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清华 雷 茜
采收率提高1.5个百分点的背后
□ 孙清华 雷 茜
通过整体治理,文中老三块自然递减率连续三年控制在10%以内,采收率提高1.5个百分点,投入产出比1:1.57,为高采出程度油藏提高采收率蹚出新路。
□ 采油一厂作业七队在文15-91电泵井下打捞管,为该井下步生产做准备。雷茜 摄
“文10块、文15块和文25块东经过三年调整,水驱控制和动用程度分别提高7.21和3.85个百分点,标定采收率提高1.5个百分点。”中原油田采油一厂总地质师郝振宪说。
文10块、文15块和文25块东是最早投入开发的区块,被技术人员称为文中老三块。1979年投入开发,共经历了初步开发、全面细分加密调整、进一步细分调整挖潜、复杂带及厚油层精细挖潜四个开发阶段。1985年至2000年,年采油增速一直保持在2.2%以上,实现了油田的高速高效开发。2010年以后,文中老三块综合含水率已达97.6%,采出程度达44.72%以上,油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
中原油田从2011年开始,通过对文中老三块整体治理,自然递减率连续三年控制在10%以内,水驱控制和动用程度分别提高7.21和3.85分百分点,采收率提高1.5个百分点,累计增油5.33万吨,投入产出比1:1.57,为高采出程度油藏提高采收率出新路。
“目前主力层井网恢复到22注16采12个井组,日产油上升到94.5吨,占老三块日产油的41.2%。”郝振宪骄傲地说。
这些成绩是郝振宪与科研人员恢复完善一类层注采井网取得的成效。文中老三块自2002年以来,随着细分调整,开发对象向二三类层转移,一类层注水开发逐步弱化,注采井网逐渐消失。经过10年的开发,目前二三类层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潜力减小,开发效益变差。
在这种情况下,从2011年开始,中原油田通过一类层层内夹层研究、厚油层层内及平面剩余潜力评价,重新建立一类层注采井网,在剩余油富集区,通过大修、侧钻等措施增加注采井点;通过拉大井距、换向注水等恢复注采系统;通过挤堵后选择性射孔、放大生产压差提液、调剖、调驱等方式充分挖掘层内潜力。
他们通过油井换大泵、钻塞归位、泵加深等技术手段,放大生产压力,提高厚油层采液速度。两年来,共实施措施17井次,采液速度由7.4%提高到8.9%。
针对韵律性厚油层,他们采取以调堵措施进行挖潜。通过降低注水井高渗透部位吸水量、减少采油井高渗透部位产液量的方式达到启动低渗部位的目的,采用注水井调剖(驱)、油井化学堵水,调、堵措施一起配套实施。两年来,共实施调堵措施28井次,累计增油8600多吨。
针对带夹层厚油层以选择性射孔和调堵措施进行挖潜,对较稳定的夹层,进行局部细分层系,减小层内干扰;利用夹层封堵高含水层,解放中低渗透段潜力。两年来,通过实施选择性射孔,累计增油2900多吨。
一系列措施,效果喜人。2012年以来,他们共实施主力层工作量68井次,通过转注、大修恢复,增加一类层注采井点12个,恢复主力层井组16个,新增注水方向7个,增加水驱控制储量56万吨,增加水驱动用储量21万吨。
“2012年以来,共实施平面调整工作量44井次,层间调整工作量40井次,增加水驱控制储量109万吨,增加水驱动用储量42.6万吨,提高水驱采收率1个百分点。”郝振宪说。
文中老三块为中渗复杂断块油藏,储层物性相对较好,在二类层高含水、高采出的情况下,他们通过小层水驱动用状况分析与层间潜力研究,寻找层间差异和潜力接替,把二三类层进一步细分为二类层、次二类层和三类层。
经过多年开发调整,二三类层井网动用程度较高,但由于井况不佳,局部二三类层井网不完善。针对油井损坏区,他们通过大修、转注、补孔,进行二三类层恢复,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对剩余油潜力相对富集区增加加水驱方向。2012年以来,共实施三三类层大修6口,转注15口、补孔完善23口,增加水驱控制储量84万吨,增加水驱动用储量30.2万吨,累计增油1.09万吨。
在此基础上,他们以井组综合治理为中心,通过水井分注、调配和油井对应补孔、堵水等措施,进一步挖掘层间剩余潜力,对注水困难的差层井组,缩小层间级差,配套高压分注,实现水驱动用,共实施19井次,见效油井26井次,累计增油4800吨;对层间吸水差异较大的井组,采取分层注水,一级两段、油套分注、卡顶封等措施,共实施一级两段分注10井次,油套分注6井次,卡顶封5井次,见效油井21井次,累计增油6300多吨,降低无效注水量3.9万立方米;开展脉冲注水实施18井次,有效减缓见效井含水上升速度,实现高含水井组增产,对应油井24口,累计增油1100吨,减少无效注水量8.6万立方米。
“我们在文10东块北部文10-86井组和文10-68井组进行聚合物微球试验,对应5口油井见效明显,日增油6.3吨,累计增油2852吨,含水下降3.2个百分点,自然递减率由34.6%降至0.56%。”中原油田采油一厂工艺研究所副所长李小奇介绍。
为进一步提高文中老三块水驱采收率,2000年以来,该油田文10块先后实施了交联预交联颗粒、交联预交联复合凝胶等5轮次调驱,单井增油量由初期的827吨降至2007年的209吨,效果明显减弱。
自2008年,他们开展耐温抗盐深部调驱技术研究,采用三元共聚方法,研发耐温抗盐三元共聚冻胶微球调驱体系。该体系以纳米级冻胶微球为基质,以白油作为分散介质合成水溶性高分子微乳液,通过长侧链对主链的屏蔽作用,提高微球抗水分子热运动对主链的撞击能力。同时,通过长侧链的位阻作用,阻止其主链的蜷曲,提高其抗盐性能。该调驱体系依靠纳米级遇水可膨胀冻胶微球,逐级封堵地层孔喉,达到逐级深部调驱的目的。
这种调驱剂耐温达110摄氏度、耐盐达29万毫克/升,且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科研人员还运用“PI+FD”综合决策方法,建立了深部调驱注入参数优化决策体系,确立了产出液中三元共聚冻胶微球含量精确检测方法,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三元共聚冻胶微球调驱剂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在线注入,与其他调驱剂相比更方便。
尝到三元共聚冻胶微球调驱剂的甜头,科研人员又优选了文25东块,进行整体深部调驱。
该技术在文中老三块实施37井次,平均注水压力上升6.7兆帕,增加水驱动用储量232万吨,井组自然递减率由19.6%降至2.2%,对应油井见效60口,日增油88吨,累计增油1.87万吨。其中,文25东区块实施整体调驱,采收率提高1.24个百分点。
(作者单位:中原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