外,对于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工作,采取“责任到个人”的制度,加大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并安排区域健身路径器械督察员一角色,定期对器械进行察看,及时发现器械损害、破旧等存在安全隐患的相关问题,上报相关部门进行维修,并设置警示牌。另一方面,提高居民自觉维护和监督意识,以延长器械使用寿命,提高利用率。另外,相关部门还可设立专门的健身器材维护资金,派专人定期检查,上润滑油、喷漆,加强体检频率和次数,使健身器材充分发挥功用,延长使用寿命。

(四)切实加强全民健身路径的硬件管理

明确各区域全民健身路径的负责人和管理者,做到部门之间配合协调,杜绝管理混乱和交叉管理的现象,专门指派全民健身器材管理者,分区域分时间段进行管理。与此同时,安排维护器材的专门维修人员,定时定点的检查和维修器材。除了专门的人员外,还可以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到器材的管理和监督中来。在中小学,可以鼓励开展义务看护和清洗全民健身路径器材的活动,而且可以以此为传统发扬下去,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又可以减少人员开支。

(五)深入基层,充分发挥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组织和健身指导的作用

社会体育组织能使政府社会转移到群众的政策,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反映群众愿望,为大众健身提供方便及高效的公共服务,清江流域村镇专业健身指导员,应加强对清江流域的居民对健身路径专业知识等问题积极引导和教育。社会指导员应体现其作为组织传播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载体,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因此相关部门对健身指导员的需求量认识要充分,并应竭尽所能积极组织和培养。调研地区各县市基层组织可以定期在不同的乡镇举行健身路径的专业培训,邀请专业的健身指导员进行讲解,而且可以在相关乡镇、村落、大坝场发展、培养当地热爱体育和公益事业的村民,使其成为当地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带领当地群众健康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1]张新平,向宏桥.论清江流域经济可持续开发战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99-101.

[2]李志方,张建业,李相如.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9(4):17-19.

[3]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Z].2009.

[4]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下发《“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EB/OL].2015 [2015-07-11]http://www.110.com/fagui/law_191755.html.

[5]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Z].2010.

[6]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管理暂行规定[Z].2000.

[7]苗治文,秦椿林,李伟,韩军生.我国群众体育效率与公平的实现机制研究[J].体育科学,2008,28(5):24-28.

[8]国家体委.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Z].1993.

[9]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标准[Z].2011.

[10]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Z].2010.

[11]张伟.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与维护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5):22-24.

[12]张凤彪.湖南省全民健身公共支出现状研究[J].体育科学,2012,32(4):11-15.

[13]刘志成.我国城市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2,33(4):75-80.

责任编辑:毕曼

G812.7

A

1004-941(2015)06-0044-07

2015-08-30

基金来源: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4SSI14055)的阶段性成果。

倪东业(1966-),男,江苏扬中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

猜你喜欢
清江健身器材村镇
基于老年人用户行为的公园健身器材设计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清江引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鱼跃清江 广场舞
智慧健身——健身器材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铸造方法对健身器材用镁合金的组织及疲劳性能的影响
同饮清江水 共护母亲河——首个“清江保护日”在长阳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