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对于德育的渗透,历史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历史教师要担负起渗透德育的重任。
一个人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世界,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生,用什么样的方式衡量价值,是由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历史学科中的德育渗透。
一、发挥德育功能
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起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的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不断强化民主意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并汲取人类的文化精华,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二、突出时代性
古人云:“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贴近现实,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
例如,在讲解“当代改革”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太少,对改革所带来的许多问题认识比较模糊,我充分利用历史资料使学生认识到:无论是从中国还是从世界历史范围来看,每一次重大的改革都要经历一番磨难,不可能一帆风顺。因为改革必定会损害一些人的利益,受到一部分人的强烈反对。然而这一切终究无法挡住历史前进的车轮,历史证明: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的改革出现了一些波折、困难甚至失误,这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坚定改革的信念。
三、融入真挚的情感
历史是人创造的,对真、善、美的赞扬,以及对假、丑、恶的鞭挞,无不渗透着人的情感。我们只有先在情感上接受,才有可能在思想上认同。情感比思想更广阔,而思想则比情感更深刻。
例如,在讲解“长征”的相关知识时,我引用了大量资料,引导学生感受长征精神,即坚定的革命理想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课后,我还引导学生写出感想,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终生难忘,从而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
四、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
教师要把握教学方向,不能放任不管。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以免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例如,在教学“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知识时,有学生在嬉笑打闹,对于学生的这种行为,我没有大声责骂,而是顺势展开课堂讨论,列举了大量的日军暴行,并让学生结合相关资料编演历史剧,这样学生就能明白历史的严肃性。
五、开展活动,注重学生的体验
教师可利用重大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举办历史故事会、编演历史剧、教唱革命歌曲、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参观纪念展览、进行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等,发挥历史教育功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从而实现德育目标,优化德育渗透。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只要教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就一定能有效渗透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