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淑梅
李巧玲,中共党员,孙吴县第二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在30年的教育生涯中,她用青春和激情谱写了“学厚为师,德高为范”的动人颂歌,用责任和大爱书写了“大胆创新,严谨治学”的教育华章,赢得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一、勇于担当,扎实做事
1984年她毕业于黑河师范学校,同年在孙吴一中担任物理教师。她所任教的班级在每年全县的中考测评中平均分、及格率等均居全县之首。2004年8月,她被组织任命为孙吴县第二小学校长。上任之初,她面对的是一个有着25万元外债、教学环境恶劣的烂摊子。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为了平整操场,她把学区内的单位跑了个遍,用诚心打动她接触到的每一个人,有的单位出了车辆,有的单位提供了沙石……终于建成一个平整宽敞的操场。随后几年,在她的积极努力下,学校增建了54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实现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国学文化,创建了全县唯一的校园冰场。学校相继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党建工作先进典型等百余项荣誉,成为孙吴县的窗口学校。
2013年9月,组织任命她担任孙吴县第二中学校长。这时七十多岁的父母心疼她多病的身体,又怕要强的她因难以抉择而纠结痛苦;爱人说,你已经做了五次手术,还想再操心添病吗?朋友说,你已五十多岁了,事业也算到了巅峰,可别接这个烂摊子。可是面对领导的信任、百姓的期待,她义无反顾地奔赴新的工作岗位。走进学校,听到的是生源严重外流的信息,看到的是百废待兴的校园。她通过与教师、学生、家长谈心了解情况,分层召开动员会统一思想,确立引领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工作很快步入正轨。
领导学校,首先是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无论做教师还是当校长,她始终没有改变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阅读教育教学方面的论著,且经常与教师和家长们分享。到第二中学后她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全校家长会,会后一位家长给她的短信中这样写道:“这是我参加的最有水平的一次家长会。本打算近期也把孩子转走,现在看来没这个必要了,我相信二中!”这是家长给予二中的最高褒奖,也是给予她的最好激励。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发展,她抓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利契机,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主题活动,依据党员岗位特点和自身优势,设定责任区和活动主题,如承包班年级、帮教学困生、救助贫困生等,还鼓励党员和青年教师坚定信念、勇挑重担,努力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
如今,学校的各项活动开展得及时、迅速、高效,校领导层的组织能力、领导水平以及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意识都有较大的改变和提高。起初大家对她的严厉并不理解,她就从改变大家的观念入手,订阅有关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书刊,和大家一起阅读、一起学习。对于教师的工作计划和总结,她坚持做到必看、必批、必指导。一年下来,教师们亲眼目睹了她的真情付出,感受到学校的发展变化和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也认识到严格要求能历练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能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
当看到多名外转优生又重新回到二中时,二中人振奋了,大家坚信“一年见起色、三年成特色、五年创品牌”的美好愿景一定会实现。
二、率先垂范,大胆实践
李巧玲常对教师们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恰当的方法。”刚到二中时,有个别老教师找到她,提出不想任课的种种理由,她觉得自己必须率先垂范亲自上课。身为校长尽管公务繁忙,她仍然坚持担任一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她带领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积极构建高效课堂,并将自己所教班级作为改革试点,敢于亮丑,请其他教师听课、评课、改课。通过尝试,她所教班级学生在能力培养、目标达成等方面均居年组前列。教师们信服了,纷纷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之中,听课、评课、研究课堂、关注学生,而那些心存职业倦怠感的老教师也变得年轻起来,再也舍不得放下自己所任的课。
打铁需趁热,李巧玲提出要通过专业引领、同伴合作、自我反思等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组织开展了明星教师、骨干教师等评比活动,并围绕课件制作、课题研究等几大模块开展教师业务能力过关活动,真正实现了科研兴师、兴校、兴教。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的教学改革收到喜人成果,英语教研组的高效课堂研究得到省教研院的高度评价,并作为学习的典范给予表彰;学校的“问题式快乐课堂”教学模式也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被评为黑河市“高效课堂先进校”。
为满足青少年的个性发展需要,李巧玲来到二中后很快组建了根雕、摄影等19个阳光社团,建立了“心语小屋”“艺博园”等特色鲜明的活动室,开展了“十星青少年”评比等活动,还号召成立了黑河市第一个郭明义爱心分队,把师生捐助的善款作为校内家庭困难学生的救助基金。我校的“美好时光”足球社团代表黑河市参加了黑龙江省少年足球比赛并取得佳绩。中俄青少年主题夏令营活动也在我校成功举办,得到了中外嘉宾的赞赏。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她提出打造向善教育、培养善秀少年的办学理念,并在短时间内形成特色鲜明的门厅文化、围墙文化、园林文化、楼层文化、班级文化等,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她争取资金300多万元,将校园建设成美丽的大花园。
三、心系师生,真情服务
李巧玲心系师生,把自己当作师生的朋友、家长,成立了“师生加油站”,开展“三访”“三帮”“三助”等活动。我校的张老师家境贫困,其妻子患重病,儿子上大学,面对生活的压力他情绪低落至极点。为此,李巧玲找到社区为张老师的爱人办理了“五七工”,号召职工为他捐款,自己也每年拿出1000元钱帮助他儿子上大学,还向县工会提出申请,使他得到“励耕工程”的救助。张老师感动地流泪了,他说:“我一定加倍努力工作,回报政府和校领导给予我的这份厚爱。”其他学校学生有困难时,李巧玲也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三小学生闫红玉由于脊椎弯曲需要进行多次手术,她家里实在无力承担昂贵的医药费,李巧玲得知此事后积极组织师生捐款,奉献爱心。
作为一校之长,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教师使对其勤勉工作的最大肯定,也是学校实现凝心聚力发展的一大法宝。李巧玲不会因为某些教师评定职称需要而无原则地热捧他们,也不会因为某些教师默默工作、不善言辞而忽视他们。她把每一个教师都置于适合自己的位置上,让他们发挥自身的特长,快乐地工作。对于教师的想法,只要合情合理,她都大力支持。她一直坚定地认为,不能让有想法、有干劲的人空怀理想而无处施展,不能让真正干工作的人心寒。
作为校长,既要做思想的巨人,又要做行动的巨人。学校南北楼间距近300米,为了到两个楼中的班级听评课,也为了便于与在两个楼办公的校领导交换意见、研究工作,李巧玲几乎每天都奔波在各办公室和教室之间。大家心疼地对她说:“好像我们是校长,你是一个助手,到处汇报工作,你这样当校长太累了。”可李巧玲深知,她是校长,只有勤奋踏实地工作,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领大家一路前行,教师们才有行动的方向,才有勇于创新的动力。她时常对教师们说:“我们多付出一些,就能使孩子们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可别人哪里知道,每天下班后到家的她总是身心俱疲地瘫坐在沙发上。
李巧玲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曾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省劳动模范等多项殊荣;当选为黑龙江省第十次和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参加了中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表彰大会”,并在中南海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作为一名基层教育人,李巧玲说,她只是做了分内应该做的一些事情,距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能获得这么高的荣誉是她从来都没有想过的,这些荣誉应该属于所有和她一样默默无闻、甘为人梯的教师们,属于所有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奉献者们。面对鲜花和掌声,李巧玲想到的仍然是她的团队,这是何等的胸怀和崇高的品质啊!也正是这种胸怀和品质让二中人信服,并引领着二中人乘风破浪,一路前行。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