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与5种中药材套种模式效益初探

2015-10-10 11:37金义兰蒋选利王忠平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白芨板蓝根钩藤

金义兰,杨 华,蒋选利,王忠平

(1.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550025;2.贵州省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贵州 凯里556000)

钩藤(Uncaria)为茜草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又名鹰爪凤、金钩藤、金钩连、钩耳等,高1~3 m,变态枝呈钩状,对生或单生叶腋,钩长1~2 cm,向下弯曲,是贵州尚未被完全开发宝贵野生中草药资源[1]。钩藤主产于我国贵州、湖南及广西等省区,在贵州省主要分布区域是剑河、锦屏、雷山、三都等县,多生于深山间谷地或湿润灌丛中。钩藤具有熄风止痉、清热平肝等功效,用于治疗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悸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等症。尤其对小儿惊风具有独特疗效,是中医儿科要药。钩藤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是典型的阳性植物。钩藤在正常生长过程中,由于顶端生长优势,对萌蘖力有制约。通过摘心和剪梢去顶的办法,可削弱顶端生长,促进侧芽萌发和二次枝生长,增加分枝数,促进枝芽充实,冠幅增大。板蓝根、景天三七、白芨、淫羊藿、半夏等中药材属于喜阴植物,喜生长于林木之下。基于目前国内外对中药材间套种植模式研究较少的现状,该研究针对中药材中树冠较大的藤本植物和生长过程中某个时期或整个时期需要遮阴的药材之间可以互惠互利的关系进行立体化间套作种植模式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展钩藤与耐阴药材立体套作种植模式技术的研究,对于增加药农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持水土显得非常迫切与必要[2]。近年来,笔者积极开展钩藤与半夏等中药材立体种植模式的试验研究,从单一套种和立体套作角度出发,分析钩藤与半夏等中药材套作后长势、产量,并对钩藤和耐阴药材立体种植模式种植效益进行评价,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在贵州省剑河县九仰乡摆尾村钩藤基地进行。

1.2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钩藤、板蓝根、景天三七、白芨、淫羊藿、半夏6种药材种苗若干。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10个处理[3],即钩藤分别与板蓝根、景天三七、白芨、淫羊藿、半夏5种药材单一套种为5个处理,钩藤与不同药材立体套种为4个处理和1个对照(不套种任何药材),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处理小区面积为333.5 m2。试验田间布局如图1 所示。

图1 试验田间布局

1.4 试验方法

1.4.1 钩藤5种药材单一套种定植 2014年3月中旬分别将板蓝根、景天三七、白芨、淫羊藿、半夏5种药材的种苗移栽至钩藤周围。板蓝根,按株行距20 cm×20 cm 栽苗,覆土2~3 cm,稍压即可;景天三七,按株行距20 cm×20 cm 栽苗;白芨,按株行距20 cm×20 cm 栽苗,填土,压实;淫羊藿,按行距20~25 cm 横床开沟,沟深9~10 cm,在沟内按株距10~15 cm 栽苗,覆土6~8 cm,稍压即可;半夏,按行距12~15 cm、株距 5~10 cm,开沟宽10 cm、深5 cm 左右,在每条沟内交错排列2 行,然后将沟土提上覆盖。

1.4.2 钩藤5种药材立体套种定植 板蓝根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 m,喜生长于荫蔽且上层透光性充足的林下开阔地带,因此作为中间层作物与钩藤和其他4种药材进行立体种植。2014年3月中旬将板蓝根、景天三七、白芨、淫羊藿、半夏5种药材的苗按照套种方式移栽至钩藤周围。(1)板蓝根与景天三七套种。按照1 行板蓝根套种1 行景天三七的方式在钩藤下进行种植。板蓝根与景天三七株行距均为20 cm×40 cm。(2)板蓝根与白芨套种。按照1 行白芨套种1 行板蓝根的方式在钩藤下进行种植。板蓝根与白芨株行距均为20 cm×40 cm。(3)板蓝根与淫羊藿套种。按照1 行淫羊藿套种1 行板蓝根的方式在钩藤下进行种植。板蓝根种植时,按株行距20 cm×40 cm栽苗,覆土2~3 cm,稍压即可。淫羊藿种植时,按行距50 cm 横床开沟,沟深9~10 cm,在沟内按株距10~15 cm 栽苗,覆土6~8 cm,稍压即可。(4)板蓝根与半夏套种。按照2 行半夏套种1 行板蓝根的方式在钩藤下种植。板蓝根种植时,按株行距20 cm×40 cm 栽苗,覆土2~3 cm,稍压即可。半夏种植时按行距12~15 cm、株距 5~10 cm,开沟宽10 cm、深5 cm左右,在每条沟内交错排列2行,然后将沟土提上覆盖。

1.5 观察记载

出苗期后每10 d 观察记载1 次,测产验收钩藤、板蓝根、景天三七、白芨、淫羊藿、半夏6种药材产量,并记载各小区发生病害的种类、发病率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一套种产量

钩藤套种5种药材后,产量均优于没有套种药材的钩藤。没有套种任何中药材的钩藤,平均每株产量仅为1.40 kg;而套种淫羊藿、景天三七、白芨、半夏和板蓝根的钩藤平均产量分别达到2.60、2.50、2.30、2.28 和2.40 kg/株。钩藤与5种药材单一套种平均产量为2.42 kg/株,比没有套种药材的钩藤产量高出1.02 kg/株(表1)。

表1 钩藤与5种中药材单一套种产量

2.2 立体套种产量

钩藤立体套种5种药材后,产量均优于没有套种药材的钩藤。没有套种任何中药材的钩藤,平均每株产量仅为1.40 kg,而立体套种板蓝根/景天三七、板蓝根/淫羊藿、板蓝根/半夏和板蓝根/白芨的钩藤平均产量分别达到2.40、2.30、2.45 和2.20 kg/株。钩藤与5种药材立体套种平均产量为2.34 kg/株,比没有套种药材的钩藤产量高出0.94 kg/株(表2)。

表2 钩藤与5种中药材立体套种产量

单一套种与立体套种对钩藤产量影响的差异性不大,但是二者与没有套种任何中药材的每株钩藤产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3 效益分析

从钩藤与5种耐阴药材不同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来看,与5种药材单一套种的钩藤产量比没有套种任何药材的钩藤产量增收170.34 kg/667m2,增加产值1 362.72 元/667m2,扣除增加肥料及人工除草、灌溉等管理成本100 元/667m2,净增产值1 262.72 元/ 667m2;与5种药材立体套种的钩藤产量比未套种的钩藤产量增加156.98 kg/667m2,增加产值1 255.84 元/ 667m2,扣除增加肥料及人工除草、灌溉等管理成本100 元/667m2,净增产值1 155.84 元/667m2。综上所述,与5种耐阴药材单一套种和立体套种均对钩藤有较好的增产和增收效益(表3)。

表3 钩藤与中药材套种增收效益

3 结论与讨论

(1)钩藤高可达3 m,冠幅较大,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因此在立体化间套作种植模式上作为最上层作物,可为其他耐阴药材起到一定的荫蔽作用。板蓝根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 m,喜生长于荫蔽且上层透光性充足的林下开阔地带,因此作为中间层作物。而半夏、淫羊藿、景天三七和白芨4种药材喜生长于湿润的林下荫蔽处,尤其是苗期生长要求蔽荫的环境,光照较强会使叶片枯萎,因此4种药材作为最下层作物来进行立体化间套作模式来种植。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中药材生物学特性,可形成资源共享,相互促进[4-6]。钩藤与5种耐阴药材之间对资源等的竞争相对较小,因此在钩藤园套种耐阴药材对钩藤生长环境几乎无影响。该研究结果表明,钩藤与耐阴药材套种模式下,对钩藤产量有很大程度的促进作用。在钩藤园套种耐阴药材对钩藤产量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可能与钩藤套种耐阴药材后地块一般都采用除草、施肥、灌溉等管理模式,可为钩藤生长中提供一个生态小环境,更有利于钩藤有机物以及风味物质积累。综上所述,钩藤与耐阴药材套种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种植效益,且无论是单一套种模式还是立体套种模式其优势都是显著的。因此,钩藤与耐阴药材套种是在生产上值得推广应用的新型种植模式。

(2)中药材套种是一种复合式经营模式,它增加了林下植被种类,减少了水土流失,增强了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抗逆性,是协调发展生态农业模式,提高药材综合利用效率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该研究结果表明,钩藤与板蓝根等5种中药材套种是高产出、高效益的优化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利用。中药材立体化种植模式可以更好地保护发展钩藤和淫羊藿等药材资源,对保护宝贵的中药材资源及其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加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解决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以及退耕还林,治理和保护环境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7]。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 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40.

[2]李 帅.葡萄、蔬菜日光温室立体栽培技术试验初报[J].中国果菜,2008,(5):37.

[3]杨宝林,吉沐祥.大棚草莓花芽早分化壮苗技术[J].耕作与栽培,2003,(1):43-58.

[4]宋晨生,胡 蓓,闫福河.大棚草莓、葡萄、青椒间作效益高[J].当代蔬菜,2004,(7):22-23.

[5]李荣炳,姜红卫.大棚草莓玉米间套种技术[J].长江蔬菜,2001,(5):24-25.

[6]李祥印.籽用栝楼高产栽培技术与立体种植模式应用[J].山东农业科学,2007,(3):121-123.

[7]郑 艳.中药材的地道性与根际土壤微生物[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7,21(6):60-63.

猜你喜欢
白芨板蓝根钩藤
南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El regreso triunfal del alforfón
白芨的高产栽培技术
华钩藤研究综述
白芨活性成分的抗氧化和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
您真的了解板蓝根吗
复方板蓝根颗粒及板蓝根的质量研究概况
天等:板蓝根“钱”景广阔
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对白芨增殖扩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