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呈现提速之势,但如何实现风险可控?利率市场化预计有望在今明两年实现,这将给中国金融体系带来哪些变化?人民币跟随美元被动升值的压力,凸显人民币汇率机制进一步改革的必要性。汇率、利率改革与资本项目开放之间的关系又应该如何把握?
参加2015陆家嘴论坛的三位知名经济学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答。
利率市场化改革还在路上
李扬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今年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很多的举措,4月份降息的同时提高了银行存款利率上限,不久前又推出了大额存单。所有这些举措让大家感觉利率市场化已经在加快。但如果认为把银行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之后中国利率市场化就基本完成,那想法就过于简单了,还要审慎对待。
利率市场化其实主要体现在很多的融资活动在债券市场上发生。中国债券市场目前比较严重的缺陷之一,是非金融机构发的债券比重小,38万亿元里面只有10万亿元,而且这10万亿元不是信用债券,是靠背后的银行、银行背后的国家保证的担保债券;只是流动性的源泉,而不是获得收益的源泉,积极的交易难以实现。
基准利率产生自核心市场,调控了基准利率,利率开始向外蔓延,向外产生影响,产生辐射,形成体系。中国现在基准利率是什么?一年期存款?还是国债收益率曲线?都是,也都不是。因此就有一个要重建市场结构的问题,特别是核心债券市场一定要建立起来。通常核心债券市场都是政府债券市场,但在中国又遇到行、部之间的纷争。因此我们需要有一个顶层设计,把这个市场监督理顺。这不全是经济的决定,相当程度上是一个政治决定。
对金融改革风险估计偏高
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中国金融改革很多问题讨论了几十年,好像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意见,就是做的时候很难、很慢、很不容易。是不是因为我们对改革的风险估计偏高,对改革推进以后的收益估计偏低?
一边强调金融要为经济服务,同时又有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问题,两者关系如何?比如汇率机制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中国的出口导向很大程度跟汇率联系起来,支持了高速度发展,支持了用工转移,但也带来了过度依赖的弊端。国际市场大起大落的时候,冲击波就会影响国内经济。汇率机制不灵活就要让央行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基础货币大量投放市场之后,央行要维持货币环境的稳定,就要采取对冲的措施,包括极高的法定准各金率。汇率问题是会影响其他因素的,如果汇率机制改革,那么作为与全球经济联系紧密的中国,金融为经济服务的能力恐怕就要打很大的问号。
汇率、利率根本上是金融产品价格改革。金融改革可以说非常复杂,因为专业性强,但本质却很简单一中国所有人创造的收入今天不花而要投资,必然选择一个去处;同时金融市场上,机构看到一块钱,能不能把钱吸引过来。所以,汇率、利率讲到底是财产的权利问题。价格改革还是产权改革,好像是两个改革,现在看来经过这么多年应该打通。价格问题就是产权问题,离开财产权利的充分保护,特别是转让权、契约权和充分的自由,就没有市场。
汇率不贬值,民营受害
陈志武
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
金融学者在做战略选择的时候,不能只停留在金融行业本身的指标和领域,必须要考虑不同的金融政策会对社会带来什么不同的影响,特别是当前收入差距比较大等结构性问题。今天,通过推动股市在中国制造财富效应,并试图带动增长也应该考虑清楚,8000万个股票账户即使把A股股票泡沫弄得非常成功,最多就是这些人受益,还有其他十几亿多中国人怎么办?